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的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辩论、宣告”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的父亲就是一只闹钟”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我”的天真可爱和父亲对“我”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的父亲就是一只闹钟”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我”的天真可爱和父亲对“我”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我”的天真可爱和父亲对“我”的关爱。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及小闹钟。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有关时钟的知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常所说的“表”都有哪些种类吗?(学生自由回答:手表、挂钟、闹钟、秒表等。)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闹钟?(学生自由回答:圆形的、方形的等。)你们见过“生物闹钟”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表里的生物》,讲的就是一个作者小时候对“表里生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你们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表里怎么会是生物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默读课文,标出课文写了哪些事物?(小表、小青蛙、小蟋蟀。)
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我”小时候对父亲的表的特殊感情。教师随即板书:父亲的表。
5.过渡:在“我”的眼里,父亲的表不只是一件能计时的工具,它里面还有着一些“生物”。那么,“我”所说的“生物”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认为“表里有生物”,而父亲认为“表里没有生物”,他们的看法为什么不同?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描写他们看法的句子。然后读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
2.小组交流讨论:父亲和“我”的观点不同,你们支持哪一种观点呢?为什么?
3.集体交流讨论: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随即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态度。例如:当“我”听到父亲说“这不能算一只钟表”时,“我”感到惊讶和失落;当“我”看到小青蛙和小蟋蟀在表里跳跃时,“我”感到惊喜和兴奋;当“我”把小蟋蟀放回大自然时,“我”感到留恋和感慨等。通过品读这些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态度。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其中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我的心里还有一个比海还要大的天空呢”的意思,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思考自己的心里还有哪些美好的东西。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应该珍惜并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5.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和“我”之间的对话以及人物的情感和态度。通过朗读对话部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感,如父亲的慈爱和坚定、我的惊喜和兴奋等。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思考:在“我”的眼里,“表里”的“生物”指的是什么?在你们眼里,“表里”的“生物”又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谈谈自己的感悟和启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启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课后作业: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探究它里面的“生物”或“非生物”成分,写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天真可爱和父亲对“我”的关爱。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我还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