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0 20: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同时借助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在理解字义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诵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设计理念】
2022版语文新课标对于第一学段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景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教学时,我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读、思、议、画、想等形式,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以读代讲,以画促读,注重情境创设,再现画中景,感悟画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依、尽、欲、穷、层”5个生字,会写“依、尽、黄、层”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3.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理解题意
1.导入新课: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2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3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今天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板书:登鹳雀楼)
2.指名读题,结合学生的疑问,讲述鹳雀楼名称由来:
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出示鹳雀楼图片)
3.据义断音,指导读题:登/鹳雀楼
4.作者简介。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很多诗被当时乐工制成乐曲,广为传唱,深受人们喜爱。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一)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根据要求自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3.从这首诗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
(二)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正字。
2.强调“尽”是前鼻音,“层、黄、穷”是后鼻音,“依、欲”是整体认读音节。
(三)感受节奏和韵律美:
1.播放古诗朗读录音。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古诗诵读的节奏和停顿。
3.画出节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请学生练读古诗,教师指导评价。
5.全班齐读。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一)再读古诗,在组内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合作学习,学法指导:
1.自由读诗,结合插图用“0”圈出诗人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的景物。
2.在组内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组长做好记录,选择最佳答案在全班交流。
(二)全班展示,教师相机出示景物图片:
白日、山、黄河、海。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补充,启发想象理解诗意。
1.交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在诗中指傍晚落山的太阳。在师生共同的理解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点一点慢慢往下落。
师: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
生:依
师:再猜猜,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生:尽
师:联系夕阳西下的景象发挥想象,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夕阳落山图)
生: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师:除了白日,诗人还看到了黄河,同学们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
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
小结:这两句诗,一句写“白日”,一句写“黄河”。白日向西慢慢落,黄河向东滚滚流,非常壮观。请同学们闭上眼,想想画面。感情朗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交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欲”是想要。“穷”是穷尽。“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看得远。
生:组长汇报本组成员对诗句的理解。
师:相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四、再读古诗,总结哲理。
1.带着对古诗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引导:根据组内交流的结果,你知道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总结。
4.这首诗对你有什么启发?你以后在学习上应该怎么做呢?
小结:在学习上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就要不断地付出努力。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鼓励学生观察“依、尽、黄、层”,分析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范写指导:提示:“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尽”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示书写姿势。
4.书写展示,集中点评,及时改正。
六、背诵古诗,总结回顾
1.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登鹳雀楼》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壮美山川和所感,向我们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七、给诗配画,拓展提升
课后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登鹳雀楼》配上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