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单元阅读知识点 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单元阅读知识点 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1 08:33:24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五上1-4阅读知识点
第一单元阅读知识点
语文要素:“初步了解文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训练点:要能借助具体事物,体会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答题技巧:
1.借助具体事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怎么样),表达了作者对……的……喜爱/赞美之情。
补充:这个单元的阅读文章中,经常会出现“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和“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1)借物抒情: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例如:《桂花雨》作者借描写桂花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的怀念。】
(2)借物喻人:由所描写的事物,联想到人的某一种品格。【例如:《落花生》借写花生埋在地里,朴实无华,比喻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并阐述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使文章立意深远。】
2.对比的作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A和B进行对比,强调突出了A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首尾呼应的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内容更加完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更好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4.描写品质的词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顽强高洁,坚持不懈,朴实无华,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5.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热爱,喜爱,赞美,思乡、怀念、歌颂,敬佩、向往等。
第二单元阅读知识点
语文要素:“在阅读时需要一定的阅读速度。”
说明:
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因此还要能结合之前学过的阅读策略,比如四年级所学的“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就与带着问题读这一方法相照应了。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①集中注意力 ②连词成句地读 ③不回读 ④带着问题读 ⑤抓住关键词句
阅读答题技巧:
1.要能概括主要意思:
①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②谁/什么+怎么样;
③谁/什么+是什么(注意语言要简洁)
2.抓住关键词句,获取相关信息:
找文中的关键句
(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能体现文章或段落结构特点的词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提取相关信息。
3.借助具体事例,感受人物特点与品质:……(人物)做了什么,这体现了/从中可以看出他/她具有……特点/品质。
第三单元阅读知识点
语文要素:“了解文章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训练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要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将故事的细节加以丰富。
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①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
②可以大胆想象,增加合理的故事情节。
③可以变换情节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以思议的地方,设置悬念。
④在讲述过程中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神态、语气等。
阅读答题技巧:
1.梳理文章情节:默读文章,说说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主人公写了哪几件事情。
答题方法: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及起因、经过、结果,用“主要人物+事件”的方法对故事进行简要概括。。
2.发挥想象,增加细节或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1)这篇故事/第X自然段的情节写得比较简略,请你发挥想象,把……情节写得更加具体。【例如:《牛郎织女》发挥想象把初次相识的情景说得更具体: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进行描写,则可以丰富情节。】。
3.体会人物形象:文中的谁是一个怎样的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有的文章中会有对人物的一些介绍或一些议论抒情句,这些内容或明或暗地体现了人物性格特点/品质。)
(2)通过分析事件,总结人物的性格品质。
(注意典型事例,从什么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的性格/品质。)
(3)品读人物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思想品质。)
(4)结合特定环境,分析人物形象。(用当时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形象品质。)
(5)通过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品质特征。
第四单元阅读知识点
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策略:在阅读的时候,如果能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答题技巧:
1.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理解评价性句子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结合写作背景等,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情感(爱国、惋惜、痛恨……)
表层:就是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句子再解释一次;
深层:找出事物的象征义和比喻义,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主旨,情感。如《落花生》一文,作者借花生抒发了对象征着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人的赞美。
(2)品味特殊的段落: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等,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方法:联系下文/查找资料等+理解段落的含义+分析作用 例如:《小岛》最后一段:这个军礼饱含了将军对战士们艰苦奋斗、积极乐观、热爱祖国的情怀的敬意,深化了文章主旨。)
附:结尾句段的作用:
1)总结全文;
2)呼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密,内容完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照应题目;
4)点明中心,点明事件的意义;
5)深化文章中心(主旨),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悟或者情感;
6)意味无穷,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7)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3)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划线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结合资料/写作背景说一说。
方法: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等+结合资料/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情感
2.《少年中国说》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1)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赋予文章以深意。(例如:河出伏流:黄河从地下冒头,寓意中国未来的发展如黄河般势不可挡。)
(2)对偶: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近或者相反。(例如: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3)排比: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分句子。(作用:句式整齐,条理清晰,节奏鲜明,气势强,便于抒情,表达效果强。)(共15张PPT)
五上阅读知识点二
第五单元阅读知识点
语文要素:“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说明:本单元要学习一些简单的说明性文章,这类文章一般说明了一些抽象、复杂的事物事理。为了让文章通俗易懂,作者往往会用到一些说明方法。我们要了解与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并且知道它们的作用。
阅读答题技巧:
1.概括说明对象及内容。
确定说明对象(文章说明的主体)+事物的特点。(例如《太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本文从太阳的远、大、热以及和人类关系密切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太阳。)
2.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
(1)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例:太阳距离我们约1.5亿千米远。(运用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
(2)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例:茶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绿茶、红茶、白茶等。(运用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茶的种类很多。)
(3)作比较:强调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太平洋比最小的北平洋大十二倍。(运用作比较,强调突出了太平洋很大。)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例:皎洁的明月如同玉盘挂在夜空中。(运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月亮的皎洁。)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记住三个性——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常见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删去/替换吗?为什么?
方法:表态(不能删去/不能替换)+解释字或者词的意思。+如果删去,就变成了(把这个字删去后,句子抄一遍),与事实不符,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一定要加这句话!)
例: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米远。这句话中的“约”能去掉吗?
答:不能,约表示大概,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米远,与事实不符,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第六单元阅读知识点
语文要素:“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方法: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文中的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语言等),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场面描写等方面,从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阅读答题技巧:
1.品味场景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文中/这段话描写了怎样的场景?饱含了/体现了XX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法:简单概括当时的场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环境)+体会情感(对父母/孩子深深的爱/思念/想念等)。
2.品味细节描写中表达的人物情感。
方法:通过对XX的(人物、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表达了谁的……情感(深沉的爱/深深的思念/愧疚/自责等)。
3.反复的作用:运用了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感情。
例如《慈母情深》: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
运用了反复,连用四个“立刻”,突出强调了母亲在争分夺秒挣钱,十分忙碌,表达了“我”此时内心的感激、心酸和愧疚。
3.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①提示了文章的描写的主要人物或主要内容
②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密
③象征某个人或者某种精神品质、人物特点或者情感
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⑤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了文章主旨
例如《父爱之舟》: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
1.这是全文的线索,这个小舟在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密。
2.“父爱之舟”表面是写姑爹的小渔船,却象征着父亲深深的爱。
3.以“父爱之舟”为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出了父爱的伟大,将父爱与小舟联系起来,深化了文章主旨。
4.文章结尾的作用:
①前后照应 or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②点明主题。
③照应题目,深化主题。
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深思,意味深远。
⑤总结全文。
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
照应了文题,深化了文章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父母的两种评价有了深刻的认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悟。(共15张PPT)
五上7、8单元阅读知识点
第七单元阅读知识点
语文要素:“初步体会文章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说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对事物或景物不同状态的描写,而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写景的文章中往往是结合起来运用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品味句子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及其表达效果。
阅读答题技巧:
1.品味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方法:判断描写方法(动态/静态)+体会作用效果(动态描写: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景物的动态美,增强了文章感染力;静态描写:生动具体地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景物的动态美。)
2.体会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
从动静结合调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第X自然段。
方法:句子/段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通过对……的动态描写和……的静态描写,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具有画面感。
第八单元阅读知识点
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方法: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利用圈画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段意、评价文章内容等方式,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可以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
《古人谈读书》梳理古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忆读书》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选好书的标准。
《我的“长生果”》梳理作者读书的类型和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阅读答题技巧:
1.围绕中心句,梳理主要事件。
文章是围绕那一句话展开的?主要写了什么事情(经历、回忆等)?
方法: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明确要求(注意题目提示的信息是时间、地点、事物、事件、或者某个观点)+梳理内容,简要归纳。
2.概括段意,把握内容要点。(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3.对文中的内容进行评价。
(1)你赞同/认可……的做法(方法、观点等)吗?请说明理由。
(2)你怎么看待……?请谈谈你的想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梳理文章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
1.认真阅读题目要求
2.在原文中进行信息提取和圈画
3.简单概括内容,并完成填空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XXXXX”这句话的认识?
1. 从原文中找观点,并进行简单概括总结
从原文中找出和所考查的句子表达观点一致或者相关的内容,概括文中的观点,谈谈对这句话的字面理解。
2.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与父母同学相处的经历等等,来说一说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常见主观题型
题型一
请结合文章内容,梳理文章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
重点解析:
填写表格信息、完成思维导图,或者是阅读题目中出现的短杠题目(让填空,填空的位置以短横线为主),这类型的题目,我一般都告诉孩子们,这是统称为“思维导图”类型的题目。
这类型题目在完成的时候,都遵循一个原则:答案都在原文中。
一般情况下来说,都是直接在原文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概括,把信息整理成形式保持一致的内容就可以。
题型二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XXXXX”这句话的认识?
重点解析:
谈对一句话的认识,这也是阅读主观题目中非常喜欢考查的一类题目,完成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答:从原文中找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分析。
题型二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XXXXX”这句话的认识?
重点解析:
谈对一句话的认识,这也是阅读主观题目中非常喜欢考查的一类题目,完成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答:从原文中找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分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