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0 18:01:00

文档简介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历 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组成。第Ⅰ卷为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 卷为非选择题部分,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不按规定颜色笔和不按规定位置答题,不得分。
第 Ⅰ 卷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学者苏秉琦认为,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圈”,又叫做“最初的中国”。由此可知,早期中华文明( )
A.多元文化共同发展 B.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C.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D.多元一体进程加快
2.京畿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下图为西汉与隋朝京畿地区示意比较图。与西汉相比,隋朝京畿区的变动有( )
①范围向经济发达地区扩展 ②减轻了西部少数民族的威胁
③大运河的开通使其倍受其益 ④城市人口出现激增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如图所示为唐太宗至武后中期李唐宗室任官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 )
高祖子孙 非高祖子孙
人次 比例/ % 人次 比例/%
中央政务决策官 1 0.44 15 8.52
中央执事官 0 0 30 17.05
武职事官 9 3.96 25 14.20
荣誉性官职 11 4.85 2 1.14
地方行政官 203 89.43 102 57.95
合计 227 100 176 100
A.地方机构的臃肿 B.宗王政治的强化
C.科举制度的确立 D.君主专制的加强
4.明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专注“致良知”,认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阳明( )
A.提倡个性自由 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抨击君主专制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5.《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
A.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B.长途大额贸易和海外贸易频繁
C.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的城市 D.逐渐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在中西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政府覆灭的数十年间,除了1864年、1872—1876年之外,其他时间均处于入超的地位,且入超的数额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贸易范围的扩大 B.经济主权的不断丧失
C.自然经济的解体 D.西方资本输出的加强
7.有人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代表民族情感,但不代表时代的脚步,不是民族觉醒,但促进了民族觉醒。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其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侮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材料所说运动( )
A.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促进当时人民的思想解放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8.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
A.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
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
D.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
9.北京社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时期的皇家祭坛。北洋政府接管社稷坛后,决定将其改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1914年10月,“社稷坛”改名为“中央公园”(即今天的中山公园),开始接待市民参观。这说明近代中国( )
A.政治革命推动市政建设完善
B.公民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C.城市建设彰显时代进步
D.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10.“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李花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这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 )
A.组织武装起义,挽救国民革命
B.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
D.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
11.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的各阶层占比为:工人4%,贫农65%,中农25%,富农1%,商人1%,知识分子2%,地主2%。这一做法( )
A.落实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发展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
C.旨在保障边区农民的根本权益 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12.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意在 (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13.一位同学绘制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示意图,标出了会议的关键词。①到④对应的会议名称分别是( )
A.中共二大 中共七大 七届二中全会 中共八大
B.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七届二中全会
C.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八大
D.中共二大 八七会议 中共七大 七届二中全会
14.如图为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某次军事行动示意图。此次军事行动( )
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击退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表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标志着战略决战的开始
15.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以及以后得国庆等节日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提供了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 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强化了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
16.1957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在上海曹杨新村拍摄了一部号召大家踊跃参加储蓄的电影短片《他们怎样过日子》,影片反映了当年新村居民勤俭持家致富的生活情景。如图为电影海报,储蓄运动的广泛开展( )
A.反映民众抗美援朝热情高涨 B.为三大改造积累大批资金
C.有利于新的社会风尚形成 D.体现了人民劳动致富的愿望
第 Ⅱ 卷
二、非选择题(4题,共52分)
17.(12分)国书是国家元首代表本国政府致书于他国元首的一种文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乾隆帝回复了英国国王一封国书:“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深为嘉许。……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重重的海洋),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摘自《清高宗实录》
材料二
1905年光绪帝致英国国王的国书:“大清国大皇帝敬问大英国大皇帝:中国与贵国通好有年,交谊益臻亲密。夙闻贵政府文明久著、政治日新,凡所措施,日臻美善。朕眷恋时局,力图振作,……兹特派兵部侍郎徐世昌、镇国公载泽、商部右丞绍英前赴贵国考求政治。……惟望大皇帝推诚优待。”
——摘自台北故宫博物馆原件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说明其产生的社会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外交政策的转变,并结合所学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反秦大起义的过程中,拥兵自重的军事实力派人物先后称王;汉高祖刘邦在与项羽争天下时,也不得不以封王为手段,笼络韩信、英布等豪杰为自己效力;汉初的思想家又批评秦始皇“非封建,行郡县”是出于“私天下”之心的暴政,形成了革秦之弊必行封建之制的社会舆论。与秦朝推行单一的郡县制不同,汉初的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汉初的封国领土广大,诸侯王地位尊崇,“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越天子”。根据周振鹤的研究统计,当时全国有57郡,其中10个诸侯国共领有42郡之地,占总数的73.7%;而中央辖属的郡县之地共有15郡,仅占总数的26.3%。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在八国联军被义和团截击于京津之间的时候,英国驻上海代总领事霍必澜于6月14日即电告本国政府,指出长江流域的任何骚乱,必将对英国造成巨大的损失,建议“应当立即与汉口及南京的总督(张之洞、刘坤一)达成一项谅解”,如果刘、张想要得到英国的有力支持,“他们将在所辖地区内尽力维护和平”。霍必澜的意见得到英国政府的肯定,并被指示向刘、张作出相应“保证”。显然,英国并不是真的要维护两江、湖广的稳定,而是为维护它在该区域所攫取的权益。在英国的首倡下,其他列强也各怀私利加入进来,与英国联合行动。刘坤一和张之洞一贯仇视义和团运动,主张坚决镇压。在清廷对义和团“剿”“抚”不定甚至决定利用之时,他们仍固执己见,说“拳匪”势甚“猖獗”,主张竭力“剿办”,并强调“各国纷纷征兵调舰,大局危急”。而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关于“互保”的提议,正与其原有的意向不谋而合。
——摘编自董丛林《“东南互保”究竟保了谁的利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实行封国制度的背景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与南方督抚达成“东南互保”的共同目的并说明其带来的危害。(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表3 三线建设布局的重点项目
主要省份 重点城市 代表项目
重庆 重庆市 西南铝加工厂、重庆汽车制造厂、嘉陵摩托车厂
四川 攀枝花市 攀枝花钢铁厂、攀枝花矿务局
德阳市 东方电机石,东方汽轮机厂、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
绵阳市 国营780厂、国营783厂
泸州市 泸州天然气化工石、长江起置机厂、长江液压件厂
广汉市 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贵州 贵阳市 贵州柴油机厂、永红机械厂
六盘水市 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水城钢铁厂
安顺市 歼击机生产基地
甘肃 兰州市 西北铝加工厂、西北铝合金厂
酒泉市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钢铁集团
金昌市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
天水市 长城开关厂
宁夏 银川市 大河机床厂
石嘴山市 贺兰山煤矿基地
云南 昆明市 云南包装厂、昆明平板玻璃厂
曲靖市 云南维尼纶厂、蓝简汽车厂
青海 西宁市 青海华桑重型机床公司、青海柴油机厂
陕西 宝鸡市 秦川机械厂、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
汉中市 运输机生产基地、汉江机床厂、汉江铸锻件厂
湖北 十堰市 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
河南 洛阳市 洛阳玻璃厂
——整理自梅兴无《三线建设:新中国的一座不朽丰碑》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中期,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所进行的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三线建设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到1980年年底,国家在三线地区建成了868个企业和研究机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一半,形成固定资产原值231亿元,大大改变了国防工业的布局。在此过程中,三线精神逐渐产生、形成,并在三线建设调整后得到延拓。根据毛泽东的思想,要使三线建设的企业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就要让其远离大中城市,分散布点,做到即使在打核战争的情况下,这些工厂和科研单位也打不烂,炸不垮,能继续坚持生产和科研,支援前线。出于战备和保密的需要,当时的三线企业都要“依山傍水扎大营”,建设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尤其是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广大山区,有的甚至分布在不通水电的不毛之地。
——摘编自王蕾《试述三线精神的核心内容与现实意义——以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史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线精神”的内涵。(6分)
20.(12分)青春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6年,时年27岁的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青春》一文。文中写到:“吾愿吾亲爱之青年……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材料
1921年 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平均年龄为28岁。
20世纪80年代 深圳建市之初,全市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积极投身改革的创业者6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2019年 中国第一架大型客机C919研究团队中400多名工程师的平均年龄为30岁;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
阅读以上材料,是结合1919年到1978年的中国历史,阐述中国青年如何“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高一期末试题答案
选择题 DADBC BDACB ABBAD C
主观题
17,【答案】(12分)
(1)外交政策:清朝奉行朝贡外交(固守传统的宗藩体系);拒绝与英国通商。(2分)
社会因素:对西方侵略的防范;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传统华夷观的影响)。(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转变:平等外交;遣使学习英国政治制度。(2分)
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晚清统治危机深重(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需求;自然经济日益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不断传入,传统华夷观瓦解(天朝上国迷梦破碎);近代外交意识的加强。(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18,【答案】(14分)
(1)(6分)
背景:军事实力派人物拥兵自重;楚汉之争时以封王笼络人心:汉初思想家批评秦朝“非封建”;革秦之弊必行封建之制的社会舆论。(每点1分,共4分)
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汉初政权的巩固;消极方面,地方诸侯势力强大威胁中央。(两个方面,各1分,共2分)
(2)(8分)
目的:阻止义和团运动扩展至自己辖区;维护自身既得权益。(每点1分,共2分)
危害:阻滞爱国运动发展态势;维护列强侵华利益;形成地方离心倾向(或地方势力扩张或者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19,【答案】(14分)
(1)特点:主要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主;大分散,小集中。(2分,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中苏关系的破裂;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及越南方向的军事威胁;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较丰富;我国原有工业布局不合理。(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内涵: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艰苦创业。(6分,答出三点即可)
20,(12分)【答案示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以青年为主体召开的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兴起了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青年英雄,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青年代表,深刻塑造了新中国的精神风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锐意进取,积极参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人活跃在技术革新、移动互联网、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等领域,发挥了开拓创新的先锋作用,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之,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用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中国,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