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15.4《探究焦耳定律》同步练习
一、知识点小结
1. 电流的热效应是指: 。
2. 、 、 、 用电器是主要运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
3.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 、 、 等因素有关。
4.焦耳定律内容: 。
公式: 。热量用 表示,单位是 ;电流用 表示,单位是 ;电阻用 表示,单位是 ;时间用 表示,单位是 。
5.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很广泛,如: 、 、 等。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希望用电器的温度过高。如: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为了 ;电脑运行时要用微型风扇 等等。
二、同步练习
1.某导体的电阻是2Ω,通过2A的电流时,1min产生的热量是( )
A.48J B.480J C.24J D.240J
2.某电热器的电阻是55Ω,将它接入电路中,通电1min消耗的电能是5.28×104J,那么通过这个电热器的电流是( )
A.4A B.2A C.16A D.40A
3.下列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话 B.电风扇 C.电视机 D.电暖气
4.甲、乙两个电热器的电阻之比为2∶3,通过的电流之比为3∶2,通电时间之比为5∶2,则电流通过甲、乙两个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A.15∶4 B.4∶15 C.9∶15 D.15∶9
5.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通电前甲乙两个U形管内的液面相平,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比乙的大
B.甲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比乙的小
C.甲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和乙的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关于电功、电功率和电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越多,导体消耗的电能就越多
B.用电器上标明的额定电功率越大,其消耗的电能就一定越多
C.额定电功率越大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时间越长,消耗的电能就越多
D.用电器消耗的电能越多,用电器上产生的热量不一定越多
7.如图,已知,电路两端电压恒为6V,下列正确的有( )
A.该电路可探究电热的多少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B.若将R3拆除,流过 R1的电流将增大
C.相同时间内,R1产生的热量是 R2的4倍
D.若将R3拆除,R2的电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
8.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其两端的电压为220V,通过的电流为10A。若此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2Ω,那么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2min消耗的电能是 J,线圈产生的热量是 J。
9.如图所示是通过电阻A、B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选填“>”“=”或“<”);若将电阻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则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A;若将电阻A和B串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则5min内电流通过产生的热量为 J。
10.如上图右所示,将两根电热丝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若R1=10R2,将甲、乙两根火柴同时靠近电热丝,则 (选填“甲”或“乙”)火柴先被点燃,且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 。
11.英国物理学家 ,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其公式为: 。
12.一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5Ω,线圈两端所加的电压为3V时,线圈中的电流为0.4A,则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 W,当电动机工作5min时电流对它做功为 J,产生的热量是 J。
13.如图甲所示是某电热水器的铭牌,它是利用电流的 工作的。图乙所示的电能表读数是 kW h;若只有该电热水器接入电路且正常工作12min,则电能表的转盘转过 转。
14.安装家庭电路时,主干线选用比较粗的铜线,是用减小主干线 (选填“电压”“电流”或“电阻”)的方法来减少电线的电能损失;远距离输电采取高压输电是在保证输出功率足够大的情况下用减小 (选填“电压”“电流”或“电阻”)的方法来减少输电线的电能损失。
15.标有“220V ”的电妒,正常工作时电阻丝的电阻是 ,接在的电路中,通电消耗的电能是 J,产生的热量是 J。
16.甲、乙两个电阻的阻值之比为5:4,现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I甲:I乙= ,它们两端的电压U甲:U乙= ;工作相同时间,电流通过两个电阻产生的热量Q甲:Q乙= 。
17.如图是电热饮水机电路原理图,已知R1=100Ω,R2=20Ω,当开关S1、S2闭合时,饮水机处于 状态(填“保温”或“加热”),此时的功率是 W。
18.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灯泡上标有“”字样,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后,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通过计算回答:
(1)灯泡的额定电流是多少?(2)定值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3)该电路工作,定值电阻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沪粤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15.4《探究焦耳定律》同步练习
1.B
2.A
3.D
4.A
5.B
6.B
7.AC
8.
9. < 0.9 120
10. 甲 10∶1
11. 焦耳 Q=I2Rt
12. 1.2 360 240
13. 热效应 2014.1 1200
14. 电阻 电流
15. 44 3.3×105J 3.3×105J
16. 4:5 1:1 4:5
17. 加热 2420
18.(1)0.5A;(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