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七星关区亮岩中学 王德舟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理解文章主旨,感悟人物形象。
(2).学习文章叙事详略得当的方法。
(3).揣摩语言。
3.德育目标
(1).学习登山队员们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及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喜马拉雅山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珠穆朗玛峰?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峰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珠穆朗玛峰风光珠穆朗玛峰风光远望珠穆朗玛峰圣洁的神女峰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披上神秘雾纱的珠峰凌晨的珠穆朗玛峰
庄严肃穆阳光下的珠峰 晚霞中的珠峰半月来相伴学习思路导引提取信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探究主旨,感悟人物形象。
学习文章叙事详略得当的方法。
揣摩文章的语言。提取信息,整体感知方法复习:快速阅读的方法指导
判断信息类型确定提取要点
信息类型一般可分为记叙类、议论类、说明类。信息类型不同,快速阅读的侧重点也不同。
本文属于记叙类的文章,因此“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这些记叙的要素应该是提取的重点。按“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快速理清思路(1)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州、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
(2)2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去路;
(3)他们花了5个多小时爬上了不到7米的“第二台阶”;
(4)天色黑下来,他们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刘连满留下;
(5)刘连满决定将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其他队员;
(6)到8830米时,三人开始无氧攀登;
(7)凌晨,终于登上珠峰。探究主旨: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靠什么来战胜的?遇到的
困难1、山路陡峭2、天气严寒3、身体虚弱4、高山反应5、缺乏氧气6、黑夜登山靠坚强的意志、
坚韧的毅力、
団结合作、
敢于牺牲的精神
来克服作为学生,我们从这些登山队员的身上能学到哪些精神?
要有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学习难点刘连满最终没有登上珠峰,作者为什么花大笔墨来写他呢?
(1)他遇到的困难也就是其他队员遇到的困难,如寒冷、缺氧、黑夜······
(2)他身上体现着登上英雄们的风貌——意志、毅力、团结、牺牲等,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看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
(3)使事件的叙述有详有略,用典型事件来表现典型人物。
(4)他在整个攀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难点解析知道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
详写的内容一般直接表现中心思想。
略写的内容或是从正面起补充、充实文章内容的作用,或是从反面、侧面起对比、烘托作用,间接地为中心服务。学习文章叙事详略得当的方法本文详写的内容:
(1)征服“第二台阶”。
( 因为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过程更能表现攀登的困难和危险,更能体现队员们的坚强意志、团结协作精神和大无畏精神。 )
(2)刘连满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队友的事迹。
(由他的所作所为可以体现出全体队员的优秀品质)
考点解析揣摩语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或去掉)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准确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换了就变成······,与事实不相符。揣摩语言 范例例1:“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插”和“蹬”有何表达效果?
“插”和“蹬”两个动词准确生动的写出了岩壁的垂直光滑使攀登格外困难,表现了突击“第二台阶”的艰难。
例2:“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一句中“也”能否去掉?
特制的高山靴在陡峭的山路上“也”无能为力,准确地说明了路面极光滑、攀登极艰难。如果去掉“也”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本课小结方法复习
按“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快速阅读、提取信息。
考点解析
1、知道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
2、揣摩语言(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表达效果)。
写作启示
写作时如何合理安排详略。再见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