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梅岭三章》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梅岭三章》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1 08:5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2 梅 岭 三 章
长征
红色记忆
1.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重点)
2.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难点)
3.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素养)
学习目标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主要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陈毅诗稿》等。
作者简介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离开。
作者简介
1936年10月,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xìng]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背景介绍
组 诗
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或是主题相同,或是内容相关,或是空间、时间上相近)。
文学常识
组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组诗以独特的文体特征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影响着其他文体,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应有
jīnɡ
xuán
yán
jié
fēnɡ

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
xuè
学习生字
旌旗( ) 阎罗( )
烽烟( ) 悬 ( )
捷报( )
jīng
yán
fēng
xuán
jié
学习生字
丛莽:丛生的草木。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
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 掌管阴间的神。
理解词语
血雨腥风: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作“腥风血雨”。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梅岭三章
陈 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指导朗读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指导朗读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指导朗读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指导朗读
概括每一首诗的大意
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整体感知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丛生的草木
估计不能脱险
不久围困解除了。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所以写到解围的情况。
旋,不久、随即
衣服最里面
疏通文意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译文:1936年冬天,梅山被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潜伏在丛生的草木中二十多天,估计不能脱险,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解除了。
疏通文意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心里想些什么呢?
很多次战斗。百,概数,多的意思。
译文: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呢?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艰难历程,我们经历了多少次战斗啊。
疏通文意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旗帜的总称。这里指军士。
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译文:这次(如果我死了),我(就)去阴间搜集我旧日的部队,十万人挥舞着红旗斩杀那阴间的阎罗。
疏通文意
说一说:这一章后两句诗中,哪几个字比较精妙?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此 去 泉台 招 旧部,旌旗十万 斩 阎罗。
旌旗: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阎罗:即阎罗王,民间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手法,在这里喻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
研读诗文
第一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气概?
第一章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研读诗文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学习第二章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指我国的南部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各位同志
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的假钱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译文: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我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上。(我)死后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
疏通文意
简要分析“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的妙处。
春秋时期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表明诗人不亲眼看到敌人的灭亡就死不瞑目的决心。该句化用典故,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革命忠贞的崇高品质。
研读诗文
说说“飞来”这个词语的妙处。
形象地写出了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表现作者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
捷报飞来当纸钱
研读诗文
学习第三章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借喻
战争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百战多”与
“烽烟”“十年”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用典
“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借典故表达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甘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使人想起“捐躯赴国难”的无畏与壮烈。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展望未来,宣言革命必将胜利,自由之花必将盛开,抒写了革命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研读诗文
如何理解“人间遍种自由花”?
以“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前景,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研读诗文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展望未来
思考: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的是哪一句?
这三首诗抒发感情各有侧重,试指出它们的联系和侧重点。
联系: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写到未来,从个人写到同志,层层深化,层层扩大,寥寥八十四字,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
合作交流
这三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再现了诗人的革命斗争经历,充分表现了诗人为革命不惜献身的坚定决心,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同时诗人又充满激情地鼓励革命战友继续奋斗完成未竟的事业,表达了坚信革命必将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概括主旨
1.虚实结合。诗歌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展现豪迈的革命胸襟。
写作特色
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基础上的浪漫主义写法,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2.多用修辞。语言上,诗歌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形象贴切,语言精练。如“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引用来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来指代军士;“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
写作特色
“血雨腥风”,原指血色的雨、腥味的风,这里运用借喻的修辞方法,喻指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取义成仁”,是“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缩语,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运用引用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为真理而不怕牺牲的精神。
梅岭三章
追忆往昔
至死不渝
誓战到底
面对当日
死不瞑目
激励战斗
展望未来
信仰坚定
革命必胜
招旧部
斩阎罗
头悬国门
诸君努力
取义成仁
人间自由
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意志
板书设计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话按现代汉语词序应为 。其中,“意”解释为       。
(2)“创业”的“业”指  。
(3)“泉台”指  。
(4)“阎罗”影射  。
(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
今日断头意如何
考虑、想
革命大业
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反动势力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4.阅读《梅岭三章》中的第一章,回答问题。
当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