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及电流关系和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过程方法及电压表的操作使用等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电流关系探究知识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学习能力。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2、通过同学们共同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索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教法: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取启发诱导、点拨释疑、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分钟)
为了顺利得出本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采用类比法设计复习题: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是怎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为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5分钟)
学生通过演示,独立完成自主预习题。为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已确定的目标,本节课设计的预习题如下:
问题1、如图或实物所示是什么电路?
问题2、你能否画出该电路的电路图
问题3、这种电路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得知的?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教师采取展示学生学案、学生补充完善学案的方式顺利完成此环节。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钟)
同学们针对学案中设计的探究问题,分小组先讨论解决后再记录下问题,为展示交流做准备。然后本小组讲解,其余小组聆听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
本环节设计的合作探究题和处理的方法为:
问题(一)学生在分析电压时免不了和电流时一样的思路,这就要避免三点的问题,电压是两点间的,而不是一点的,这个可以用水压来作类比,它其实是一个差值。
问题(二):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很多,但是各有所长,但各有不足之处,让学生共同分析,找到一种比较适合的,也就是我们下面将要共同探究的
这种方法:组成一个串联电路,分别测出各段电压然后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结论。
接下来便是学生按照共同探究得到的方法实验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各个小组之间巡视指导。同时提醒同学们实验要客观,不要随意改动结果,若得到了不太满意的结果要认真分析原因,改进后再重做。
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5分钟)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叙述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也有机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的思想。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后,教师展示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通过兵教兵和师教兵的方式解决。
6、学后反思:(3分钟)
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和本节的目标,在学案上自己构建本节的知识树。
四、板书设计: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