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 学会扩写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 学会扩写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1 09:01:3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9张PPT)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写 作 :学会扩写
1.理解什么是扩写;明确扩写不但要忠于原文,而且要围绕原文中心选择合适的扩写点。(重点)
2.理解不同体裁的文章,如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等在扩写时有不同的要求。(重点)
3.根据要求进行扩写训练,能写出内容连贯、合乎逻辑、语言优美的文章。(难点)
学习目标
扩写就是将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
写作指导
1.扩写,首先要忠于原文。
要准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遵循原文的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添砖加瓦”。还要注意情节发展合乎逻辑,人物性格前后统一;扩写前后人称不变;扩写前后主题不变。
写作指导
2.扩写,还要找准扩写点。
一篇文章里,并不是每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不要平均用力,而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确定适合的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做到详略分明,重点突出。
写作指导
不同体裁文章
记叙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
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
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
忠于原文的观点
忠于原文的说明对象
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对说明对象的介绍。
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
写作指导
3.扩写时,文章的内容要一致和连贯。
扩写时,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要和全文相协调, 避免枝大于干。
写作指导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③人也。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①抟:tuán,揉成圆形。
②剧务:工作十分繁重。
③縆:ɡēnɡ,粗绳索。
扩写范例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女娲造人》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女娲造人》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女娲造人》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造人》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女娲造人》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女娲造人》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女娲造人》
课文增加了故事的起因:“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丰富了故事的经过:如何“抟黄土”,如何“引绳于泥中”。
补充了故事的结果:“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女娲造人》的扩写
心理活动描写:“感到非常孤独”。
语言描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
动作描写:“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神态描写:“眉开眼笑。”
《女娲造人》的扩写
环境描写:
“莽莽榛榛的原野上”
“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女娲造人》的扩写
记叙性文章扩写注意事项:
(1)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
(2)找准扩写点,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
冬天,天气非常冷,小朋友们都躲进了家里。
文题一:
扩写下面的一句话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西北风刀子似的刮过行人的脸,枯枝无力地吱吱作响,做着最后的挣扎。出门办事的人们用大衣将自己捂得紧紧的,瑟缩着身子在路上匆匆行走。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也早早躲进温暖的家中,不愿出来嬉戏。
文题二:
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写了下面这句话。回顾读过的诗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围绕作文题中展示的诗歌的三个特点搜集写作素材,并从所学诗歌中找出例子加以分析。
可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节为例,分析诗歌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的特点;可用《断章》和《风雨吟》为例,分析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可用《月夜》为例,分析诗歌讲究节奏和韵律的特点。因为题目要求不少于300字,所以我们可以在列写提纲基础上进行写作,力求做到表述准确,举例具体,语言简练。
合作探究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节,诗人构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二是语言凝练。《断章》一诗只有四行,三十四个字,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风雨吟》中“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范文点评
点评:
这篇扩写文针对诗歌的三个特点分别从第一单元诗歌中找了例子进行具体阐述。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内容集中。
“卷”和“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地冲过来的动态。
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月夜》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有散文之美。
范文点评
“重耳拜土”扩写
暮色快要降临了,夕阳染红了天空,鸟儿成群结队地归巢了。①这时,五鹿城外的荒野上行驶着一队人马,他们就是被迫逃亡的晋国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重耳坐在马车上,被颠得
文题二
①增加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突出背景。
左摇右晃,耳边是听惯了的车轮吱吱扭扭的噪响。
一群鸟飞过,重耳长叹了一声说:“唉!鸟有巢能归,狗有窝能回,可我一个晋国的公子为什么要在这荒野上漂泊呢?”②众人听了也都垂下了头。车夫狠狠地抽了马一鞭子,说:“咱们也是不得已呀!
②增加人物的语言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如果不出逃,您的父亲就要把咱们逼上死路了。咱们只要到别国借来兵马,一定能回去夺回王位。现在君王不得民心,怕是坚持不了多久。”重耳眯起眼睛看着太阳,脑中浮现出自己身披王袍,坐上高位的景象。许久,他回过神来,说:“但愿上天助我!”③
③增加人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又行了一会儿,重耳说:“一天没吃东西了,我饿得很。”狐偃说:“我们也都饿了,前面有树林,兴许会有人家,咱们去讨些吃的。”
那里果然有人居住,重耳一行人来到一块田地边。这里土地贫瘠,麦苗稀疏,一位老农正在田间耕作。重耳走上前说:“我是晋国的公子,逃亡到此,腹中实在饥饿,望老伯施舍一些吃的。”老农直起腰来,重耳走上前说:“我是晋国的公子,逃亡到此,腹中实在饥饿,望老者施舍一些吃的。”
老农直起腰来,抹抹头上的汗珠,上下打量着重耳。他环顾了一下自己荒芜的田地,心中想:我也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哪有吃的给你们?苦笑了一下,老农蹲下身去拿了一块土疙瘩递给重耳。重耳大怒,骂道:“你竟敢戏弄我!”说着便扬起鞭子想要抽他。狐抹抹头上的汗珠,上下打量着重耳,又环顾了一下荒芜的田地,心想:我也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哪有吃的给你们?
老农苦笑一声,蹲下身去拿了一块土疙瘩递给重耳。重耳大怒,骂道:“你竟敢戏弄我!”说着便扬鞭想要抽他。狐偃赶紧拉住重耳说:“公子不可,这是上天赏赐的宝物呀!土块是国家的象征,是建立国家的预兆。”④重耳一听大喜,立即叩谢老农,郑重地接过土块,将其包好放在车上。
④增加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丰富文章内容。
重耳等人继续策马前进。马车辘辘驶过,卷起漫天的尘土。重耳已不觉得腹中饥饿了,只觉得夕阳很灿烂⑤。
⑤增加环境描写,与前文照应,反映人物心理变化,使结尾合理,文章结构完整。
点评: 这篇习作的主要亮点有:一是紧扣原材料“重耳拜土”进行扩写,补充了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丰富了文章内容;二是依照原文的结构,前后的写景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中间增加重耳的艰难,结尾水到渠成;三是语言生动,增添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渲染作用,对话更是丰富了人物形象,增添了作品的生动性。
文题三:
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把它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渴掘井。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本题是一道议论性质的扩写作文题。扩写时,首先应认真阅读所给的议论性文段,并把握作者观点。本文段的观点是:“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确定文段观点后,围绕观点搜集素材,进行扩写。
持之以恒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为成功而拼搏,就像奔向一个遥远的目标,道路是崎岖而漫长的,路上更是隐伏着各种险阻。物欲的诱惑,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抗得住吗?数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头去,你承受得住吗?一些人退却了,只得半途而废;一些人气馁了,只得前功尽弃;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无成。只有持之以恒的人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最终沐浴到胜利的光辉,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首段运用排比句式,罗列了人生路上的各种险阻,并提出问题,引人思考。由此提出中心论点,可谓振聋发聩。
范文点评
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美国盲人作家海伦 凯勒从小就失去听觉和视觉,生活在没有声音、没有光明的世界里。她的老师安妮 莎莉文给了她生命的希望,并且教她如何说话。海伦又聋又盲,如何说话呢?答案就是——触觉,她靠触觉来了解别人的意思,靠触觉来了解如何发音,靠触觉来学习舌头应怎样动。她每天都勤奋练习,通过日积月累,最终掌握了五种语言,完成了常人认为不可能的事。
范文点评
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把几百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找到理想的灯丝材料,先后研究了1600多种矿物和金属材料,在一次次失败中他选择了坚持,正是凭着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取得了“白炽灯”的巨大成功,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举例论证,列举海伦 凯勒、陈景润、爱迪生的例子,证明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范文点评
成功绝不是“三天打鱼”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两天晒网”中的半途而废和信誓旦旦的空洞口号,而是平日里点滴的积累,是艰难中不断地奋进。古今中外很多事件告诉我们,做事情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个人的成功有赖于持之以恒的精神,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和发展不同样也有赖于百折不挠的坚持精神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的艰苦奋斗,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当今中国之所以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正是因为我们为坚持改革开放而不懈奋斗。这些事实充分地证明了持之以恒是胜利的关键。
由个人到国家,论证逐渐深入,论证逻辑性强。
千百次的考验,是持之以恒把我们引向了胜利;而不坚持的结果,必然是失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遥远的征程,单靠轻轻一跃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必须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付出“十驾”的努力,方能谈得上成功。
结尾引用《劝学》中的名句,从正反两方面重申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范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