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树的故事》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 15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课程。树在人们生活中很常见,许多孩子喜欢在大树下玩耍、乘凉。因此,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情景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想象力丰富、大胆、有较强烈的表现欲,能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学生非常喜欢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记忆和想象,但在画面构思和组织上还是有一定难度。对学生在画面内容的取舍、构图等方面,作出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分清主次,重点进行表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回忆,对生活中大树的结构、外形、色彩等进行了解,创作树与动物朋友,人类朋友的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表现大与小的关系,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有关大树的故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树与人类、动物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生活中大树的结构、外形、颜色进行了解,能创作树与动物朋友,人类朋友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围绕大树的故事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小手不仅能做律动,还可以千变万化呢,它变成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树,认识大树,去寻找在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大树的组成同学们,听,谁在唱歌?它在哪?大树跟好朋友们正在捉迷藏呢,谁来把其他的好朋友们找出来?
【设计意图】了解大树的组成部分,关注学科整合。
2、大树的种类在我们的校园里、马路上、公园里,到处都有大树,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抢答的游戏,看看哪位同学能够最快说出这些大树的名字。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树,了解大树是有很多种类的。
3、大树的姿态
(1)了解迎客松的姿态。
(2)了解椰子树的姿态。
(3)了解柳树的姿态。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大树,姿态各不相同。
4、画家作品赏析仔细观察《菩提树》这幅作品,小组讨论,你觉得画家笔下的《菩提树》与真实的菩提树有什么不同?
5、欣赏同龄人作品
【设计意图】欣赏作品,启迪思维,鼓励学生创编故事,强调构图,为学生创作做铺垫。
(三)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用多种材料表现白桦树林里的故事。
(2)教师其他作品分享。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欣赏能力,为学生创作打下基础,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创作。(四)艺术实践提示:创作一个大树的故事,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剪贴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表现。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五)学生作品展评
1、小组长们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
2、同学们互相评价自己喜欢的作品。
3、教师评价学生作品并总结。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鉴赏能力。
(六)总结拓展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该怎么帮助大树爷爷。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适时评价总结。教育孩子们保护环境、爱护环境。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关注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大树的故事》课后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课程,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学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树与人类及动物的关系,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学习表现大与小的关系,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把想象的故事运用绘画及各种美术元素和创作方法表现出来,完成自己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在课堂上,我通过引导同学们观察、欣赏,让大家对树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明确了大树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动手操作上,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也都有了很好的表现。创作环节,孩子们分工合作,采用裁剪、绘画、拼贴、描绘等多种简单易学的技法,在作品的故事展现上突出了树与人类、动物的和谐生活气氛,也充满了对故事的想象与制作。整体来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比较另人满意。作业展评时,先让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再进行互相评价和教师点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让每位同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发展,提高了自己综合运用多种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应该试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励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去欣赏、去创作,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