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盐城市等地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测模拟考试(小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盐城市等地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测模拟考试(小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1 01:2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学测模拟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新石器时代某种文化遗存的主要特征,该文化最有可能是( )
特征1: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特征2:陶器为黑陶,器表常有绳纹、刻划纹特征3:有大量稻壳遗迹和猪、狗、水牛等家畜遗骨特征4:采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
A.大汶口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龙山文化 D.仰韶文化
2.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他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疆域图,下列属于这一朝代的历史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围魏救赵 C.焚书坑儒 D.党锢之祸
4.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主体思想源于( )
A.对儒家经典的新阐释 B.阴阳五行学说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
5.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材料中所述现象表明,氐人( )
A.建立政权已经统一北方地区 B.充分了解汉族典章制度
C.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D.逐渐改变传统生活习惯
6.下图为租庸调制简图,这一制度( )
A.利于保证农民不违农时 B.推行单一的货币税
C.以全体男子为计征对象 D.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
7.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愈发扩大,他们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私家武装。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朝廷委派的继承人选往往无法立足,朝廷也无可奈何。史学界对以上现象称之为(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朋党之争 D.五代十国
8.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青苗法规定:“愿请领青苗钱者,十户为一保,约钱数多少,量人户物力,其愿请者必须有偿还能力,不得亏损官本。”由此可见,青苗法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全力救济流民 B.增加政府收入
C.消弭战争威胁 D.恢复募兵制度
9.据史书记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以上现象出现在( )
A.辽朝 B.西夏 C.金朝 D.元朝
10.我国地方行政区划中的省制开始于( )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时期 C.元朝 D.明清时期
11.明末清初敢于挑战儒学正统思想、批判专制、提倡个性的进步思想代表人物有:( )
A.李贽 黄宗羲 王守仁 朱熹 B.王守仁 朱熹 陆九渊 张载
C.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D.魏源 龚自珍 康有为 梁启超
12.下表所示为某学者统计的明后期至清中叶江浙部分地区棉田面积占农用地总面积的比例情况。该现象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
区域 松江府 太仓州 嘉定县
占比 50% 70% 90%
A.高产粮食作物大量推广 B.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出现逆流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3.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清朝雍正帝进一步完善了密折奏事制度。拥有密奏权的官员既有封疆大吏,也有七品县令,人数有1000多人。由此可见,密折制度( )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B.加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管辖
C.摆脱了对内阁大臣的依赖 D.缓解了各级官员之间的矛盾
14.魏源《圣武记》中记载:“官设水师米艇(战船),每艘官价四千,已仅洋艘五分之一。层层扣蚀,到工又不及一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闭关锁国 B.白银外流 C.制度缺陷 D.官吏贪污
15.1852年8月,太平军进入湘南后,大量挖煤工人加入起义队伍,组成了土营,负责在攻坚中挖地道、放地雷以轰塌城墙;1852年底,岳阳数千船民和纤夫参加起义队伍,组成水营;使太平军拥有了一支庞大的水师。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工匠阶层的愚昧 B.太平天国的鼎盛
C.社会矛盾的尖锐 D.民族危机的加深
16.某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袁世凯称帝 D.五卅惨案的发生
18.1928年,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日本制造了“济南惨案”,造成众多中国军民伤亡,中国民众随即举行全国反日大会,提出“打倒日本在华经济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保护关税,以发展中国实业”等要求。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B.全民族团结抗日御侮局面初步形成
C.抗日反帝斗争与发展经济并重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得到响应
19.下表是学者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思考,该学者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一) 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
(二) 红军长征是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史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
(三) 红军长征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右”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20.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这反映了民族企业( )
时期 代表企业 企业口号 企业行为
19世纪60—90年代 继昌隆缫丝厂 还哺祖国 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南通大生纱厂 振兴棉业,实业救国 办学堂、资助革命
20世纪30年代 民生事业公司 宁举丧,不受奠仪 关闭工厂、捐助抗战
A.重视教育培养技术人才 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
C.关注民生履行社会责任 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
21.毛泽东曾在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陈毅、邓小平、粟裕等人的电报中提出了“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置之于死地而后已”,对敌人各个就地歼灭。践行这一战略的战役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渡江战役
22.百年老字号——杭州胡庆余堂药店是由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所创办,从1874年至今它的变化发展见证了一百多年历史的沿革。下图中的药酒标签为“公私合营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制剂厂”,判断相关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大跃进”运动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2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借助“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开启了当时举步维艰的中日关系;审时度势,通过“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关系走上正常化;通过“互通有无”促进了与西欧国家官方外交的建立;提供经济援助,“细水长流,稳步前进”拉近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上述材料表明中国( )
A.积极完善全球治理机制 B.不断丰富多边外交的内涵
C.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24.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陈云把搞活经济比喻成鸟,把国家计划比喻成笼,他指出:“笼子大小要适当,该多大就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可以跨省跨地区…也可以跨国跨洲。另外笼子本身也要经常调整。”陈云提出“鸟笼经济”理论的实质是( )
A.强调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 B.确立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目标
C.引导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 D.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
25.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确立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③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④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下图是《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对该图内容解读最合理的是( )
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河姆渡文化,种植稻谷,饲养猪、牛,有木构建筑
约公元前5000年 墨西哥地区,开始种植玉米,人类定居生活
约公元前3500年 埃及,创造文字、产生王权
公元前2000年 希腊克里特文明,出现宫廷建筑、象形文字
A.中国最早产生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B.历史地理条件造就不同文明成果
C.认识文化遗存主要依靠文献记载 D.农耕文明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
27.教育部2014年7月14日发布《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对中小学学生寒暑期赴境外“游学”团体的教学内容、时空跨度和安全责任机制等作了规定。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光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参观希腊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魅力
D.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观
28.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成为“中古时期”。在欧洲,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的文明( )
A.具有多元面貌 B.完全没有联系
C.都有近代特征 D.宗教信仰相同
29.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 )
A.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 B.反对宗教信仰,倡导天赋人权
C.提倡人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 D.强调科学精神,主张分权制衡
30.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等家畜,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等也流入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交融 B.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方面的打击和破坏
C.殖民地的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D.导致了欧洲商业危机的爆发
31.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设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其蓝图如下。该社会组织的建立( )
A.基于空想社会主义 B.使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因外界压迫而破产 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2.下图中a点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 )
A.电力 B.石油 C.煤 D.核能
33.“19世纪后半期……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 )
A.工业企业全力资助基础研究 B.电力技术的应用
C.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D.各国政府的重视
34.下表为一位高一学生整理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笔记,其中错误之处是( )
战争时间 1914—1918年
战争目的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战争性质 反抗欧美建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斗争
战争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A.战争时间 B.战争目的 C.战争性质 D.战争结果
35.以下不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内容的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C.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D.允许自由贸易
36.下表是关于两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建设的投资情况(单位:亿卢布),表明( )
投资总额 工业投资 重工业占比
一五计划 646 195 75%
二五计划 1330 695 77%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建设热情 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民经济
C.苏联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D.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37.下列大事年表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1922年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化1935年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 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1938年 德国吞并奥地利
A.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与扩张 D.西方绥靖政策的推波助澜
38.《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的货币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了避免这种历史重演,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A.加大公共事业领域开支 B.推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C.适当减少政府干预经济 D.重建国际金融货币体系
39.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的担忧。面对疫情,我们应该( )
①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②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强调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 ④大打关税战、贸易战,反对经济全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0.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其“伟大”是通过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而表现出来。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②“天赋人权”学说的提出和实践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和深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20分)
4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春秋时穿有鼻环的牛尊 战国时的铁制农具 私田出现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民)本文化精神的转变,是先秦诸子学术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潘俊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新现象。(2分)
(3)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先秦人(民)本文化的内容。(6分)
42.(10分)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了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再加上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和发生的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冷战的结束并没有停止在冷战过程中已经出现的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冷战的结束几乎同步出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无国界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
——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主要原因?(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主要因素,(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特点?(2分)
2023—2024学年度学测模拟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答案:
1-5 BCCAD
6-10 ABBAC
11-15 CBACC
16-20 AACCC
21-25 BCBAD
26-30 BDAAA
31-35 ACCCA
36-40 DCDAC
材料题一
41.(1)特点:分布范围广;主要沿河流分布;长江黄河流域分布较为密集。(6分)
(2)新现象:使用铁农具,运用牛耕技术;出现土地私有制。(4分)
(3)关系:因果关系。(2分)
内容: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君舟民水”;墨子主张“兼爱”“非攻”。(4分)
42.(1)①原因: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扩大市场发展经济的需要。(2分)②表现: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成立联邦德国,造成德国分裂。(3分)
(2)①主要因素:出现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美苏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3分)②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