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屈原》(节选)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屈原》(节选)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1 08:40: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7张PPT)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7 屈原(节选)
导入新课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主旨的理解。(重点)
2.学习本文用象征手法来表现时代主题的写法。(重、难点)
3.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展开丰富想象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
4.归纳总结屈原形象,学习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素养)
学习目标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辞赋之祖”。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屈原介绍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女神》。1924年后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倡导革命文学。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著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甲申三百年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从事文艺创作。有《郭沫若全集》行世。
作者简介
听 录 音 朗 读 课 文
《屈原(节选)》
国殇( ) 靳尚( ) 睥睨( )
商於( ) 脚镣( ) 咆哮( )
稽首( ) 迸射( ) 徘徊( )
污秽( ) 木梗( ) 诡谲( )
虐待( ) 伫立( )
雷霆( ) 驰骋( )
pì nì
gěng
shāng
huì

bèng
liào
nüè
chěng
jìn
guǐ jué

pái huái
zhù
páo xiào
tíng
识记生字

( )滑稽
( )稽首

( )瘦削
( )削铅笔

( )播弄
( )弄堂

( )哗众取宠
( )流水哗哗


xuē
xiāo
nònɡ
lònɡ
huá
huā
识记生字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诡谲:狡诈,狡黠。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踌躇:犹豫。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词语理解
俄顷:很短的时间。
驰骋:奔驰。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词语理解
1.定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2.分类
按反映的矛盾性质和表现手法分
悲剧、喜剧、正剧等
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分
历史剧、现代剧、传统剧、童话剧等
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分
独幕剧、多幕剧
按语言表现形式分
话剧、歌剧、舞剧、哑剧
戏剧常识
3.戏剧的特点。
(1)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4.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而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戏剧常识
5.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是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
6. 话剧剧本: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因素,是供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文学脚本,它是戏剧的基础,是一剧之本。
戏剧常识
7. 剧本的组成: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说明组成。
8. 剧本的语言:(1)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2)舞台说明,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戏剧常识
《屈原》创作于1942年,此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作者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背景资料
全剧分为五场:
“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
课文节选自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知识备查
第一幕(“橘颂”),屈原清晨漫步橘园。吟诵《橘颂》,抒发爱国忧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并把诗贈予学生宋玉,教育他好好做人。这时秦国丞相张仪与楚怀王的宠姬南后郑袖内外勾结,一场分裂和出卖楚国的阴谋正在酝酿之中。
知识备查
第二幕(“受诬”),郑袖伙同楚怀玉侍臣靳尚,设计诬陷屈原“调戏”郑袖,致使楚怀王大怒,将屈原免职,张仪趁机阿谀郑袖,讨好楚怀王,促使楚与齐断交,与秦结好。奸佞阴谋得逞,楚国陷入危亡之中。
知识备查
第三幕(“招魂”)由于靳尚等人的谎言欺骗,群众不明真相,以为屈原真“疯了”,宋玉也攀附权贵而去,只有侍女和弟子婵娟对屈原的品格笃信不移。屈原在群众的招魂声中愤然出走。
知识备查
第四幕(“被囚”),屈原行吟河畔,巧遥为其辩诬者。接着他又遇到楚怀王、郑袖、张仪等人,再遭侮辱。屈原揭穿郑袖的阴谋,怒斥张仪,遭监禁。婵娟亦因之被囚。
知识备查
第五幕(“雷电颂”),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含冤被屈,悲愤填膺,在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创作风、雷、电的颂歌。婵娟逃脱囚禁来见屈原,误饮靳尚暗害屈原的毒酒而身亡。屈原与前来救助他的卫士一起出走,潜往汉北。全剧在哀悼婵娟的《礼魂》歌声中结束。
知识备查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你认为课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政治路线和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反动路线,构成了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
研读课文
话剧开头的舞台说明有何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 午夜已过,黎明未到,东皇太一庙中神像林立,阴森可怖,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渲染了压抑的、令人窒息的气氛,为下文屈原的痛斥埋下伏笔。
研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靳尚出场一连串的问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刚才我叫人送了一通南后的密令来,
你收到了吗?
★罪人怎样处置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惊异)什么?
咄咄逼人的气势,突出靳尚急于害死屈原的心理。
研读课文
剧中郑詹尹为什么对毒死屈原有些迟疑?是因为同情屈原吗?
郑詹尹是朝廷中奸臣的帮凶。他不是同情屈原,而是怕“惹出乱子”,舍不得他的东皇太一庙。一旦说到不按南后的意旨办事,她可能处死这个南后的父亲时,他便下定了毒死屈原的决心。从侧面突出屈原的精神品质之令人敬重。
研读课文
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二人的对话主要内容是密谋暗害屈原,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既引出屈原的出场,也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奠下基础。与屈原独白形成鲜明对比,更能展示屈原对光明的渴望和对黑暗的诅咒。
研读课文
你觉得南后、靳尚、郑詹尹是怎样的人
南后
郑詹尹
靳尚
卖国
狠毒
阴险
伪善
南后、靳尚和郑詹尹这三个人物的共同特点阴暗、奸诈、卖国。他们分别是企图毒害屈原的主使人、策划者和执行者。
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要除之而后快,暴露了他们陷害忠良的凶残和毒辣。
研读课文
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
洞庭湖、东海、长江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土偶木梗”的群像
风、雷、电
研读课文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象征人民群众。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仔细分析一下。
即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表现另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
象征手法
研读课文
指坚定的信念。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
有形的长剑
无形的长剑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人的小岛
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可感。
研读课文
文中作者提到的这些人物,他们象征了什么?
东皇太一
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阶级。
土偶木梗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
湘君、湘夫人
那些悲观论者。
欺骗民众的反动势力的帮凶。
研读课文
主人公屈原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研读课文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研读课文
作者塑造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屈原的形象概括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而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与言行。屈原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化身。
研读课文
“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屈原的内心世界。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表现出他对黑暗世界的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
拟人、呼告、反复
研读课文
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呼告: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呼告又称“顿呼” “突呼” 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合作探究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你认为课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
课文展示了屈原与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国朝廷奸佞们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
合作探究
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二人的对话主要内容是密谋暗害屈原,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既引出屈原的出场,也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奠下基础。与屈原独白形成鲜明对比,更能展示屈原对光明的渴望和对黑暗的诅咒。
合作探究
剧本中的舞台说明,有助于把握戏剧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性格等。请找出课文中的舞台说明文字,说说其作用。
剧情发生的地点、道具、布景:
东皇太一庙之正殿……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作用:交代了东皇太一庙的各神像的摆放位置、场景的布局、人物及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氛围。
合作探究
剧情发生的人物、服装、道具:
屈原略略点头,郑詹尹走入左侧门。
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作用:对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合作探究
动作:
(命卫士乙)
(向湘夫人神像左侧门走入。)
(鞠躬)
(把面巾蒙上,向卫士)
(向风及雷电)
作用: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直接展示戏剧情节。
合作探究
表情:
(惊异)
(迟疑地)
(含怒)
作用:用来说明人物的心理,直接展示人物的心理及性格。
合作探究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气势。
作者运用拟人、呼告、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坚贞不屈、向往光明的性格特征。如“风!你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此外,作者还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屈原的内心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写作特色
运用象征与夸张的艺术手法,含蓄又浪漫。
首先,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赋予本文中的事物以特殊的含义。如““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词句,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含蓄、深沉、凝练。
其次,作者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让屈原凭借风、雷、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希望借助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写作特色
屈原
(节选)
靳尚、郑詹尹密谋烧死屈原
雷电颂
呼唤风、雷、电:打破黑暗
怒斥神祇:抨击昏庸腐朽
与黑暗决裂
与光明同行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