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壁山区来凤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壁山区来凤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1 00:55:56

文档简介

来凤中学高2026届12月月考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机读卡上,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不正统,遭到历代官吏的非议或史学家的谴责。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她通过不正当手段即位 B.受到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
C.武则天的执政能力不佳 D.在古代妇女不能参与政治
3.《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4.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
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 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
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 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5.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丞相主管全国军事
C.国家政局稳定太平 D.太尉纯属后人杜撰
6.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加大了荐官的随意性 B.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
C.注重选拔的公正合理 D.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
7.有学者认为:“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的实施威胁了中央集权 B.行省设置主要偏重于其经济职能
C.行省在地方上拥有极大的权力 D.行省与中书省相互制衡以确保皇权独大
8.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制衡机制,对维护国家纲纪发挥重要作用。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宣政院 ④按察使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0.宋真宗时期的王且盛赞科举选官制“条式具备,可守而行,至公无私”,欧阳修也认为科举选官“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这反映出科举选官
A.提升了官员的政治素养 B.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C.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 D.有助于形成重学的风气
11.《新唐书》记载:“(给事中)掌待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课。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据此判断,给事中供职于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12.表1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表1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A.扩大了官吏来源 B.得到了不断完善
C.提升了人才素质 D.解决了考试弊端
13.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A.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
14.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历史记述。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出处 记述
清人王昶《军机处题名记》 “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改名总理处。乾隆二年,诏复名军机处。”
台湾李宗侗《办理军机处略考》 “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春为舍人,中堂已有内外之分,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
A.军机处设立时间无法考究 B.历史叙述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C.清人王昶的记述最为准确 D.军机处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
15.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机构官员品极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这一机构是
A.唐朝的尚书省 B.元朝的中书省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16.元朝开始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统治者
A.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让其管理本民族事务 B.派驻专门官职,调节民族纠纷
C.废除土司制度,大规模改土归流 D.与土司联姻,恩威并用
17.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不过遇事请旨耳,视前明之内阁票拟何异?”这反映了清朝
A.皇权专制空前强化 B.中央政府机构重叠
C.中枢权力机构扩大化 D.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18.在《清世宗实录》内,雍正十年以前谕旨的发布途径,多为“谕内阁”及“谕议政王大臣、谕大学士等”,雍正十年以后则常“谕办理军机大臣等”,不少于“谕内阁”的次数。这一变化表明
A.清廷内部矛盾尖锐 B.皇帝决策更好执行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军机处地位的上升
19.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这说明明代内阁
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B.阁臣权力有限
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 D.深受皇权控制
20.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一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有官员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了。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据此可知,这些官员
A.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C.试图遏制英国侵略势力 D.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21.1840年4月,美国领事告诉清朝某官员英国将派军远征中国的消息,但该官员将其称之为 “谣言”,英军舰队抵达广东海面后,该官员还上奏皇帝:“伏查英夷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乃载运鸦片。”由此可知,该官员
A.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缺乏清晰的认识 B.对鸦片战争的失败负有主要责任
C.判断敌情失误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D.认为英国鸦片走私行为不足为虑
22.有学者指出,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南京条约》对中国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
A.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引发了中国内部的革命运动 D.刺激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意识
23.恩格斯曾说道“英法联军对华作战,竞像只是为了俄国的利益。俄国乘机向中国攫夺面积等于英、德两国的领土,同时还狡猾地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保护者。”据此可知,这次“对华作战”
A.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B.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C.使俄国获得了巨大的侵略利益 D.满足了俄国对我国的领土要求
24.1845年,清政府官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其条款称:“本道兹依据条约,顾全地方民情,斟酌地方情形,决定将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以为建筑房舍及居留之用。”这一条款表明
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B.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C.地方政府企图讨好英国 D.上海开始成为通商口岸
25.下面是某国侵华计划的部分内容。为了达到这项目的,该国发动了
第三项又,即使在任何情况下,签订战胜条约时,也必须将以下六个要冲,纳入本邦版图。 其一 盛京益州以南之旅顺半岛 其二 山东登州府管辖之地 其三 浙江舟山群岛 其四 澎湖群岛 其五 台湾全岛 其六 扬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26.图3为某同学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所采用的材料。该图片可用来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日本蓄谋已久 B.中国失败原因
C.日本军力强大 D.中国政府腐畋
27.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 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28. (2018·河北邢台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题·18)《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当时出现的这幅漫画《盐政之前途》反映了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 B.清朝财政已经完全崩溃
C.中国已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中国财政为列强所控制
29.下表是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我最喜爱的十六抗战歌曲”的网络投票结果(节选)由此可知,入选歌曲
曲目 创作年代
《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
《黄河大合唱》 1939 年
《大刀进行曲》 1937年
《游击队歌》 1937年
《毕业歌》 1943 年
A.都创作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 B.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精神
C.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必胜信心 D.鼓舞了所有中国居民的抗日热情
30.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认识到民众的巨大力量 B.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与日寇抗战到底之决心 D.在战略上做好了抗日准备
二、材料阅读(共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40分)
31.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一对基本矛盾?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10分)
(2)根据所学知识,明清之际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材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此你如何评价?(6分)
3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共同政治目的。(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表2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1842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夏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年 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年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年 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 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年 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据《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
1. C 2. B 3. B 4. D 5. A 6. C 7. C 8. B 9.D10.B
11.B 12.B 13.B 14D 15.D 16.C 17.A 18.D 19.A20D
21.A 22.B 23.C 24.A25.D 26.B 27.D 28.D 29.B 30.A
31.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分)
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置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实行一省制,设中书省。(每点2分,共8分)
(2)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2分) 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提高决策效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4分)(考生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2.
(1)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
作用:共议国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4 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4分,答出两点即可)
目的:维护中央集权,巩固封建专制统治。(2分)
33. (1)特点: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的多样性。(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