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0 17:1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
历 史(三)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右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 部落之间战争频繁
C. 各地发展彼此隔绝
D. 遗存分布星罗棋布
2. 下列思想家中,第一次把“道”作为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提出来,并提出“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恶)”等命题的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孟子
3.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并且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这有利于(  )
A. 强化君主专制 B. 消除割据势力 C. 加强中央集权 D. 促进经济发展
4. 汉武帝时期,大的王国被分成几个小的侯国。诸侯王的势力被削弱,失去对抗中央的实力。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郡国并行制确立 B. 推恩令的实行 C. 十三州部的划分 D. 疆域不断开拓
5. 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  )
A. 社会高度繁荣 B. 民族交融加深 C. 江南得到开发 D. 政权更迭频繁
6. 唐朝的文艺作品洋溢着大唐之美。如:《霓裳羽衣曲》既重视宫廷音乐,也不排斥民间音乐,同时还广纳胡乐,是体现大唐之美的代表作之一。由此可知,“大唐之美”在于(  )
A. 婉约细腻、吏治清明
B. 思想活跃、三教并行
C. 气象宏大、兼收并蓄
D. 市井气息、西学东渐
7. 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8. 南宋都城临安万物汇集,各行各业热闹非凡。相同的行业,往往集中于一条街巷之中,以致于这些街巷有了类似今天的“珠宝巷”“米市巷”等称谓。这反映了(  )
A. 门第观念淡化 B. 小农经济瓦解 C. 人身控制加强 D. 城市商业繁荣
9. 明代,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白银输入剧增。万历以后,每年输入的西班牙银币达数百万元之多,在海外贸易兴盛的闽、广等地,墨西哥银币更是广为流通。这有利于(  )
A. 抑商政策的产生 B. 纸币的出现和使用
C. 商业资本的集聚 D. 棉花的种植和普及
10.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问渊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黄宗羲(  )
A. 抨击君主专制 B. 反对重农抑商 C. 主张工商皆本 D. 提出格物致知
11. 下列历史信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1757年,清军击败准噶尔部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梨将军
A.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B. 边疆地区各族社会经济发展
C. 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
12. 下图两则史料指向同一历史现象。这两则史料分别属于(  )
   
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广州城郊),复行扰害
——《广东军务记》
A. 图像史料、文献史料 B. 民间器物、地方史志
C. 音像史料、实物史料 D. 历史遗址、口述回忆
13. 法国历史学家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一书中称:“尽管方式简单并带有空想的性质,他是把西方思想与中国民族主义结合起来的第一个人。”佩雷菲特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洪秀全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14. 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个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5. 1913年,民国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要求各省民政长提倡工商业。对所有路、矿、林、垦、蚕桑、畜牧以及工艺场、厂及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可见民国政府(  )
A. 继承了晚清政府的大政方针 B. 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C. 收回了列强控制的经济权益 D. 注重工商业发展的连续性
16. 陈独秀在1916年撰文指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专制政治之痛苦”来自于(  )
A. 北洋军阀政府 B. 南京国民政府 C. 武汉国民政府 D. 中华民国军政府
17. “不拿工人、农民、小商人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一切行动听指挥”,是一首军歌歌词的一部分。最早传唱此首军歌的军队是(  )
A. 国民革命军 B. 工农红军 C. 八路军 D. 解放军
18. 右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次战争(  )
A. 稳定了天京上游局势
B. 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
C. 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
D. 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19. 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曾说:我军以劣势之陆军装备,抵抗敌军海陆空联合作战之优势,所凭借的全是爱国精神……打破日军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这一战事是(  )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20. 革命歌曲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和《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所弘扬的精神是(  )
A. 五四精神 B. 井冈山精神 C. 长征精神 D. 抗战精神
21. 1947年7月,中共中央通过了毛泽东关于“三颗战略棋子”的决议,即“两军过河,一军渡江”的战略构想。后来,这一构想因形势变化而演变成三军“品字形”出击中原。据此可知,中共中央当时谋划的是(  )
A. 战略防御 B. 战略反攻 C. 战略决战 D. 渡江战役
22. 毛泽东就某一事件曾如此评价,它“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之后的第二场决战”。此事件是(  )
A. 抗美援朝 B. 追歼残匪 C. 土地改革 D. 三大改造
23. 观察下图,推断图中所示粮食变化的原因应是(  )
A. 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改革 B. 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4.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C. 社会主义建设艰苦探索的起航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传承
25. 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人类历史上的古文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的材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是(  )
建筑艺术 以王宫和神庙为核心的公共建筑
时间观念 与宗教节日和国王登基等密切相关
宗教信仰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国王是神的化身
来世观念 以厚葬和追求死后复生为特征
A. 古巴比伦文明 B. 古埃及文明 C. 古玛雅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26.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是楔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但无论如何,它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
A. 教会的精神控制 B. 农奴制的日益盛行
C. 庄园经济的繁盛 D. 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27. 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1180—1223年在位)给王室直属领地内的许多城市颁发特许状,同时宣称自己也是王室直属领地以外所有城市的保护者。此举意在(  )
A. 强化王权 B. 扩大王室领地 C. 打击贵族 D. 促进经济发展
28. 公元6世纪至7世纪之交,中国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隋唐高度发达的文化对东亚产生了强烈影响。下列能够佐证材料说法的是(  )
A. 笈多帝国的兴起 B. 日本的“大化改新”
C. 德里苏丹国建立 D.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29. 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政权由富裕市民掌握,丝织业、金融业冠绝欧洲,这为新文化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良好条件。该“新文化”的精神内核是(  )
A. 人文主义 B. 理性主义 C. 科学主义 D. 自由主义
30.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权力、限制了王权,1701年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成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这些措施反映出英国(  )
A. 国教地位的确立影响国家政权 B.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和完善
C. 国王与议会权力划分很不明确 D.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妥协
31.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一文件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32. 有学者认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对拉丁美洲实行的数百年殖民统治中所建立的殖民制度,是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各国相对不发达的根源和实现现代化的障碍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 建立的殖民统治较早
C.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33. 林肯在南北战争前说:“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解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这说明战前林肯致力于(  )
A. 维护联邦统一 B. 解放黑人奴隶
C. 发展美国经济 D. 解决农民问题
34. 阅读历史地图需要运用图例。下列地图图例能够反映德国疆界的一次变动,导致此次变动的战争是(  )
A. 普法战争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越南战争
35. 孙中山曾提到,“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材料中的“俄国革命”(  )
A. 推翻了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 B.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 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调整了工人与农民之间关系
36. 下图是一位同学梳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历程的时间轴。④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应是(  )
A.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B. 《慕尼黑协定》签订
C.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D. 《联合国宪章》制定
37.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出现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危机。为此,各国调整的措施是(  )
A.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B. 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C. 积极建立福利国家 D. 加强对经济的调控
38. 从1950年起,南斯拉夫实行工人自治,下放权力;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提出的《行动纲领》,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由此可知,东欧国家改革(  )
A. 力图探索独立发展的道路 B. 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 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D. 完全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39. 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趋势图,对此影响最大的机构是(  )
A. 世界银行
B.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C. 关贸总协定
D. 世界贸易组织
40. 下列历史事件所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是(  )
区域 事件
亚洲 1947年,印度独立
非洲 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拉丁美洲 1959年,古巴革命
A.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B.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41. (10分)中美关系的发展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挟蒋反共”政策失败之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并且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企图在政治上孤立新中国。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中国领导人所要的是,美国担保不会与克里姆林宫合作施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尼克松所要的是,想知道中国是否可能与美国合作,对付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攻势。每一方的目标本质上都是观念性质,不过,迟早这些观念都必须化为务实的外交做法上。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三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仍然致力于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愿同美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两国关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018年11月8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讲话
(1) 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应对措施。(3分)
(2) 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愿意与中国合作的目的,列举中美务实外交的表现。(3分)
(3)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并分析其影响。(4分)
42. (10分)科技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进化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蒸汽时代最重要的发明及电气时代领军的国家,并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的变革及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6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出现的新变化。(2分)
(3) 21世纪,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成为新的生产力,指出新生产力推动的时代潮流及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2分)
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D 2. A 3. C 4. B 5. D 6. B 7. C 8. D 9. C 10. A 11. D 12. A 13. B 14. D 15. D
16. A 17. B 18. B 19. A 20. D 21. B 22. C 23. C 24. D 25. B 26. D 27. A 28. B 29. A 30. B 31. C 32. D 33. A 34. B 35. C 36. C 37. B 38. A 39. C 40. D
41. (1) 拒绝承认新中国,孤立中国。(2分)一边倒。(1分)
(2) 对付苏联。(1分)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分)
(3) 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2分)有利于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维护亚太地区及世界和平。(2分,表述合理也可得分)
42. (1) 蒸汽机。(1分)美国、德国。(2分)工厂制出现,垄断组织形成。(2分)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分)
(2) 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增加;中间阶层人数增加。(2分)
(3) 潮流:社会信息化;问题:保卫信息安全。(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