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咕咚》选自小学语文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本单元围绕“问号”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三篇课文,其中《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是童话故事,《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咕咚》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跟从。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图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在一上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咕咚》一课的教学要巩固、运用《小蜗牛》的学习方法开展识字、阅读,并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随后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内容,有能力的学生借助图画复述故事或进行角色扮演,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做到比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图阅读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识字上,我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生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熟字换偏旁、随文识字等多种方式猜字、识字。同时,我充分发挥连环画的作用,引导学生看连环画,猜一猜故事情节,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两个课时,本课时属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积累与梳理,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因此,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视域下,把识字、朗读课文和读懂故事内容作为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森林日报邀请同学们加入侦探之旅,一起解开‘咕咚’之谜”的情境任务,引导孩子们借助图片猜字,借助形声字识字,联系生活经验识字,象形文字识字和联系上下文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并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教师通过合作朗读、指导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引导学生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达到“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旨在引导学生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以及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形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教学难点】
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激发兴趣
(一)播放小青蛙、小猫、公鸡的叫声,生说出动物的名字。
(二)出示“呱呱”“喵喵”“喔喔”三个词语,请生读准确,并说说是如何认识的。
提示:三组词语左边都是“口”,说明和嘴巴有关,右边部分表示读音,符合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设计意图】采用寻找小动物叫声的方式热身,符合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是教案的主体部分。分几个环节说明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及师生交互活动。一般应采用分级文字叙述的格式,最好不要采用表格或流程图的形式。附上本课板书设计或知识结构。
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一)出示课题:咕咚。
(二)生猜读。
提示: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读“咕咚”。
(三)创设情境,发布任务
咕咚是什么
森林里发生一件怪事,森林日报邀请同学们加入侦探之旅,一起解开咕咚之谜!
【设计意图】通过音形的观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为学生接下来的生字猜读提供方法。随后创设情境,发布本节课的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活动一:侦探解密第一站——字字珠玑,字词闯关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由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圈出不认识的字,通过看图或其他方法猜一猜读音。
(二)检查反馈。
1.出示两组词语,猜读带点字的读音。
2.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这些字的读音的?
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读:吓、拦、领。
借助字源识字、图画猜读:羊、鹿。
3.出示词语,交流识记方法。
预设:
通过看字形和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并理解:熟、掉、逃。
通过组词识记:命、野。
4.多种方式读好词语:齐读、同桌对读、去拼音读。
【设计意图】 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识字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生字没有全部注音,没有注音的生字让学生交流猜字方法的同时,渗透识字方法,而注音的生字让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四、活动二:侦探解密第二站——图文对照,读懂故事
一读,走进侦探解密第二站吧!
(一)师生合作读故事,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师重点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1)教师指导书空生字“吓”,学生组词。
(2)看图理解“拔腿就跑”的意思,生表演这个动作。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1)教师指导书空生字“怕”,学生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
抓住“跑”,边朗读边想象兔子的害怕。通过“做表情——做动作——角色读”,读出兔子的害怕和惊慌。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1)指导朗读:语气词“呀”“啊”和“哇”读轻声。
(2)教师指导书空生字“跟”,学生组词。
(三)读自编拍手歌,巩固识字。
(四)生将课文的四幅图和以下四句话对应连线。
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声,兔子吓得拔腿就跑。
动物们跟着兔子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看到木瓜掉进湖里,咕咚!
(五)根据连环图,概括故事内容。
(六)交流故事结尾,揭示“咕咚”真相。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主要落实整体感知。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时,借助插图梳理故事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整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