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5.5.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1.理解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重点)
2. 会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化简、求值、证明等.(难点)
回顾:诱导公式都是特殊角与任意角 α 的和(或差)的三角函数与这个任意角 α 的三角函数的恒等关系.
思考:如果把特殊角换为任意角 β,那么任意角 α 与 β 的和(或差)的三角函数与 α,β 的三角函数会有什么关系呢?
知识点 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
问题 1:如图,已知坐标系中两点 P、Q 的坐标,求 P、Q 两点间的距离.
解:设:P、Q两点的坐标为 P (x1,y1),Q(x2,y2),
连接PQ,做 PM⊥x,QM⊥y,则点M坐标为(x1,y2);
根据勾股定理得:MQ2+MP2 = PQ2,
即:(x2 – x1)2 + (y2 – y1)2 = PQ2,
o
x
y
Q
P
故 PQ 的距离为: .
思考:根据上述结论,你能推导出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吗?
M
总结归纳
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平面上两点 P(x1,y1),Q(x2,y2) 的距离公式:
PQ = .
注:公式使用过程中,可先建立直角坐标系,将任意两点的坐标标出,再套公式求解!
问题 2:如果已知任意角 α、β 的正弦、余弦,你能由此推出 α – β 的余弦吗?若能,请说明理由.
令 ≠ 2kπ + β,k∈Z,如图,以 x 轴非负半轴为始边作角 α,β,α – β,
则点的坐标为:P1 (cosα,sinα),A1 (cosβ,sinβ),
P ( cos(α – β),sin(α – β) );
将扇形OAP旋转 β 角,使点A,P分别与点A1,P1重合;
根据圆的旋转对称性可知,与重合,所以AP = A1P1;
再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对应关系即可;
问题 3:结合上述结论,推导出 α – β 的余弦.
已知:P1(cosα,sinα),A1(cosβ,sinβ),P ( cos(α – β),sin(α – β) );
因为 PA = P1A1,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cos(α – β) – 1]2 + sin2(α – β) = (cosα – cosβ)2 + (sinα – sinβ)2
化简得:cos (α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将 α = 2kπ + β(k∈Z)带入上式,易证上式仍然成立;
所以,对于任意 α,β 有:cos (α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简记作:C( α β ) .
思考:上述差角的余弦公式,在三角函数计算过程中有何作用?
知识点 2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初步应用
例 1:利用公式 C (α β) 证明:
(1)cos ( α ) = sin α; (2)cos ( π α ) = cosα.
解:cos (α β) = cos α·cos β + sin α·sin β;
(1)cos ( α ) = cos ·cos α + sin ·sin α = 0 + 1×sin α = sin α;
(2)cos ( π α ) = cos π·cos α + sin π·sin α = 1× cos α + 0 = cos α ;
思考:上述证明,说明了诱导公式和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你还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证明其他诱导公式吗?
练一练
1. 利用公式 C(α β) 证明:cos ( α ) = sin α;
解:cos (α β) = cos α·cos β + sin α·sin β;
cos ( α ) = cos ·cos α + sin ·sin α = 0 + ( 1)×sin α = sin α.
例 2:已知sin α = ,α∈( ,π ),cos β = ,β是第三象限角,求cos (α β) 的值.
解:由 sin α = ,α∈( ,π ) 得:
cos α = = = ;
又由 cos β = ,β是第三象限角,得:
sin β = = = ;
所以 cos (α β) = cos α·cos β + sin α·sin β
= ()×()+ ×() = .
练一练
2. 利用公式 C(α β) 求 cos 15°的值.
解:由 cos 15°= cos (45° 30°) = cos 45°·cos 30°+ sin 45°·sin 30°
= × + × = .
根据今天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说说什么是圆的旋转对称性?
(3)两差角的余弦公式,在三角函数计算过程中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