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 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 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1 00:1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不求甚解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
有一个成语叫“不求甚解”,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谓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花工夫。现在多用于贬义,指对待学习和工作马虎、不认真,不做深入理解。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题目也叫《不求甚解》,作者又阐述了怎样的观点呢?
检查预习
1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理清论证思路
4
思考探究
5
课堂小结
6
积累拓展
7
字音字形
邨( ) 嚼 ( )
粲( ) 庶( )
cūn
shù
càn
jiáo
检查预习
马南
咬文 字


要( )
诀 jué
( )择
抉 jué
诀 抉
形近字
词语解释
不求甚解:
咬文嚼字: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
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
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
检查预习
1.通读全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理清文章论证思路,了解驳论逻辑。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马南邨(cūn)(1922-1966),原名邓拓,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等。这些杂文往往短小精悍,敢于正视现实,切中时弊,爱憎分明,意蕴深刻,启人深思,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有许多篇章,视角新颖,旁征博引,融思想性、知识性于一炉,本文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篇。
知识必备
知识必备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驳论文?
驳论文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驳或者间接批驳;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以便驳倒对方错误的论点。
理清论证思路
树靶子
1.文中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是如何反驳的?反驳思路是什么?
2.不求甚解愿意是什么?今意又是什么?
“不求甚解”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引出处
释新意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何含义?
一是虚心,不要骄傲自负。
二是读书要前后贯通,不要固执一点。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4.作者在树立自己论点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援例子
以普列汉诺夫为反面例子,阐明应提倡虛心的读书态度,要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举诸葛亮的例子,从正面论证很多有成就的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来读书的,从而证明了“会意”的重要性。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提倡“不求甚解”是否意味着不认真读书?
引用陆象山的话作为论据,说明“未晓处且放过”实际上与
“不求甚解”有相同之处。
道理论证
引语录
得结论
作者得出最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请根据以上内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不求甚解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意
援例子
引语录
得结论
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举例论证“不求甚解”两层含义。
运用道理论据补充说明“不求甚解”更注重对整体的把握。
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思考探究
本文与《谈读书》有何不同?
篇目 主要观点 论述角度 写作方法
《谈读书》
《不求甚解》
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价值等问题的全面阐述。 对读书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先提出观点,再阐释说明。
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 引发思考,
提出观点,
做出阐释,
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否定“不求其解”这一观点进行批驳,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在此过程中阐述了读书要“不求甚解”的观点,并且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
写作特色
本文语言极具特点,请大家试着找出原句并总结。
委婉
亲切自然
幽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
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
学校举行“好读书、会读书”的征文活动,请你参照本文的写作思路,写一篇介绍好的读书方法的文章投稿。
创意写作
积累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