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 新闻性是指它含有新闻报导的特点,既有及时性,又有新闻报导意义上的真实性。 文学性是指它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导的简单实录,而是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预习反馈资料简介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
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
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
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
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
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
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时仅为
450平方公里。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
什么时候消逝的?
为什么会消逝?
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
造成这种恶果的是谁?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针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疑问? 展示交流罗布湖过去是什么样子?
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读课文,并思考:过去的罗布泊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 河流清澈,生命绿洲。 绿色长廊、如同江南,万顷绿地……热闹与繁华:遍地绿色,金黄麦浪……美丽: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现在的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寸草不生 不见飞鸟
令人恐怖 ……胡杨林大面积死亡……与沙地成了一个颜色……胡杨林奇形怪状的枯枝挣扎与痛苦荒漠——大地裸露的胸膛……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与塔里木河有直接关系)
一:人为改道,导致缺水沙化。
(人口激增 需求增加 拼命要水)
二:“四盲”,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拓展提高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层原因?悲剧的制造者——人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庇护所 近在咫尺1、词语积累sèxùhéshìluǒgēbìzhǐsèxùsèxù巩固检测
和煦:
干涸:
吞噬:
浑然一体:
沧海桑田 :
温暖。(河道、池塘等)没有水。吞食;并吞。完整、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2、释义:3、 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感的语句,
并体会作者对罗布泊的消逝怀着怎样
的感情?痛惜、谴责、忧患 4、修辞手法:
对比、拟人、排比、反复可是,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青海湖月牙泉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罗布泊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罗布泊消亡的原因→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青海湖、月牙泉的危机,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反思全文脉络归纳小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布置作业 月牙泉美景不在,青海湖正在缩小,悲剧仍在重演。胡杨的干枯,罗布泊的消逝,他们的惨状让人痛心疾首。类似这样的悲剧并没有终止,如何才能让这样的悲剧停止?请你设计一则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
例如: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七、预习作业
预习第13课,主要预习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