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电阻 说课课件(共33张PPT)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3 电阻 说课课件(共33张PPT)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0 21:1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说课课题:
学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和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和
编排特点
《电阻》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初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等内容的必要基础,本节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还是从物理知识的扩展来看,“电阻”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课时的编排特点是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通过对本节知识内容在物理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现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2、过程和方法
(1)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让学生建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一、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的确立: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获取物理知识,因而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
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概念的理解上会感到比较困难,因而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电阻的概念的建立。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八年级上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中我已经跟学生提过控制变量法,所以学生对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不是很陌生。但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借助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具体教法包括:提问法、类比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读书自学法、分层教学法等。
2、学法: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充分理解电阻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认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设疑分析,突破难点
(三)科学探究,突出重点
(四)师生小结,知识反馈
(五)播放视频,开拓视野
(六)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铁线
铜线
铝线
塑料线
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1 通过 铜线的电流和通过铁线的电流一样大吗
2 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的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
电 阻
电阻的符号: R
单位: 欧姆 Ω
常用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 kΩ=103 Ω 1 MΩ=106 Ω
.【名人轶事】欧姆灵巧的手艺是从事科学实验之本,他的家境十分困难,但从小受到良好的重陶,父亲是个技术熟练的锁匠,还爱好数学和哲学。父亲对他的技术启蒙,使欧姆养成了动手的好习惯,他心灵手巧,做什么都像样。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如果只会动脑不会动手,那么就好像是用一条腿走路,走不快也走不远。欧姆要不是有这一手好手艺,木工、车工、钳工样样都能来一手,那么他是不可能获得如此成就的。人们为了纪念欧姆在电磁学上所做的重要贡献,把电阻的物理量单位用他的姓氏“欧姆”来命名。
乔治·西蒙·欧姆,德国著名物理学家。
你知道吗?
常见电阻
人的双手间(干燥) 1000—-5000欧
人的双手间(潮湿) 200—800欧
照明灯泡(工作时) 100—2000欧
实验用小灯泡 5—50欧
实验用导线(每根) 0.01—0.10欧
四、教学过程——(三)科学探究,突出重点
提出问题: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猜想和假设:
先分组讨论,然后教师设置情境进行引导。
科学探究——猜想与假设
情境1:
你从学校到家,有两条路可以到达,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 (平坦的水泥路)为什么?(因为水泥路面好些),换句话说也就是水泥路和泥泞路的组成材料不同,所以对我们行走时的阻碍不同。
科学探究——猜想与假设
情境2:
同样是从学校到家,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条是直线到达,还有一条是要转一大圈子才能到达,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直线到达的比较轻松)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我们行走时所受到的阻碍跟我们所通过的路程的长短有关。
科学探究——猜想与假设
情境3:
同样是从学校到家,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 ,一条路很宽,一条路很窄,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宽的路阻碍小)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我们行走时所受到的阻碍跟我们所通过的路的横截面积有关。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演示实验:
取一根废旧的灯管,将其打碎,拿出两端的带有钨丝的部分(注意不要把钨丝弄断)。将其和一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随后用酒精灯对钨丝进行加热,发现灯泡马上变暗了。学生会很轻松的就能了解“温度对电阻是有影响的”。
科学探究——实验结论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另外还与温度有关。
教学过程——(四)师生小结,知识反馈
1、先让学生看一遍教材,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强调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
2、课堂练习设计: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导体的电阻由它的( )、( )、( )决定的,还与( )有关。
(2)一般导体被均匀拉长后,它的电阻将( ),这是因为( )变大,且( )变小的原故。
(3)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搭上以后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和原来一样 D 无法判断
教学过程五——播放视频、开拓视野
播放半导体与超导体的视频,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过程(六)——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A组)
(1) 叫电阻,电阻的符号是 ,其单位是 。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 )、( )。
(3)350Ω= KΩ= MΩ
0.7 MΩ= KΩ= Ω
教学过程(六)——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B组)
(1) 在相同电压下,把长度、横截面积均相等的锰铜线和镍铬合金线分别接入电路中,通过锰铜线的电流( ),表明锰铜线对电流阻碍作用( )。
(2) 将一段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中,对折后导线的电阻与原来相比(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教学过程(六)——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C组)
(1) 有两只定值电阻分别标有“2A,10Ω”和“1A,5Ω”字样,若将它们串联起来使用,则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应为( )
A、1A B、2A C、3A D、1.5A
(2 ) 把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甲线中的电流大于乙线中的电流,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当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线长乙线短
B、当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线粗乙线细
C、当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时,两线的材料一定不同
D、甲乙两线的材料、长度、粗细不可能 完全相同
(3) 将一段导体均匀地拉长为原来的两倍, 则它的电阻变为原来的 倍。
教学过程(六)——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设 计 说 明
将作业难易程度分成三个层次,要求不同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组习题,这样能够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板书设计
电   阻
一.电阻R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路图中的符号
2.单位: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Ω 1 MΩ=103 kΩ=106Ω
二.影响电阻的因素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五、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将物理的认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实践,达到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各种能力以及培养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的目的,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的探究式教学理念;无论是从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猜想和实验过程中的启发,我自我感觉都很有力度。遗憾的是由于实验教材的局限,只能请学生代表上来操作,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亲手操作的机会,无法真正体验实验过程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五、教学反思
2、关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这一论断学生理解不好,有的甚至还怀疑,这个问题现在只能提出来,等到学习欧姆定律以后就好解释了。所以本节课我也没有提到电阻的大小与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和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无关。
五、教学反思
3、半导体应用已很广泛,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对启发学生思维,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催化剂作用。但是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如果能结合实际的物品展示给学生就更好了,它在许多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接触一下高科技的东西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