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枣儿》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枣儿》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1 08:3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9 枣 儿
1.分析文中老人和男孩的思想性格,把握表现人物的手段和方法。(重点)
2.理解“枣儿”在文中的作用,理解全剧所用的象征手法。
(重难点)
3.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素养)
学习目标
孙鸿,当代剧作家。江苏靖江人。曾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代表作品《枣儿》等。
作者介绍
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到城里打工,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家园,道德、伦理、亲情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枣儿》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在此基础上又努力唤醒人们心中的温暖亲情,企盼和呼唤人们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
写作背景
蓦然
翘首
咀嚼
蹑手蹑脚
囫囵
掸土
踌躇

qiáo
jǔ jué
niè
hú lún
dǎn
chóu chú

chán
威严
凝视
喃喃自语
无可奈何
nán
níng
wēi
识记生字
翘首
翘尾巴

qiáo
qiào
丧葬
丧气

sāng
sàng
多音字


蓦然


墓地


夜幕

piàn
欺骗

biān
编辑

piān
偏离

dǎn
掸土

chán
禅宗

chán
蝉蜕
形近字
【咀嚼】
【翘首】
【凝视】
【踌躇】
【囫囵】
用牙齿磨碎食物。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抬起头来(望)。
聚精会神地看。
犹豫不决。
完整,整个儿的。
词语理解
【津津有味】
特别有兴味,也指特别有滋味。
【囫囵吞枣】
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蓦然】
【蹑手蹑脚】
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猛然,不经心地。
词语理解
话 剧
话剧指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其主要表现手段是对话。
特征:
(1)直观性。话剧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通过化装、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
文学常识
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2)舞台性。话剧演出要借助舞台完成。
(3)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借助所塑造的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场景。
(4)对话性。话剧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听 录 音 朗 读 课 文
《 枣 儿》
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个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了有关儿子“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整体感知
戏剧主要讲了老人和男孩的哪些片段?
片段一:老人给男孩捧红枣,老人回忆给儿子取名为“枣儿”的原因。
片段二:老人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枣儿,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儿。
研读课文
片段三:男孩想把枣儿带回家给父亲吃,老人舍不得男孩离开。
片段四:老人哄着男孩坐下,给男孩讲故事。
片段五:老人思念儿子,男孩哄老人开心。
片段六:男孩放弃幻想,坦陈现实,老人与男孩互相安慰。
研读课文
全剧有哪几个人物?在出场上有何不同 ?
男孩
未出场,但存在于老人和男孩的对话中
直接出场
老人
男孩的父亲
老人的儿子
研读课文
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理解老人的心理
(1)儿子“枣儿”这个名字的来历。
(2)儿子只顾摘枣儿竟尿了自己一脖子。
(3)儿子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
研读课文
(4)这棵枣树的特殊来历。
(5)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
(6)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事。
对儿子的思念
对以往岁月的怀念
对故土的热爱
研读课文
老人与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从中可以看出老人对男孩怎样的态度。
(1)老人请男孩吃枣。
(2)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
(3)老人给男孩讲故事。
(4)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
研读课文
(5)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喂男孩枣吃。
态度:老人对男孩十分喜爱、疼爱。
研读课文
老人
老一辈的农民
老一辈的长者
男孩
年幼的新生一代
辛勤劳作,热爱家乡
关爱下一代
念旧而又传统
对生活不失希望
思念父亲
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
纯真可爱,好奇而又懂事
再读课文,简要分析老人和男孩的形象。
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年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
老人
人物形象
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即使有些失落但不失爱心、不失希望。
人物形象
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男孩
人物形象
“枣儿甜……留给娃娃过年吃”这首童谣在剧中出现了两次,请说说它在剧中所起的作用及两次出现时的表达效果。
作用: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
表达效果:课文以这首童谣开头,隐含了全剧与
探究主题
“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中。
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内涵。
剧中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为何不在农村?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人的儿子: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外面的世界。
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抛弃旧家,在城里另成新家。
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农村青壮年离开故土,到城里寻找新天地,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的社会现实。
剧中的那一棵老树上挂满的红枣是什么味道的?到底是苦涩的还是香甜的?为什么?
观点一:枣儿是香甜的,因为枣儿里包含着老人对往昔的回忆、孩子对父亲的回忆、老人对孩子的疼爱、老人和男孩对未来的希望……
观点二:枣儿是苦涩的,因为枣儿里也包含着现实生活中老人的孤独、孩子的寂寞与期盼、现代社会与人的感情之间的冲突。
作者想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 感情。
亲情的象征
传统生活的象征
枣儿
精神家园的象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多举办一些活动,邀请他们参加,这样他们就会少一些孤单和寂寞;节假日里,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也可以呼吁全社会关心、关爱老人与孩子,向那些经常不回家的人提出倡议——常回家看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剧本中的情形。请大家想想,我们该如何去关心、帮助他们。
拓展延伸
请你找一找,剧中人物语言有哪些地方有象征意味呢?
品味语言
老 人 (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 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 孩 (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 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老人内心呼唤儿子,因为儿子没有回应而伤心;老人年老,被儿子遗忘,从中透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这就是这句话的象征意味。
品味语言
男 孩 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 人 不知道。
男 孩 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老人仍在沉思。
“迷路”象征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
品味语言
“枣儿”象征传统文化生活,“巧克力”则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走出去的人们往往迷恋于外在世界,忘记了回家的路,意味着他们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精神家园的失落,但他们最终会回来的。“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走出去的人们总有回归故里的那一天。
男 孩 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 人 (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 孩 来呢,你的枣儿甜!
品味语言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主题概括
线索清晰,行文紧凑。
全剧以“枣儿”为线索,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全剧中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枣儿”展开的,结构和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主题概括
运用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中写的是老人和男孩因“枣儿”发生的一段交往,其内涵却是对当今社会状态及几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隐喻和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
主题概括
枣 儿
童谣开场 唱枣儿
男孩遇老人
捡枣儿 老少拉家常
社会变迁
呼唤亲情
童谣收场 唤亲人
吃枣儿 老疼少
忆枣儿 老人思儿儿不归
留枣儿 男孩念父父不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