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任务群五 古诗鉴赏 对点练案2 赏析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含解析)—2024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训练任务群五 古诗鉴赏 对点练案2 赏析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含解析)—2024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1 05:5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对点练案2 赏析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时间:40分钟 分值:3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荆门浮舟望蜀江①
李 白
春水月峡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③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注 ①诗人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城,遇赦得释,于是乘舟东下,行至荆门(今属湖北),写了这首清雄奔放的名作。②月峡:四川巴县的明月峡。③锦江:岷江流经成都的一段河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开篇点题。浩渺的春水冲出明月峡谷,诗人“浮舟”大江,一路前行,但见江水汤汤,浩渺无垠。
B.三至六句极写江水之秀美与明艳。江水碧绿,桃花相伴,水天相接,明丽如画,意境异常开阔而清雄。
C.最后四句写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炊烟袅袅;诗人扬帆大海,但见明月升起,灯火依稀,渚宫城池近在眼前。
D.诗人紧紧抓住江中行舟的顺序,徐徐铺写开来,如展图画;从结构上看,从白昼写到日落月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2.诗中“逶迤”往后六句的写景颇有特点,后人赞叹不已,请就这六句的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葡萄
[唐]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题葡萄图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诗和徐诗同属题诗,韩诗题于行旅途中的一家旅舍,徐诗则题于画作葡萄图上。
B.韩诗中“满盘堆马乳”是诗人的想象,徐诗中“明珠”则是画家画出的成熟果实。
C.韩诗题为“葡萄”却未写葡萄之形,徐诗则以“闲抛闲掷”写葡萄长势的舒放伸展。
D.韩诗与徐诗都借写葡萄寄寓自己的生命之思,表达人生的态度,想象独特,立意不俗。
4.这两首诗虽然都写葡萄,但所用的抒情手法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戎 昱
去年长至①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②。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注 ①长至: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②獬(xiè)豸(zhì)冠: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冠。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作此诗之时,已被贬谪到辰州,正是寒冷的冬至日,眼前霜雪漫天的情景,让他难忍悲凉,感慨万千。
B.去年夏至,诗人还在京城为官,头戴华冠,手持法杖,踌躇满志,为朝廷效命。
C.由颈联可知,诗人积极进取,渴望仕进,迫切地想荣归京都,面见天子;不愿寄身荒野,功业无成。
D.尾联中,诗人一直未能收到来自京城的消息,心忧家国,却无可奈何,只能独立江边,涕泗横流。
6.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
江天暮雪
陈 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篇渲染了天地间万里雪飘之景,“长空”“汀洲”分别扣住诗题中“天”“江”二字,“玉花”写出雪态之美,“浩浩”展现雪境之阔。
B.第三句极言雪势之大,其意境与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C.第五、六句将笔触由江天雪景转到孤舟渔翁,天气寒冷,渔翁欲归,但大雪蔽江,竟一时难辨归路,渔翁显得忧愁无奈。
D.全诗首尾照应,动静相间,意境高远,于浩浩苍茫中尽显清逸神妙的韵致。
8.赏诗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练案2 赏析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1.C [“诗人扬帆大海,但见明月升起,灯火依稀,渚宫城池近在眼前”表述有误,一是“扬帆大海”,此时诗人依然在长江之上;二是“渚宫城池近在眼前”,应是还很遥远。]
2.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抒情手法),六幅画面融入了诗人被赦之后,乘舟东下的欢快之情。②以动写静、化静为动(描写手法),如“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本是舟船沿江东下,却说“芳洲”向后退去,“碧树”紧相迎来。③拟人(修辞手法),如“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繁花似锦、芳草萋萋的沙洲向“我”身后渐渐退去,郁郁葱葱、苍翠繁茂的森林迎面而来。④对仗(修辞手法),“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等,对仗工整。
3.C [“未写葡萄之形”错,“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意为“葡萄新抽的芽尚未长全,一半还如枯木,高高的葡萄架子松散歪斜倒了又被扶起”,所以前两句就是写葡萄的形态;“写葡萄长势的舒放伸展”错,“闲抛闲掷野藤中”意为“只能闲置在荒乱的野藤中”,所以不是写葡萄长势好,而是寓意诗人因无人赏识的自嘲与无奈的情感。]
4.①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新茎未遍”“高架支离”描绘葡萄新芽刚出、枝条歪斜欲倒的生长之态,含蓄表现诗人仕途困顿的情形;以“倒复扶”“添竹引龙须”委婉表达诗人渴望有人援引的意愿。
②徐诗直抒胸臆。前两句表现年老体衰、落魄失意的诗人在风中长啸的伤感;“笔底明珠无处卖”,表达诗人对自己多舛不幸、怀才不遇命运的悲叹;“闲抛闲掷”,直接抒发诗人因无人赏识的自嘲与无奈。
解析 韩诗全诗写景简洁精练,寥寥数语就生动地勾画出自然景象;抒情委婉含蓄,蕴含了诗人孤独怨愤的心境;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表面咏物,实际是表达人生哲理。“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后两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要在葡萄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了诗人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托物言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被贬谪后的希冀。
徐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经历半生坎坷曲折,依旧落魄清贫,转眼间已成老翁,孤独立于书斋,在晚风中长啸哀叹。这是写“半生之落魄”。一个“啸”字,很好地道出了心中的不平。一个独立晚风,落魄文人画家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画笔之下,一颗颗葡萄如同明珠,却无处可卖,只能闲抛闲掷在荒乱野藤中。这是写“怀才之不遇”。无人理解的诗人只能过着清贫落魄的生活。“无处卖”,是“啸”的原因之一;“闲抛闲掷”,是“啸”的原因之二。正因为“无处卖”,所以只能被“抛”“掷”。表面上是说葡萄散落无人食,实际上是说诗人怀才不遇无人懂。
5.C [“渴望仕进”“荣归京都”理解有误,诗人并未如此直露地表达对功利的追求。诗人有从军作战、戍边卫国的梦想,渴望建功立业之后能豪迈地朝见天子。]
6.对比。去年身在长安,受到重用,效命朝廷,志得意满;而今遭遇贬谪,身陷边地,徒然悲叹。今昔对比,以往日之乐反衬今日之悲,愈发显得现实悲凉。梦中憧憬驰骋疆场,戍边卫国,杀敌建功,平定战乱,回京报捷。现实中却被贬谪于穷荒之地,不被朝廷重用,徒然悲凉感叹。虚实对比,用憧憬的美好反衬现实的落魄,愈发显得现实不堪。
解析 答这类题要通观全篇,抓住重点,落实好三个问题:运用了什么手法?如何运用?有什么具体效果?
7.C [“忧愁无奈”错。天气寒冷,渔翁欲归,但大雪蔽江,竟一时难辨归路,于是,渔翁干脆“坐睡”任船“自流”,那船越行越远,渐隐于暮雪之中。表现的是一种自在随意、淡泊闲远的心志。]
8.①意象角度:诗人选取“船”“云”“蓑”三个意象,展现出一幅渔翁怡然于舟中,层云间只见一艘小船(一个渔翁)自由漂浮的美好的江雪泛舟图,营造了安宁、幽静的氛围。②艺术手法角度:最后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蓑”代指小船或渔翁,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③艺术手法角度:最后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苍茫云海与江中一蓑形成对比,一大一小,一动一静,意境高远,韵味清逸。(写景由近及远、点面结合,抒情以景结情等分析合理亦可)④炼字角度:“睡”“自”两字紧承上句“不记巴陵道”,表现出渔翁在不记归路时仍能因美景而产生一种悠然洒脱的情感。⑤人物形象角度:最后两句塑造了渔翁顺适而安、淡泊洒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闲适淡泊心境的追求。⑥结构布局角度:这两句与诗歌开篇相照应,以“长空”起笔,以“云深”收尾,构成了浑然一体的唯美境界。
解析 诗歌最后两句大意是,因为渔翁欲归而难辨归路,便自任孤舟漂流,白云深处闪出一点蓑衣背影。赏析时可从意象、手法、炼字、人物形象和结构布局角度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