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0 19:23:4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那个星期天》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耽搁、威风凛凛、嘟囔”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及相关的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星期天,在星期天里或玩耍、或走亲访友、或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星期天的文章,题目是《那个星期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中的“那个星期天”是指什么样的星期天?是怎样的一个星期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默读课文,标出课文写了哪些事物或人物,用笔做上记号。并想一想这些事物或人物在星期天里都做了些什么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4.再读课文,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归纳梳理,准备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自主研读,小组交流:你读了课文对哪些事物或哪个方面最感兴趣?找一找,画一画有关的语句。将体会写到本子上,准备交流。
2.集体交流讨论:先说体会再朗读相应的语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以下语句: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数着一片片角树宽慰自己这段话中“跳”、“数”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两个“方块”突出了什么?“一片片”、“一块块”突出了什么?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较句子“这段话中“跳”、“数”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两个“方块”突出了什么?“一片片”、“一块块”突出了什么?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用那个?(第一个问题要结合“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数着一片片角树宽慰自己”这句话中的两个“方块”、“一片片”、“一块块”的品词析句来体会。)随即指导朗读。重点指导以下语句: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数着一片片角树宽慰自己这段话中“跳”、“数”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两个“方块”突出了什么?“一片片”、“一块块”突出了什么?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较句子“这段话中“跳”、“数”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两个“方块”突出了什么?“一片片”、“一块块”突出了什么?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用那个?(第一个问题要结合“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数着一片片角树宽慰自己”这句话中的两个“方块”、“一片片”、“一块块”的品词析句来体会。)随即指导朗读。重点指导以下语句:在这些声音里,木棒的舞蹈动作开始失控了,踉踉跄跄、哆哆嗦嗦……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样的动作会砸坏东西的,母亲会怎样想?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会这样,她还会让“我”一个人留在家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联系上文及人物心理来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通过品读这些重点词句,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并随即板书:忐忑不安、心神不宁。再读课文,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归纳梳理,准备交流讨论。
四、拓展延伸
1.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母爱的故事或名言?请说一说。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星期天里作者的心情,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我们要珍惜母爱,感恩母爱,努力学习,回报母亲的爱。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习下一篇课文《匆匆》,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说说那个星期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
二、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体会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连续使用四个“一会儿”写出了“我”盼望早点儿做完所有的事,快点儿出去到草地玩儿的急切心情。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我”是怎样准备出门的?“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为什么“我”决定要“拔草”?从“我”做的第一件事和“我”当时的心理活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拔草”,因为“我”想早点把草拔完,妈妈就可以早点儿带“我”出去玩儿了。“我”多么希望能早点出去玩儿啊!)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我”是怎样抓紧时间的?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抓紧时间,想多干一些活儿”,从“我”想多干一些活儿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的懂事,“我”的听话,“我”的勤快。)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4.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要“翻箱倒柜”?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找一件“我”认为最漂亮的衣服,穿上让妈妈带我出去玩儿。“我”多么希望能得到妈妈的夸奖啊!)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5.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我”为什么“把墙上的相片都翻了一遍”?(“我”想知道妈妈到底什么时候能带我出去玩儿。“我”多么希望能得到妈妈的陪伴和关爱啊!)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6.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趴在床边”?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妈妈能带我出去玩儿。“我”是多么期盼母亲能快点带我出去啊!)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7.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齐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在窗前久久立着”?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在想妈妈什么时候能带我出去玩儿。“我”是多么希望能得到母亲的陪伴和关爱啊!)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8.学习课文第八自然段: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母亲的呼唤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母亲的呼唤声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母亲叫“我”“该吃饭了”,第二次是母亲叫“我”“快来,吃过饭咱们一起出去玩儿”。这两次出现母亲的呼唤声都是在“我”苦苦等待之后,母亲又一次让“我”失望的时候出现的。母亲是多么希望能带“我”出去玩儿啊!可是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实现自己的承诺。)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星期天里作者的心情,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我们要珍惜母爱,感恩母爱,努力学习,回报母亲的爱。
四、拓展延伸
回忆自己的生活,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成课后作业:课后题3、4题。
六、课后拓展
推荐阅读《背影》和《母爱》两篇文章,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理解作者在星期天里的心情变化和母亲的爱。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发言。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星期天里的心情变化和母亲的爱有很深的体会,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表达。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品读词句时,有些地方过于急躁,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品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