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 生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必修1、必修2、选择性必修1和选择性必修2。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突尼斯软籽石榴的籽粒由许多长长的外种皮细胞构成,其汁水红艳,营养丰富。下列关于石榴外种皮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外种皮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是C
B.组成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均来自土壤
C.其内的遗传物质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
D.石榴汁宜作为“鉴定细胞内还原糖”实验的材料
2.下图是人的肺泡细胞对水分子、气体分子及Cl-的运输示意图,CFTR蛋白是Cl-载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O2和CO2穿过磷脂双分子层需依赖磷脂分子的流动性
B.细胞膜上CFTR蛋白的数量是影响Cl-运输速率的唯一因素
C.H2O进出不同细胞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但一定不是主动运输
D.CFTR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时会使Cl-在肺泡细胞中累积、细胞内H2O增多
3.研究人员选用甲~丁四个小麦品种,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灌浆期小麦植株的叶片、茎鞘和穗部等冠层器官的群体净光合速率(CPR,μmol·m-2·s-1)占比,结果如下表所示(注:灌浆期是光合作用产物、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储存至籽粒里的一个生长阶段。小麦植株叶片自上而下分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和倒四叶等)。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品种 CPR占比(%) 冠层总光合
旗叶 倒二叶 倒三叶 倒四叶 茎鞘 穗
甲 30.55 22.57 9.78 2.95 35.31 - 100
乙 26.33 17.09 11.13 3.82 41.63 - 100
丙 26.97 16.48 1.87 2.90 41.18 10.06 100
丁 32.13 15.61 2.93 5.00 32.21 12.05 100
A.甲~丁四个品种的小麦植株,叶的净光合速率自上而下逐步下降
B.旗叶、茎鞘的CPR占比较大,可能与它们易接受到较强光照有关
C.若去除灌浆期小麦的部分倒三、倒四叶,则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
D.小麦籽粒中的糖类等有机物仅来源于小麦植株冠层的叶片和茎鞘
4.如图是发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其中W、X、Y、Z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X可以是淀粉、纤维素
B.经过程①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
C.过程②与③中Z的组成元素只来自丙酮酸
D.同一植物个体中可以发生图中的①②③④过程
5.黑腹果蝇(2n=8)的红眼基因(R)和白眼基因(r)位于X染色体上。某实验室保存有墨色眼果蝇品系,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se控制,其等位基因为Se。某同学设计了两组杂交实验:①纯合墨色眼♂×纯合红眼♀→F1全为红眼;②纯合墨色眼♂×纯合白眼♀→F1雌性均为墨色眼,雄性均为白眼。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墨色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共有3种
B.亲本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seseXrXr
C.杂交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F2墨色眼果蝇占1/3
D.杂交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F2红眼果蝇占1/2
6.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后可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病情严重可引起死亡。研究发现,天花病毒疫苗对预防猴痘病毒的有效性高达85%。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防范猴痘病毒传染过程中,皮肤和黏膜起到了阻止病毒侵染的作用
B.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有相似的病毒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C.接种灭活的天花病毒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大量保护性的抗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
D.避免与猴痘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有利于降低人体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
7.生长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植物激素。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给予尖端戴锡帽的胚芽鞘单侧光照,胚芽鞘不弯曲,说明生长素合成需要光
B.根尖的根毛区细胞较分生区细胞对生长素敏感,与根相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C.常对盆栽松树进行去顶,可降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进而促进侧芽生长发育
D.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上端
8.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实验中采用抽样检测法统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实验中必须另外设置空白对照组
B.计数时应分别从静置试管的上部和底部培养液中取样,取二者的平均值
C.统计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时,小方格右侧和下侧线上的酵母菌可不计数
D.若一个小方格的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则应将培养液定量稀释后再计数
9.研究人员在横断山区(夏季降水丰沛,冬季雨水较少)高山的不同坡度处选取了常绿阔叶林(EBF)、落叶阔叶林(DBF)、针阔混交林(CBF)和暗针叶林(DCF)四种典型的植被样地,在不同月份调查了土壤中小型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得到下图结果。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将取样器分离的土壤中的节肢动物置于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中
B.土壤中节肢动物的丰富度用单位体积土壤中的种群个体数目表示
C.不同月份的降雨量决定了四个样地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差异
D.小型节肢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随植物群落类型、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10.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始终朝着物种丰富度增大的方向演替
B.群落演替的前一阶段可为后一阶段物种形成提供条件
C.较大强度的干扰停止后群落逐渐恢复,属于初生演替
D.化感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不属于演替的影响因素
11.陆地的群落大致可分为荒漠、草原和森林等类型,不同类型群落的结构有所不同。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物种间相互竞争的结果往往使生态位发生分化
B.森林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
C.某草原不同地段的种群呈镶嵌分布,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中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可能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12.如图为某水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后来人们向该生态系统中引入肉食性鱼类,该鱼类可以锯缘青蟹、浮游动物、牡蛎为食。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生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
B.牡蛎处于第二、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
C.若浮游动物数量大量减少,则牡蛎和贻贝的数量也会减少
D.引入肉食性鱼类后该食物网有6条食物链,最多有5个营养级
13.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孔雀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臭鼬通过释放“臭气”躲避狼的猎捕,臭气属于化学信息
C.利用昆虫信息素能诱捕害虫,说明利用信息传递可控制有害动物
D.缩短光照时间可刺激鸡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产蛋率
14.我国内蒙古的西苏旗分布着荒漠草原,这里雨量较少,气候干旱,草群低矮稀疏,种类简单,并常混生一些旱生小灌木或肉质植物。如图为西苏旗草原中的食物网,已知丙能量的增加90%来自食物丁,10%来自食物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丁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甲的同化量,将流向分解者
B.甲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流向丙和丁的总和
C.甲是生产者,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D.能量在丁和丙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1.4%
15.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作物秸秆用作饲料饲喂牲畜,牲畜粪便肥田,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C.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可快速杀灭害虫,且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D.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和物质循环是双向的
16.松材线虫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会干枯死亡,最终腐烂,人工松树林极易患此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松材线虫与松墨天牛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病死后的松树应保留在原地以保证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
C.与人工松树林相比,天然松树林营养结构复杂,不易被松材线虫感染
D.人工松树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收支平衡时,该生态系统一定处于生态平衡
17.近年来,微景观生态缸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下列关于生态缸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设计生态缸时必须考虑系统内生物组分的生活力及营养级的合适比例
B.生态缸的组成成分中,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C.制作完成的生态缸应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温度过高杀死生态缸内的生物
D.生态缸密封性较差时,缸内与外界的联系较大,生态缸维持的时间会较长
18.2022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未来”。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B.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C.沙棘可固沙防风,但其体现的价值小于其被人类食用的直接价值
D.对国宝大熊猫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19.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就像“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随着生态足迹的增大,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吃猪肉、开车出行相比,吃蔬菜和骑自行车的生态足迹小
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破坏也越大
C.由于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导致出现“臭氧层空洞”
D.只要建立起人口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即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20.随着全球变暖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全球淡水水体每年都大范围爆发季节性蓝藻水华,对周边流域的生态环境及人畜安全造成重大危害。我国科学家从巢湖成功分离出一类特异性侵染和裂解蓝藻的噬藻体病毒,该噬藻体有望成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水华治理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引入噬藻体治理蓝藻水华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B.蓝藻季节性爆发会降低淡水水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D.在没有蓝藻的池塘中提前引入噬藻体,可防止水体中蓝藻的爆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雌性个体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失活(Xi),另一条有活性(Xa)。失活通常起始于X染色体长臂的某一位点,然后向染色体的两端扩展,这个起始位点称为X失活中心(XIC),如图所示。XIC内含4个基因,其中一个叫Xist的基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Xist基因仅在__________(填“Xi”或“Xa”)上特异性表达,该基因转录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哺乳动物雌性个体细胞中X染色体最多时有___________条。图中两条染色体分开的时期是__________。
(2)在同一哺乳动物体内,父源或母源X染色体失活的概率是相等的。然而研究发现,在含有X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中,X染色体失活的随机性出现例外。如当患者的一条X染色体某一片段发生缺失、重复时,失活的总是这条结构异常的X染色体,这提示X染色体失活的意义可能是__________。
(3)雌性杂合体(如XAXa)的不同部位表现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嵌合体,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
22.(12分)嗅细胞顶端的嗅毛是嗅觉感受器的关键部位。嗅细胞纤毛膜上存在特异性气味受体,气味分子引起嗅觉形成的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气味分子引起嗅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气味分子与纤毛受体蛋白结合后,通过胞内第二信使cAMP直接激活嗅细胞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通道,使嗅觉感受器产生动作电位,该过程中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嗅细胞产生兴奋后,动作电位可被进一步放大,结合图2分析,放大动作电位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
(2)嗅觉感受器可将兴奋传递至______________的嗅觉中枢,该过程中信号的传递形式有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Golf在嗅觉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去除小鼠的相关基因,使Golf失活,用刺激性气体刺激小鼠,若检测到小鼠______________和观察到小鼠______________,则证明Golf在嗅觉转导通路中是必不可少的。
23.(11分)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存在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之间的分级调节,以维持机体的稳态。回答下列
问题:
(1)人体内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之间形成多级反馈调节,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若体育运动员长期注射雄性激素类兴奋剂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发现,摘除大鼠的垂体后甲状腺将萎缩,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若给该大鼠注射垂体的提取物,可以部分地恢复甲状腺的大小和功能。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药物X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请设计实验予以验证。实验材料: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药物X、生理盐水、注射器、甲状腺激素定量检测仪器等。请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实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
(4)人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会大量出汗引起口干舌燥。此时为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平衡,机体内的主要调节过程是______________。为维持体内水盐平衡,补水时最好补充______________。
24.(13分)某湖泊中,浮游生物、水草是罗非鱼和沼虾的食物,沼虾又是罗非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罗非鱼的食性比例,图2为该湖泊中的罗非鱼在5年内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该湖泊中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由图1可知,随着罗非鱼体长的增大,食性变化为______________。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引进我国后,人们发现这种鱼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的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图2中c点时,罗非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____。bd段种群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若要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湖中罗非鱼种群密度,其操作思路是_______________。
(5)该湖泊曾遭到严重破坏,通过人们的不断努力,该湖泊生态系统得到较大改善。从群落演替的角度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25.(12分)红树林的固碳能力相较同面积的森林系统可高出2~4倍,能有效帮助人类减缓气候变化。如图为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过程③中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流动。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若红树林缺乏F,则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图中E、D、C、B可构成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通常有三类,它们是______________。
(3)广州小斑螟是红树林常见的害虫,若采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对其进行防治,则该生态系统中体内含六六六最多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红树林能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过程及相关文字表述)。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组成外种皮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A正确;组成石榴外种皮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大部分来自土壤,部分C和O来
自空气,B错误;石榴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C错误;石榴汁中含有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形成砖红色沉淀,但石榴汁的红色会遮盖反应生成的颜色,而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D错误。
2.B O2和CO2穿过磷脂双分子层需依赖磷脂分子的流动性,A正确;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同时也需要载体协助,因此限制Cl-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数量和能量等,B错误;H2O的运输方式有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故其进出不同细胞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C正确;由图可知,CFTR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时,会使Cl-在细胞中累积,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升高,会从细胞外液吸收水分,导致细胞内H2O增多,D正确。
3.B甲、乙小麦植株,自上而下叶的净光合速率逐步下降,但丙、丁不是,A错误;旗叶生长在最上方,能充分接受光照,旗叶、茎鞘CPR的占比大,与它们接受较强光照有关,B正确;由表可知,倒三、倒四叶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有利于生长,所以去除灌浆期小麦部分倒三、倒四叶,不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C错误;丙和丁两个品种的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4.D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参与细胞壁的构成,不是能源物质,A错误;过程①表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丙酮酸中,B错误;过程②Z中的氧元素还可以来自水,而过程③没有水的参与,C错误;据图可知,Z表示二氧化碳,Y表示酒精,W表示乳酸,同一植物个体中的不同细胞可能发生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同时还存在有氧呼吸,如马铃薯的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有氧条件下,都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5.B根据杂交实验②纯合墨色眼♂×纯合白眼♀→F1雌性均为墨色眼,雄性均为白眼,可确定纯合白眼子的基因型为seseXrXr,纯合墨色眼♂的基因型为seseXRY。若纯合白眼早的基因型为SeSeXrXr,则子代不可能出现墨色眼,seseXrXr为白眼,则墨色眼的基因型为seseXR_,墨色眼果蝇必须含有红眼基因XR和sese。墨色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共有2种,A错误,B正确;杂交组合①纯合墨色眼♂×纯合红眼♀→F1全为红眼,基因型为seseXRY×SeSeXRXR→F1:SeseXRXR、SeseXRY,F1随机交配,F2墨色眼果蝇sese占1/4,C错误;杂交组合②纯合墨色眼♂×纯合白眼♀→F1雌性均为墨色眼,雄性均为白眼,基因型为seseXRY×seseXrXr→F1:seseXRXr、seseXrY,F1随机交配,F2会出现墨色眼和白眼,不会出现红眼,D错误。
6.C人体的皮肤和黏膜能阻挡猴痘病毒的侵染,A正确;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猴痘,有效性高达85%,说明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具有相似的病毒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B正确;接种灭活的天花病毒疫苗主要是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和记忆B细胞,C错误;避免与猴痘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有利于降低人体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D正确。
7.C给予尖端戴锡帽的胚芽鞘单侧光照,胚芽鞘不弯曲,不能说明生长素合成需要光,A错误;幼嫩细胞较衰老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分生区细胞较根毛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根、茎、芽中,根对生长素更敏感,B错误;顶端产生的生长素会运输到侧芽处,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增大,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去顶的目的就是降低侧芽处生长素的浓度,促进侧芽生长发育,C正确;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进行运输,D错误。
8.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无需单独设置空白对照组,在培养时间上已形成自身前后对照,A错误;取样时,应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再取样滴于盖玻片边缘,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错误;统计中方格的细胞数时,处于中间的小方格线上的细胞需要统计,C错误;若一个小方格的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说明培养液稀释度不够,应将培养液定量稀释后再计数,D正确。
9.D选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诱虫器进行采集和分离,采集的小动物可置于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A错误;节肢动物的丰富度用单位体积土壤中的物种数目表示,B错误;影响四个样地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差异的环境因素有海拔、温度、湿度、土壤pH等,C错误;根据结果,不同坡度的植物群落类型不同、不同月份的气候不同,说明小型节肢动物在土壤的分布随植物群落类型、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D正确。
10.B群落可能朝着物种丰富度增加的方向演替,也可能受到破坏而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A错误;群落演替的前一阶段可以为后一阶段物种形成提供条件,B正确;较大强度的干扰停止后群落逐渐恢复,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化感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属于演替的影响因素,D错误。
11.C群落的物种间相互竞争的结果往往使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发生分化,A正确;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B正确;某草原不同地段的种群呈镶嵌分布,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群落中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某些物种可能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D正确。
12.D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其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A错误;牡蛎处于第二、三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B错误;图示牡蛎和贻贝与浮游动物是竞争关系,浮游动物减少,牡蛎和贻贝数量可能会增加,C错误;引入肉食性鱼类后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为第5营养级,D正确。
13.D“孔雀开屏”是一种求偶行为,可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A正确;臭鼬通过释放“臭气”躲避狼的猎捕,臭气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能诱捕害虫,说明利用信息传递可控制有害动物,C正确;延长光照时间可刺激鸡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产蛋率,D错误。
14.B丁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甲的同化量,将流向分解者,A正确;甲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大于流向丙和丁的总和,B错误;甲是生产者,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C正确;丁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4%,D正确。
15.B作物秸秆用作饲料饲喂牲畜,牲畜粪便作肥料,可提高能量利用率,A错误;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B正确;化学防治会污染环境,C错误;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和物质都是单向流动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
16.C松材线虫与松墨天牛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寄生,A错误;病死后的松树应尽量砍伐以免感染其他树木,B错误;与人工松树林相比,天然松树林营养结构复杂,不易被松材线虫感染,C正确;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三个特征: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仅根据物质和能量收支平衡,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是否处于生态平衡,D错误。
17.B设计生态缸时必须考虑系统内生物组分的生活力及营养级的合适比例,A正确;在生态缸的物质循环中,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错误;生态缸应放置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温度过高杀死生态缸内的生物,C正确;生态缸密封性较差时,缸内与外界会进行联系,如外界的O2进入缸内,供消费者利用等,进而使生态缸的稳定性维持时间更长,D正确。
18.C人类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A正确;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生物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丧失,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其直接价值,沙棘固沙防风,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沙棘果实可食用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对野生生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一种就地保护措施,D正确。
19.D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D错误。
20.B噬藻体引入后特异性侵染蓝藻,这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A错误;蓝藻爆发会导致水域中的物种多样性降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B正确;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噬藻体是特异性侵染和裂解蓝藻的一种病毒,没有蓝藻,噬藻体不能存活,D错误。
21.(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2分)
(1)Xi 细胞核(1分) 4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阻止结构异常的X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是生物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其他合理答案亦给分)
(3)某些细胞中,来自母方的X染色体失活,来自父方X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某些细胞中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失活,
来自母方X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这两类细胞随机地镶嵌存在(3分)
22.(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2分)
(1)Na+/Ca2+(1分) 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1分) Ca2+直接作用或Ca2+-钙调蛋白激活Ca2+门控的Cl-通道,促进Cl-外流使动作电位进一步放大(3分)
(2)大脑皮层(1分) 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3)嗅觉感受器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对气味的反应消失
23.(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1分)
(1)长期注射雄性激素类兴奋剂后,机体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和性激素的分泌,故促性腺激素减少,会引起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意思表述清楚即可给分)
(2)垂体可产生促进甲状腺生长及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物质
(3)将健康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注射一定浓度生理盐水配制的药物X溶液,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甲状腺激素含量(合理即可) 注射药物X组大鼠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低于注射生理盐水组大鼠
(4)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该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使其重吸收水分的作用增强,从而使尿量减少(意思表达清楚即可给分) 淡盐水(1分)
24.(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3分)
(1)群落的物种组成(1分) 提高生物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1分);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1分)
(2)肉食性食物的比例降低,植食性食物的比例增大 罗非鱼可取食浮游藻类,控制其数量
(3)增长型(1分) 天敌、空间和资源等限制导致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
(4)从该湖中捕获一部分罗非鱼,做上标记后再放回湖中,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罗非鱼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罗非鱼的种群密度
(5)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分)
25.(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有机物 大气CO2库 F(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分)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第五营养级后,能量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生物的生存(2分)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不全不给分)
(3)B该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2分)
(4)E(生产者)能通过过程②(光合作用)固定A(大气CO2库)中大量的CO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