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巩固提升练习(光的折射、透镜专题巩固)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一束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处
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3.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 B. C. D.
4.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a B.b.d C.c D.a.b.c.d
5.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cm B.7cm C.10cm D.20cm
6.如图为一束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且 ,若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B. C. D.
7.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束,如图所示。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
A.平板玻璃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8.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会聚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发散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9.为了进行光学实验,物理课外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在硬圆纸筒的一端安装了一个可在筒内前后移动的灯泡.为使筒内射出的灯光是平行光,在纸筒的另一端需要安装的光学器件和灯泡的位置应分别是( )
A.凸透镜 焦点处
B.凸透镜 焦点以内
C.凸透镜 焦点与二倍焦距点之间
D.凹透镜 二倍焦距点之外
10.学习了透镜的有关知识后,为了把一束从左侧射入的较宽的平行光变为较窄的平行光,小王同学找来了三只薄透镜,其中凸透镜L1的焦距是5cm,凸透镜L2的焦距是3cm,凹透镜L3的焦距是2cm.小王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 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有 个,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 .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 处,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如图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12.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图是小刚用镜头焦距为5cm的照相机拍摄的晶莹剔透的露珠,镜头到露珠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cm.当照相机的镜头正对露珠从50cm处向20cm处移动过程中,则像的大小将逐渐 .
13.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 (甲透镜/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 (近视/远视)眼的矫正.
14.有阳光的冬天,在没有火柴的情况下,某人为了取火,将一块冰做成 透镜,并找来了一些干的树叶、木柴等,拿着自制的冰透镜正对阳光,在树叶上方上下移动,直到树叶上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过了一会儿树叶就点燃了。他取火的过程利用了冰透镜对光的 作用;树叶上的那个明亮的光斑就是冰透镜的 ,这个光斑到冰透镜的中心的距离就是它的 。
15.小明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d1<d<d2)。其中形成乙光斑的是 凹透镜(一定/可能/一定不)。
三、作图题
16.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17.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18.如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在虚线框内补画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19.如图所示P是物体的像位置,“O”是透镜光心的位置,请在图中“O”位置画出所需要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20.(1)一束光线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四、实验探究题
21.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线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
(3)小明发现实验中所用的激光垂直照在光屏上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直线,这样使得实验中更容易观察光路。他很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于是拆开激光笔。如图乙所示,一束很细的激光发射出来后通过一个透明的圆柱体,由于圆柱体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最终使激光在光屏上展开得很宽。
22.
(1)如图甲所示,小慧利用玻璃板、一元硬币及白纸完成“平面镜成像”实验。
①小慧应从图甲所示的玻璃板 侧(选填“A”或“B”)观察,才能看到一元硬币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②用P点代替一元硬币,请在图乙中画出P点的像,以及眼睛看到P点的光路图 ;
③当硬币向玻璃板靠近时,硬币和它的像的距离 ,像的大小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小”或“不变”或“变大”);
(2)如图所示,光线a、b、c是经过凸透镜折射前的三条入射光线,已画出光线a、b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线c经过凸透镜之后的折射光线 。由图中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3.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后,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让平行光通过如图(a)的四个透镜(其中甲、乙和丙、丁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成)。
(1)当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甲、丙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所示,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凸透镜的材料相同时,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 (选填“大”或“小”);
(2)如果要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两个透镜,这里主要用到的一个物理研究方法是 ;
(3)联想到如图(c)光的色散现象,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测同一个凸透镜的焦距,用 (选填“红”或“紫”)光测出的凸透镜焦距更大;
(4)小明用乙透镜测焦距时发现边缘有一小块已经缺损,这会使测得的焦距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