第十章第四节:《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沪科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做功的快慢》是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重力、质量、力、功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为后面的电功率做重要的铺垫,所以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对于公式的运用也比较熟悉,学生会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学习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明显的提升。
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1. 知道做功的快慢与做功和时间有关 2. 理解功率的公式,单位,并能进行计算 3. 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
科学探究:通过课堂比赛搬书实验,知道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科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科学责任与态度: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知道生活与物理,物理与社会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理解功率、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功率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 、演示法、问题导向法 学法: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观察讨论法
教学准备 Xiwo课件、导学案、书本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情境一:播放工地上搬砖视频 问题一:搬运同样的砖头,机器和人作的功一样吗?谁搬砖得快? 活动一:带着问题看视频,并思考,讨论 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做功的快慢 情境二:比赛搬书同样多的书 情境三:一分钟时间进行搬书 情境四:时间不一样,搬书的多少也不一样 问题二:请两位同学搬一样多书到讲台? 问题三:另外请两名男生一分钟内比赛搬书,谁搬得多? 问题四:另外请两名女生进行比赛? 问题五:当做功的多少不一样,做功的时间也不一样,我们怎么来判断谁做功得快?(提示我们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活动二:选一名男生一名女生进行比赛 活动三:选两名男生进行比赛 活动四:选两名女生进行比赛 活动五:小组讨论,展示方案 课堂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做中学,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为学生理解功率做铺垫。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大胆展示,提升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功率 情境五:功率 做功的快慢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个是做功的多少;一个是做功的快慢 问题六:功率的物理意义 定义 公式?单位? 活动五:自主活动,完成导学案的内容 思考 回答 功率:物理学中,把一段时间内做的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所以知道功率就可以知道物体做功的快慢了。 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自学能力。 学生总结归纳,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境七: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情境八:课件出示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 公式: P:功率 W:功 t:时间 单位: W 常见的还有千瓦(kW)1Kw=1000w 变形式: 问题七:小明将质量为100kg的书本从一楼搬到5楼,用了10min.请你算出小明做了多少功?功率又是多少? 问题八:功率大的说明做功得快还是慢? 问题九:做功快的做功一定多吗?为什么 小组活动六:变形公式怎么推导,教会本组成员 活动七: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展示两组有代表性的,一组解题格式不对的,并让学生点评,后老师总结,再投屏解题规范的进行对比。 观看 回答 思考回答 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课堂小结 情境九:构建知识素养 请同学们为功率制作一张名片(可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基础巩固】的1.2.3.和【能力提升】5.6.7. 第八题(选做) 及时练习巩固,设置梯度练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10.4 做功的快慢 一、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1. 相同W 比较t 2. 相同t比较W 二、功率 1. 物理意义: 2. 定义: 3. 公式: 变形式: 4. 单位: W
教学反思 本节以真实情境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突出教师以问题导向的原则,体现学生自主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从生活——物理——社会的新课标理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会运用知识迁移来学习本节内容,对学生的思维有质的提高,但细节方面,知识过度方面还不够丝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加注意提高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