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生(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2人生(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2 09:01:1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人生》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领域(yù) 停滞(zhì) 馈赠(ɡuì) 愚蠢(chǔn)
B.臆测(yì) 诱惑(yòu) 鲑鱼(ɡuī) 陷阱(jǐnɡ)
C.撒旦(sǎ) 攫取(jué) 厌倦(juàn) 瞻望(zhān)
D.忙碌(lù) 天赋(fù) 充沛(pèi) 瞭望(liáo)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与时具进 狭隘 振聋发聩 精悍
B.两全齐美 奇跡 安常处顺 伺候
C.闲情逸致 蒙昧 引疚自责 蹋实
D.枉费心机 匡正 夙兴夜寐 妨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郊外春游,那青青的碧草、潺潺的小溪和山间的小花,无不让我们流连忘返。
B.为了我们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纵是粉身碎骨,我也甘心。
C.中央电视台蛇年春晚,众多重量级明星纷纷粉墨登场。郭德纲接棒赵本山,携手于谦调侃表哥。相声中围绕公款吃喝表达的反腐态度,更是引得现场掌声一片。
D.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的时候,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B.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C.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力,对其某些方面的喜爱,某些方面的憎厌,正是他形成自己的风格。
D.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据我的愚见,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 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实物资料考察,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龙,________,一般都是长体,颈部也比较细,弯曲程度大,无足无爪的多。总之,这个时期的龙,与蛇的相似程度大,与________有较大的差异。
①形态大部分与蛇接近
②大部分形态与蛇接近
③特点粗体、粗颈,弯曲程度小的鳄鱼、蜥蜴
④鳄鱼、蜥蜴粗体、粗颈,弯曲程度小的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课内语段阅读
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嘹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有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1、文中“最初的攀登”指的是人的生命旅程的哪一阶段?这时候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是一些怎样的心理感受?
2、“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一句中“越往上走”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3、“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句话的意思该怎样理解?
4、后来的攀登,作者认为会产生“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的心理感受,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三、课外美文阅读: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给下列的词语写上近义词。
笨拙( ) 不幸( )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4、当你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回答。
提出问题:
回答:
5、面对人生的坎坷,“我”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6、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你一定行!
参考答案
一、1. B。A项,“馈”应读kuì;C项,“撒”应读sā;D项,“瞭”应读liào
2.B 
3. C。“粉墨登场”指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不合题意。
4.B 
5.D
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人生》学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导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3.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导学重点: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导学难点: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 ( 21世纪教育网 )态度与价值观。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别解释词义:
瞻( )望:
攫( )取:
臆( )测:
馈( )赠:
乐此不疲:
2.《人生》一文以“___ ”“___ ”“___ ”和“___ ”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__ 、__ 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____ 的感情,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为什么?
2、挖掘坑道、 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3、作者在描述三类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四、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 ( 21世纪教育网 )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2. “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 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五、达标训练
1、《人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 (国别)文学评家 (姓名)。
2、“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3、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20字以内。
例句:事业说:人生就是建 ( 21世纪教育网 )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仿句:
奋斗说:人生就是
勤劳说:人生就是
困难说:人生就是
挫折说:人生就是
参考答案
1、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高塔 地洞 广阔领域 工场 人的生命本质 对人类社会生活 珍爱
二、
三、
1、这个比喻较为恰切。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做法,大家广为认可;把人生进一步具体 地比作攀登高塔,非常奇特,是一个成功的设喻。大的方面没有什么问题,细节略有瑕疵,似可商榷,如“课文研讨”中“整体把握”所提到的。至于为什么恰切,道理不难说明,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2、挖掘坑道的人:指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者,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征服广阔领域的人:指军事家、政治家,像秦始皇等。在工场劳作的人:指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升等。
3、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四、
1、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2、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3、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
五、(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人生》教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教学重点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教学难点: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感叹:人生的短暂)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 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感叹:人生的价值)
二、作者简介: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 ( 21世纪教育网 )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
三、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瞻望 ( zhān ) 攫取( jué ) 鲑鱼 ( guī )
停滞 ( zh ì ) 臆测 ( y ì ) 馈赠 ( ku ì )
2、理解下列词义;
停滞不前:受到阻碍,不能顺利的进行和发展。
乐此不疲: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指死。形容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
赏心悦目:指美好的情景使人心情愉快。
微不足道: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瞻望: 往远处看或往高处看或往将来看。
四、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按所描写的场面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2、想一想文中都从哪些方面来比喻人生,分别写了几类人?
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工场。
挖掘坑道的人、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工场劳作的人。
3、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 ( 21世纪教育网 )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切?为什么?
这个比喻较为恰切。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做法,大家广为认可;把人生进一步具体地比作攀登高塔,非常奇特,是一个成功的设喻。
4、“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5、“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五、合作探究:
1、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试举一例证。
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例: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
2、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特征?
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灵活,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都是年轻的。
军事家、政治家,像成吉思汗、秦始皇、汉武帝等。
3、概括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刻苦勤奋、吃苦耐劳
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升等。
课堂小结:
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作者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勇敢倔强的精神……
六、拓展延伸:
人生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曹操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把人生比作什么?
请你也试写几句有深意的文字。
示例:人生就像树叶一样经历了新绿、翠绿、深绿,直到枯黄,然后叶落归根。人年轻的时候,就好像新芽后的嫩绿树叶,不断地吸收着外界的阳光、水分和空气,使劲往上攒动;慢慢地,从青年步入壮年,再到中年,浑身的绿开始变得 ( 21世纪教育网 )厚重了,那是一种别样的丰韵美,是一种不露而艳的成熟美。人的一生只需要将属于自己的那片绿叶尽量保持得圆润和丰盈,而不必在乎这片叶子到底是挂在树尖还是树梢。
七、美文欣赏(全班齐读)
八、课堂总结:
冰心在《谈生命》一文中说过,“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九、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8张PPT)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感叹:人生的短暂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 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感叹:人生的价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
瞻望 ( zhān ) 攫取( jué )
鲑鱼 ( guī ) 停滞 ( zh ì )
臆测 ( y ì ) 馈赠 ( ku ì )
停滞不前:受到阻碍,不能顺利的进行和发展。
乐此不疲: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指死。形容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
赏心悦目:指美好的情景使人心情愉快。
微不足道: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瞻望: 往远处看或往高处看或往将来看。
1、听读课文,按所描写的场面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2、想一想文中都从哪些方面来比喻人生,分别写了几类人?
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工场。
挖掘坑道的人、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工场劳作的人。
这个比喻较为恰切。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做法,大家广为认可;把人生进一步具体地比作攀登高塔,非常奇特,是一个成功的设喻。
3、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切?为什么?
4、“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往上走”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5、“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
阅读第二部分
分析人物
1、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试举一例证。
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例: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
阅读第三部分
分析人物
2、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特征?
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灵活,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都是年轻的。
军事家、政治家,像成吉思汗、秦始皇、汉武帝等。
阅读第四部分
分析人物
3、概括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刻苦勤奋、吃苦耐劳
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升等。
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作者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勤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勇敢倔强的精神……
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曹操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把人生比作什么?
请你也试写几句有深意的文字。
人生就像树叶一样经历了新绿、翠绿、深绿,直到枯黄,然后叶落归根。人年轻的时候,就好像新芽后的嫩绿树叶,不断地吸收着外界的阳光、水分和空气,使劲往上攒动;慢慢地,从青年步入壮年,再到中年,浑身的绿开始变得厚重了,那是一种别样的丰韵美,是一种不露而艳的成熟美。人的一生只需要将属于自己的那片绿叶尽量保持得圆润和丰盈,而不必在乎这片叶子到底是挂在树尖还是树梢。
生活如虹 生活如虹.七彩纷呈。 如果你不能成为翱翔的雄鹰,不用忧伤,你可以成为快乐的小鸟。 如果你不能成为宽阔的大海,不要忧郁,你可以成为缓缓的溪流。 如果你不能成为娇艳的花朵,不必自卑,你可以成为默默的小草。 不要因为春花的凋零而神伤,毕竟,春花点缀过春天: 不要因为夏雨的忽促而担心,毕竟,夏雨拂去了灼热;
不要因为秋夜的孤寂而叹息,毕竟,秋夜带来了凉爽; 不要因为冬日的寒冷而无奈,毕竟,冬日也有过暖阳: 不要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气馁,毕竟,快乐的时光就要来临。
花蕊谢去,有青青的果实在枝头;
鸟儿掠过,有长长的羽翼在蓝天;
碧水东流,有湿湿的印痕在河床;
秋夜来临,有黎明的曙光在酝酿。 不要因为亲友的垂垂老去而伤感,不要因为事业的坎坷而徘徊。不要因为人生的风雨而退缩,不要因为挚友的背叛面烦恼。拼搏才有精神,奋斗才能崛起。懂得了这些,便懂得了生命的可贵。理解了人生的意义。 人生就是这样无数次的徘徊与选择,人生就要经过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人生就是拼搏,在拼搏中充实自己,相信自己,展示自己。 奋力拼搏,生活自然如虹,定会七彩纷呈。
冰心在《谈生命》一文中说过,“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