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4.1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0 16:1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物理 授课年级:八年级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整个物理光学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光的直线传播,涉及光源的概念,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及光速。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研究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科学课中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但仍处于初步阶段,物理学习应重视演示实验,拓展学生的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学生已经知道,而光在玻璃和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认识较少,要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直线传播条件。
3.学习目标确定
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观察光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室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4.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光现象,利用实验与作图的方法完成手影的形成,小孔成像的形成,利用多媒体或挂图解释日食,月食的形成。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要点 (1)学生能现场演示(或描述自己在家做过)的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2)学生通过实验能够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学生能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学生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提出问题,并勇于展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5)实验中,小组成员能够协调分工与合作,实验结束整理器材,要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6.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1 1.播放家乡夜景,导入: 清晨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第一缕曙光,阳光让大自然变得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灯光给黑夜的城市带来光明,把城市装点得如此华丽。 2.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你最想知道什么 (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哪些物体能发光? 教师点拨: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光源。 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问题:月亮,钻石,镜子是不是光源? 学生活动1 1.观看家乡夜景,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城市夜景的美丽。 2.学生提出问题(问题预设:光都是从哪里来?光是怎么传播的?光是怎样走的?光有多少种颜色?光是不是物质?) (1)观察一组图片,思考哪些物体能发光? 一些能发光的物体,比如太阳、点燃的蜡烛、通电的电灯、萤火虫、水母等。 (2)思考:月亮是不是光源? 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 活动意图说明:从生活情境入手,学生通过熟悉的事物进行知识延伸,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生活动,示范指导学科思想方法,关注课堂生成,纠正思维错漏,恰当运用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持续评价促进学习。环节二:探究新知教师活动2 展示一组图片(早上雾天的光等)进行猜想:光是怎样传播的? 打开激光笔,在墙上出现了绿色小亮点,光从激光手电筒发出,传播到墙上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它的传播路径,有没有办法看到它的传播路径呢? 引导学生演示并观察 (3)设计实验:光能否在其它介质(液体、固体)中传播呢?指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利用准备的材料)。 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呢?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 通过上述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点拨:光在真空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师演示实验:a、光在不均匀的糖水中传播路径是弯曲的,搅拌均匀后传播路径又变成一条直线。b、光束从空气斜射向水中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学生活动2 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根据图片猜一猜光是怎样传播的?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以利用喷雾器喷出的水雾(或者点燃的蚊香产生烟雾),就可以观察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还可以用光屏等。 引导学生演示显现光路的方法 学生观察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是一条直线。 小组探究,组长提前分配好任务,准备上台展示。 学生1:展示:实验中在水槽中放一光屏,让光束在水中紧贴光屏表面传播, 在水中加入一些如牛奶之类的物质,使水呈浑浊状态,这样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2:做光在玻璃中传播的实验时,玻璃砖要有一面为磨毛面,并让光束紧贴着磨毛面在玻璃中传播,这样可以观察到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如果不贴着玻璃,会发现反射。 学生3:激光通过透明肥皂是沿直线传播的,或者透明的果冻。(果冻可以作为展示奖励)。 学生4:用软管实验,发现管直时,光才能出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 师生总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若光在不同种或者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径就不一定是一条直线了)。活动意图说明: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教师活动3 采用模型研究光的路径和方向--光线。向学生介绍光线,让学生知道用这种模型法研究光现象。 点拨:光是实际存在的,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光现象而画的图线。 教师引导:晴天正午,从树荫下走过,你会看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怎么形成的?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成像的形状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学生活动3 作一条光线 尝试作出影子形成的光路图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小孔成像实验,观察所成像的性质。(教师引导不同的组,打不同形状的小孔)结论:成倒立的实像。 探究树荫下的光斑,学生解释原因,思考并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活动意图说明:为了便于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引入了光线,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教师活动4 为什么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的传播速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让学生学习关于光的传播速度的知识。 提出问题:1、为什么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2、光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快?其传播速度是多少? 3、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否相同?学生活动4 快速阅读课本,学习关于光的传播速度的知识。 介绍你所知道的光速知识。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培养学生阅读收集资料的能力。环节三:总结拓展光是客观存在的,它在均匀介质中具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因此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光线是抽象出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但光线不是光。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如栽树时要成直行,并使我们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如日食,月食等,有助于我们破除迷信。光年是距离单位。
7.板书设计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月亮不是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同种均匀介质(透明) 例子: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光速:c=3×108m/s c气>c液>c固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路灯下观察自己影子的长度变化,并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2、试一试,制作一架小孔照相机,并用它来观察蜡烛所成的像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蜡烛所成的像放大在什么情况下所成的像较小,并试着解释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做照相机,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其成像的特点,为下一章凸透镜成像的教学做铺垫。 3.完成课时作业设计习题。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将内容讲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大大加快了教学进度,从而节约大量时间。对于少数学生不能及时弄懂的内容可以反复播放,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科学探究找到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这为学生今后从事物理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大量器材,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选择器材,精力实验过程,并在其中思考交流,动手探索感悟,从中会发现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