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咕咚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9咕咚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0 19:4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插图、形声字构字特点或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认识“咕、咚”等11个生字;
2.重点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并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提取信息:初步明白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教学重难点】
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并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提取信息:初步明白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游戏,模拟动物的声音。
2.认识拟声词。刚刚说的这些词都是表示声音的,我们把这样的词叫作拟声词,这些词语大部分都是什么偏旁?(口字旁)
3.揭示课题,猜读生字
(1)板书课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咕咚
(2)猜读课题。谁来读?你怎么猜出这两个生字的?根据这两个字的偏旁,你猜一猜它们可能是什么意思。
(3)验证猜测。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一幅木瓜熟了。看图,再读读句子。知道什么是“咕咚”了吗?原来“咕咚”就是木瓜掉到水里发出的声音,难怪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齐读课题。
(4)猜得真准呀!这一声“咕咚”引发了一个什么样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一起走入课文里去看看。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模仿大自然中的事物说话,既重温了拟声词,聚焦其造字规律,又活跃了课堂氛围,进而根据形声字的造字规律,让学生猜测“咕咚”的读音和意思,并通过观察第一幅插图,读第一自然段,验证自己的猜测,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初读课文,多形式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今天学习的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老师给你们一个小建议: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也可以猜着读。争取把故事读正确,读流畅。
2.认识生字。
过渡:读完了课文,这些生字宝宝你认识吗?
(1)出示生字词:吓 拦、小鹿、大象、逃命、领着
(2)认读生字。指名小老师带读、齐读,重点强调“命、领”读音。
(3)多元识字。聪明的你们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①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如“拦、吓”。
②看图猜读,出示第二幅插图,相机出示“山羊、小鹿、大象、逃命”等词,图文结合,认识,读好词语。
③师小结:我们用之前学习的好方法记住了吓和拦,用今天学习的看图猜字的方法记住了:羊、鹿、象、逃命等字。所以,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字的特点或者图片结合文字来猜字,这些都是识字的好方法。
④齐读生字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只给部分汉字注音,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先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识字方法进行分享,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多元识字,最后总结借助形声字特点认字和看图猜字的方法,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三、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过渡:下面,咱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里,请你快速地用圆圈圈一圈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1.梳理角色。按顺序板贴: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
2.了解故事。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七个自然段配了四幅图画,下面的四句话可以和课文中的哪一幅图“牵手”呢?我们用线来连一连。
【设计意图:课文配有四幅插图,对应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此环节在梳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后,出示插图及相关句子,让学生在图文对应中理清课文脉络。】
四、妙用插图、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1.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聚焦“咕咚”,识记“熟”、“掉”
(1)同学们真聪明,咱们先看看第一幅图,也就是故事的起因,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指名说。
(2)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一自然段: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①学习“掉”。发现与提手旁有关,手没拿住,东西就掉了。
②质疑:木瓜好好地长在树上,怎么就会掉下来了呢?
③学习“熟”字。
④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播放《咕咚来了》动画片段引入情境:这时候,小兔子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指名说。
(2)(出示第二自然段)拔腿就跑是怎么跑的,谁来演一演?师小结:小兔子跑的时候很用力,一转身就跑,看都没看清楚就跑了。这就是(出示板书)拔腿就跑,指名读词语。
(3)小兔子为什么拔腿就跑?它害怕什么呢?指名说,并指导朗读,最后全班起立配动作朗读。
【设计意图:童话故事的教学注重故事情境的营造。本环节通过播放《咕咚来了》视频片段,营造紧张神秘的气氛,让学生思考兔子为什么会害怕,在表演中理解兔子的心情,进而读好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听到小兔子的喊叫,其他动物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1)自由朗读三至四自然段。把小动物是怎么说的用波浪线画出来,小动物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来。指名回答问题,回答完再出示段落。
(2)指导朗读小猴子的话。对比出示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大叫”点红,从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那想象一下,小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4)看课文怎么写的?指名说。师小结:你们看,这么多的小动物,说了这么多话,课文里就用三句话说好了,说得多清楚,多简洁呀!
(5)下面咱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6)是呀,越来越多的动物跟着兔子跑,还边喊边跑。像这样活跃场面,我们用第四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热闹)。眼看森林里变得闹哄哄、乱槽槽的,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答案咱们下节课再来揭晓。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童话故事,其中2—4自然段都是按照“小动物怎么做,怎么说”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是典型的反复结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在比较句子中发现构段特点,再进行语言迁移,让学生借助插图进行补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最后在让学生角色扮演,将课堂气氛推至高潮。】
五、比较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时间不早了,咱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吧,老师根据课文情景,编了一首儿歌,咱们一起来拍手读一读:木瓜树上高高挂,“咕咚”掉下吓一跳。兔子听了拔腿跑,猴子后面跟着叫。“咕咚”一声真可怕,大家听了快快跑。吓坏狐狸和山羊,还有小鹿和大象。
1.自编儿歌巩固生字“吓、怕”,按节奏拍手朗读。
2.指导写字。田字格中出示:“吓、 怕”。观察这两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加辅助线帮助观察。
3.师范写 “吓” 和 “怕”。
4.学生练写。
5.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运用“编儿歌”的方法教学“吓”和“怕”这两个字。教师借助辅助线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字的书写比例,最后通过范写和强调关键笔画,让写字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