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0 22:3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夏日绝句》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夏日绝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环节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夏日绝句》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元单元21课的第三首古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6-1127年,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的——靖康之难,时任建康知府的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今安微省和县乌江口时,就是在项羽当年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目睹当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怀古诗。诗的大意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度偷生的软弱行径。诗歌表达了浓浓的爱国情怀。
设计理念:本诗首情感基调高亢,诗人鲜明地提出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根据该诗的特点,本节课教学我将“以情为主线,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力图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使学生自主地与文本、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诵读,基本就能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学生有限的年龄和阅历,还不能深入诗人所生活的时代环境、感同身受地去理解诗歌情怀。这就必须适当渗透与补充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简介,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个人读、师范读、全班齐读、配乐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诗歌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拟定了2个教学目标,(1)学习《夏日绝句》,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字词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2)借助资料,体会诗歌借用典故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1、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2、收集爱国的诗歌。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猜测作者,激情入题
1.出示资料,猜测作者(课件出示)
通过出示诗人李清照简介资料,让同学们来猜她是谁?直接引出诗人李清照。可就是这样一位柔弱的女子,却在国破家亡、风雨飘摇时,目睹了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收复中原,此时她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唱。继而,熏陶铺设情感,走进李清照的怀古诗《夏日绝句》。
2.板书诗题和诗人,齐读题目。
环节(二)、反复诵读,感知诗意
1.呈现诗歌,配乐范读。(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教师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2.个别朗读,学生评价。
同学们听出老师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诗的吗?(预设:悲愤、激昂)
抽个别学生试读,其他学生评价。
3.在指导读一二句古诗时,相机指导书写生字“杰”。
4.小组轮读,理解诗句。
(同桌两人边读边结合注解,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抽生交流理解反馈。)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强调: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确,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与情感。
朗读指导:全诗沉郁悲壮。朗读的时候,语调铿锵有力,要融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注意词句的轻重长短,抑扬顿挫。“作人杰”“为鬼雄”读得重一些,表达诗人的理想。“至今思项羽”整句可读得高扬,表达诗人对项羽的赞赏,“过江东”读得重而悠长。表达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恨和谴责。
(诗读百遍,其义自现。同学们,理解了诗意再读这首诗,诗的韵味慢慢就有了。)
4.在领悟中,全班齐读《夏日绝句》。
环节(三)、引入资料,悟出诗情
(一)学习三四句
1.一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传递了一份情感,这首诗传递了诗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这个字吗?(板书:思)诗人思谁呢?
2.借助资料,理解“思项羽”。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自刎的故事。”补充资料:秦朝末年,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十里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当时乌江亭长划一小舟来救他,劝项羽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像当年率八百儿郎那样破釜沉舟,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但是,项羽自觉羞愧难当,当初率八百兄弟现在自己一人渡江回江东,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接着拔剑自刎而死。(请学生读注释或展示资料补充)
(2)听了这个故事,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预设:不愿苟且偷生,有骨气,有气节)
(3)再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引导想象读诗: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同学们,请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
2.补充资料,理解诗人的愤慨之情。
(1)补充资料,深化理解。(对比理解诗歌意境)
是啊!项羽活着的时候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决不苟且偷生。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
(2)引读: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人民生活困苦,而南宋君臣却不思进取,苟且偷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声地呼喊——(生大声朗读全诗)
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高喊——(生再次朗读全诗)
3.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同学们,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爱国诗,诗的前两句是对那些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说的,后两句借历史典故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进一步升
华)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背诵《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再次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2.课外搜集古代爱国诗篇,并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生 人杰
夏日绝句 借古讽今
李清照 死 鬼雄 壮怀激烈
教后反思:
1.本节课是古诗教学,古诗美在简约,也难在简约。尽管《夏日绝句》的诗意较为简单,由于它是一首怀古诗,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学生还是难以理解诗歌意境,因此通过多种形式:引入资料、插入项羽“楚汉之争”、“乌江自刎”相关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项羽的宁死不屈气节,进而,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敬仰与歌颂,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软弱与卑劣行径,进一步凸显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抒发强烈的爱国深情。
2. “以情为主线,体现以读为本”教学理念。在反复的诵读中明诗意,领悟诗情,以读促悟,读悟结合。
3.重难点把握得当,理解了诗意,弄明白了诗人志向 ,悟出了爱国情怀。
不足之处:教学效果不尽理想,整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急促、紧张;有时教学语言略显重复、不够精炼;板书书写不够美观紧凑。力争在今后的教学中,多锤炼,改正遗憾与不足,亮出一些惊喜与独特的教学风格。
夏日绝句
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