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广东初中历史模拟题分类汇编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2 德庆县一模)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
A.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2.(2023 南山区二模)历史学家罗荣渠《美洲史论》中写道: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爱迪生 D.华盛顿
3.(2023 惠阳区模拟)如图中身着西欧式样衣帽的是彼得大帝。穿着臃肿长袍的是俄国贵族。漫画中的场景表明了彼得大帝决心( )
A.废除封建农奴制度 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推行“殖产兴业” D.向西方学习
4.(2023 东莞市三模)如表反映了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赎买价格情况,从中得出的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正确认识是( )
1854﹣1859年,每俄亩土地平均价格 1861年,政府每俄亩土地可垫付的赎买贷款额 1861年,每俄亩土地农民实际支付价格
25.93卢布 33.11卢布 69.26卢布
A.使俄国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确保了俄国农民拥有足够耕地
C.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D.有助于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5.(2023 榕城区二模)俄国在1870年至1890年,钢产量增加了5倍,迅速扩展的铁路网将广袤的国土连成了一个整体。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彼得大帝提倡西方化的生活方式
B.俄国全面确立起沙皇专制制度
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实现社会转型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6.(2022 越秀区模拟)如图是一幅名为《同病相怜》的美国漫画,创作于1865年,意在说明当时的美国社会情况。漫画反映的是( )
A.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发展
B.美国独立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C.机器生产给普通民众造成了伤残
D.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7.(2023 顺德区三模)如图中的两项法律条文颁布的共同意义是( )
农民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附属地作为私产。——1861年3月3日 (南方暴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1862年9月22日
A.农奴快速跻身地主阶级 B.奴隶参军促进战争胜利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有力打击了黑奴贩卖者
8.(2023 中山市模拟)“苟财用不足,上下奔走衣食,无暇顾及其他,即使有海陆军备之严,学校教育之盛,但徒属虚美,国非其国。”根据这一建议,明治政府为加强国家干预,发展资本主义,制定了哪一政策?( )
A.文明开化 B.富国强兵 C.土地私有 D.殖产兴业
9.(2023 鼎湖区模拟)19世纪70年代起,日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普遍的变化,原来无人问津的牛肉成为了上层社会身份的象征,饮用葡萄酒的风气逐渐盛行,甚至有部分人提议将餐具由筷子改为西式刀叉。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明治维新( )
A.实行了文明开化的政策
B.实行发展科学技术的措施
C.实行殖产兴业,发展经济
D.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10.(2021 宝安区一模)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您原谅!您的儿子乔治。”乔治发送这封电报的时间最早可能在( )
A.18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 D.21世纪
11.(2023 中山市二模)19世纪60年代,德国制表匠乔治以制作一种被称作“无产阶级手表”的计时器而成名,这款廉价大众手表在欧洲工人中很受欢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手工工场的兴起 B.垄断组织的产生
C.圈地运动的进行 D.机器工业的推动
12.(2023 博罗县一模)下表是1870年至20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解析正确的是( )
1870年﹣1913年 1913年﹣1950年
法国 1.6 0.7
英国 2.2 1.7
美国 4.3 2.9
德国 2.9 1.3
A.一战前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
B.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C.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仅次于美国
D.经济危机使法西斯势力上台
13.(2021 顺德区模拟)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占到工人总数的57.75%,几乎每个工业部门都可以看到女工的身影,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不少女老师、女医生,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会的委员,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这表明工业化( )
A.转变了妇女社会角色 B.增强了男女平等意识
C.改变了女性的价值观 D.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
14.(2022 东莞市一模)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制。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以实践经验为主转为以科学理论为主。这一变化说明( )
A.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
B.西方学校教育体系开始转型
C.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
D.科技革命推动大众教育普及
15.(2022 德庆县模拟)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重视教育。逐渐推广( )
A.大众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中等教育
16.(2023 东莞市三模)“在牛顿的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也带来了教条的宗教信仰的陈述方面的一场革命。……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这段话说明( )
A.自然科学促进思想解放
B.进化论冲击神创论
C.牛顿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D.科学成就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
17.(2023 榕城区二模)一位19世纪的法国伟大批判现实主文作家曾说过:“拿破仑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材料中的“他”是( )
A.巴尔扎克 B.列夫托尔斯泰
C.高尔基 D.伏尔泰
18.(2023 高要区二模)19世纪晚期,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用“适者生存”来解释社会历史;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发表了《进化与伦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其中达尔文的观点阐述在(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天演论》 D.《人间喜剧》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9.(2023 鼎湖区模拟)大国兴衰是历史研究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19世纪以来俄国(苏联)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它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启迪着我们的今天,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一一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921年,列宁勇敢地承认了政策的失败……他及时总结教训,制定并着手实施实行了更灵活的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没有一味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在实践中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国情出发探索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摘编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三: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从上面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敌对情绪”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该项措施怎样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提供劳动力与资金的支持?
(2)根据材料二,“更灵活的政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实施对苏俄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
20.(2023 广州二模)如图是《两次工业革命重大成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成果 时间(年) 发明人 国家
飞梭 1733 凯伊(织工) 英国
珍妮纺纱机 1765 阿克莱特(理发师) 英国
水力纺纱机 1769 哈格里夫斯(织工) 英国
骡机 1779 克隆普顿(纺纱工) 美国
复式蒸汽机 1782 瓦特(修理工) 英国
水力织布机 1785 卡特莱特(工程师) 英国
汽船 1807 富尔顿(工程师) 美国
蒸汽机车 1814 斯蒂芬森(矿工) 英国
发电机 1866 西门子(工程师) 德国
电动机 1870 格拉姆(发明家) 比利时
电话 1876 贝尔(发明家) 美国
汽车 1885 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家) 德国
柴油机 1887 狄塞尔(工程师) 德国
飞机 1903 莱特兄弟(科学家) 美国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观点中任选一个并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观点1: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的加强
观点2: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变革
观点3: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
观点4: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
三年广东初中历史模拟题分类汇编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2 德庆县一模)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
A.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考点】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统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在美洲地区的命名具备殖民扩张的特点,欧洲殖民者将欧洲的地名直接搬运到美洲来命名,体现了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2023 南山区二模)历史学家罗荣渠《美洲史论》中写道: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爱迪生 D.华盛顿
【考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南美的解放.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玻利瓦尔。新航路开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除巴西是葡萄牙殖民地外,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在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可知他是玻利瓦尔。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到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社会各阶层纷纷行动起来,展开了争取独立的斗争。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转战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者,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的事迹。
3.(2023 惠阳区模拟)如图中身着西欧式样衣帽的是彼得大帝。穿着臃肿长袍的是俄国贵族。漫画中的场景表明了彼得大帝决心( )
A.废除封建农奴制度 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推行“殖产兴业” D.向西方学习
【考点】彼得一世改革.
【答案】D
【分析】本题以题干图片“彼得大帝”为依托,考查彼得一世改革。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因此漫画中的场景表明了彼得大帝决心向西方学习。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知识。
4.(2023 东莞市三模)如表反映了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赎买价格情况,从中得出的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正确认识是( )
1854﹣1859年,每俄亩土地平均价格 1861年,政府每俄亩土地可垫付的赎买贷款额 1861年,每俄亩土地农民实际支付价格
25.93卢布 33.11卢布 69.26卢布
A.使俄国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确保了俄国农民拥有足够耕地
C.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D.有助于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61年每俄亩土地农民实际支付金额远远高于每俄亩土地的平均价格和每俄亩可垫付的赎买贷款额,说明农奴制改革从农民那里获得了较多资金,有助于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故D正确。表格内容不能说明农奴制改革使俄国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排除A;表格内容说明农奴制改革有助于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能说明农奴制改革确保了俄国农民拥有足够耕地,排除B;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表格内容说明农奴制改革有助于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5.(2023 榕城区二模)俄国在1870年至1890年,钢产量增加了5倍,迅速扩展的铁路网将广袤的国土连成了一个整体。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彼得大帝提倡西方化的生活方式
B.俄国全面确立起沙皇专制制度
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实现社会转型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意义。
【解答】由“俄国在1870年至1890年,钢产量增加了5倍,迅速扩展的铁路网将广袤的国土连成了一个整体”可以看出,1870年至1890年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结合所学,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俄国1861年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2022 越秀区模拟)如图是一幅名为《同病相怜》的美国漫画,创作于1865年,意在说明当时的美国社会情况。漫画反映的是( )
A.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发展
B.美国独立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C.机器生产给普通民众造成了伤残
D.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考点】美国南北战争.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到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答】由“1865年”结合所学,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北方取得了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可知,D符合题意。ABC都与美国南北战争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2023 顺德区三模)如图中的两项法律条文颁布的共同意义是( )
农民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附属地作为私产。——1861年3月3日 (南方暴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1862年9月22日
A.农奴快速跻身地主阶级 B.奴隶参军促进战争胜利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有力打击了黑奴贩卖者
【考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表格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表格中的文字可知,1861年3月3日颁布的法令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关,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法令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关。据“农民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附属地作为私产。”“(南方暴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可知,题干中两项法律条文颁布的共同意义是解放了生产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农奴快速跻身地主阶级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不符,排除A项;奴隶参军促进战争胜利与俄国1861年改革不符,排除B项;有力打击了黑奴贩卖者与俄国1861年改革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史实。
8.(2023 中山市模拟)“苟财用不足,上下奔走衣食,无暇顾及其他,即使有海陆军备之严,学校教育之盛,但徒属虚美,国非其国。”根据这一建议,明治政府为加强国家干预,发展资本主义,制定了哪一政策?( )
A.文明开化 B.富国强兵 C.土地私有 D.殖产兴业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武士特权;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据“苟财用不足,上下为衣食奔走,无暇顾及其他……”可知,民富才能国强,根据这一建议,明治政府为加强国家干预,发展资本主义,制定了殖产兴业,D项正确;“文明开化”与“上下奔走衣食”不符,排除A项;“强兵”与“上下奔走衣食”不符,排除B项;“土地私有”与“发展资本主义”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9.(2023 鼎湖区模拟)19世纪70年代起,日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普遍的变化,原来无人问津的牛肉成为了上层社会身份的象征,饮用葡萄酒的风气逐渐盛行,甚至有部分人提议将餐具由筷子改为西式刀叉。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明治维新( )
A.实行了文明开化的政策
B.实行发展科学技术的措施
C.实行殖产兴业,发展经济
D.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知道明治维新实行文明开化的政策。
【解答】A.由题干中的“19世纪70年代起,日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普遍的变化,原来无人问津的牛肉成为了上层社会身份的象征”等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明治维新实行了文明开化的政策,正确。
B.题干中所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并未涉及科学技术的信息,排除。
C.实行殖产兴业,发展经济,属于明治维新经济上的措施,排除。
D.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属于明治维新政治上的措施,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0.(2021 宝安区一模)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您原谅!您的儿子乔治。”乔治发送这封电报的时间最早可能在( )
A.18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 D.21世纪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的相关史实。“汽车”“民航客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85年(19世纪晚期)德国人卡尔 本茨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20世纪初)美国莱特兄弟利用内燃机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19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据题干中的“汽车”“民航客机”“电报”可知,乔治发送这封电报的时间最早可能在20世纪,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的相关史实。
11.(2023 中山市二模)19世纪60年代,德国制表匠乔治以制作一种被称作“无产阶级手表”的计时器而成名,这款廉价大众手表在欧洲工人中很受欢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手工工场的兴起 B.垄断组织的产生
C.圈地运动的进行 D.机器工业的推动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手工工场兴起于13世纪的中世纪欧洲,推动了手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题意不符,排除。
B.垄断组织的出现的确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与题意不符,排除。
C.圈地运动发生在工业革命前的英国,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导致了“羊吃人”的惨剧,与题意不符,排除。
D.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世纪60年代……廉价大众手表在欧洲工人中很受欢迎”,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机器工业生产进一步推广,更讲究时效性,且科技发明也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所以才会出现题干中这一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记忆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时间、主要成就、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2.(2023 博罗县一模)下表是1870年至20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解析正确的是( )
1870年﹣1913年 1913年﹣1950年
法国 1.6 0.7
英国 2.2 1.7
美国 4.3 2.9
德国 2.9 1.3
A.一战前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
B.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C.英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仅次于美国
D.经济危机使法西斯势力上台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材料不能体现出一战前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排除。
B.根据题干“1870年至20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1950年期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英、美、德、法四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都比1870~1913年间低,说明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符合题意。
C.材料体现的是两个时段对比,不是仅仅比较英、美两国,排除。
D.材料没有体现法西斯势力上台与经济危机的关系,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时间、主要成就、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3.(2021 顺德区模拟)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占到工人总数的57.75%,几乎每个工业部门都可以看到女工的身影,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不少女老师、女医生,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会的委员,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这表明工业化( )
A.转变了妇女社会角色 B.增强了男女平等意识
C.改变了女性的价值观 D.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
【考点】工业化国家的变化.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変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以英国为例,19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了。同时,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据“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占到工人总数的57.75%,几乎每个工业部门都可以看到女工的身影,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不少女老师、女医生,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会的委员,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可知,这表明工业化转变了妇女社会角色,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的相关史实。
14.(2022 东莞市一模)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制。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以实践经验为主转为以科学理论为主。这一变化说明( )
A.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
B.西方学校教育体系开始转型
C.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
D.科技革命推动大众教育普及
【考点】工业化国家的变化.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据“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制。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以实践经验为主转为以科学理论为主。”这一变化说明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相关史实。
15.(2022 德庆县模拟)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重视教育。逐渐推广( )
A.大众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中等教育
【考点】工业化国家的变化.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870年以后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国家的相关史实。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解答】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末,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教育的普及的相关史实。
16.(2023 东莞市三模)“在牛顿的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也带来了教条的宗教信仰的陈述方面的一场革命。……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这段话说明( )
A.自然科学促进思想解放
B.进化论冲击神创论
C.牛顿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D.科学成就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
【考点】牛顿.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牛顿的科学贡献的相关史实。
【解答】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据“在牛顿的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也带来了教条的宗教信仰的陈述方面的一场革命。……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选项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进化论冲击神创论、牛顿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成就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牛顿的相关史实。
17.(2023 榕城区二模)一位19世纪的法国伟大批判现实主文作家曾说过:“拿破仑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材料中的“他”是( )
A.巴尔扎克 B.列夫托尔斯泰
C.高尔基 D.伏尔泰
【考点】近代文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尔扎克的成就。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的法国伟大批判现实主文作家”。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19世纪的法国伟大批判现实主文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他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故A符合题意;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家,故B不符合题意;高尔基是苏联文学家,故C不符合题意;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近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8.(2023 高要区二模)19世纪晚期,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用“适者生存”来解释社会历史;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发表了《进化与伦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其中达尔文的观点阐述在(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天演论》 D.《人间喜剧》
【考点】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物种起源》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破了“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的传统看法,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B项符合题意;A项是牛顿的作品,排除;C项是赫胥黎的作品,排除;D项是巴尔扎克的作品,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物种起源》的内容及其影响。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9.(2023 鼎湖区模拟)大国兴衰是历史研究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19世纪以来俄国(苏联)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它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启迪着我们的今天,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一一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921年,列宁勇敢地承认了政策的失败……他及时总结教训,制定并着手实施实行了更灵活的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没有一味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在实践中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国情出发探索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摘编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三: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从上面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敌对情绪”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该项措施怎样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提供劳动力与资金的支持?
(2)根据材料二,“更灵活的政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实施对苏俄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
【答案】(1)措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或废除农奴制;怎样推动: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改革后,农民需要高价赎买土地,为资本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2)政策:新经济政策;原因:政策从本国国情出发,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政策内容行之有效,注重保护各行业人们的利益;列宁积极而又坚定地领导和推行。
(3)国民经济发展失衡;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以及影响、新经济政策以及影响、苏联在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同时存在的问题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依据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二世“从上面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敌对情绪”的措施是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改革后,农民需要高价赎买土地,为资本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2)根据材料二“1921年,列宁勇敢地承认了政策的失败……他及时总结教训,制定并着手实施实行了更灵活的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知,“更灵活的政策”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从本国国情出发,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政策内容行之有效,注重保护各行业人们的利益;列宁积极而又坚定地领导和推行。
(3)结合材料三“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同时,存在的问题有国民经济发展失衡;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故答案为:
(1)措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或废除农奴制;怎样推动: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改革后,农民需要高价赎买土地,为资本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2)政策:新经济政策;原因:政策从本国国情出发,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政策内容行之有效,注重保护各行业人们的利益;列宁积极而又坚定地领导和推行。
(3)国民经济发展失衡;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以及影响、新经济政策以及影响、苏联模式存在的问题等知识。
20.(2023 广州二模)如图是《两次工业革命重大成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成果 时间(年) 发明人 国家
飞梭 1733 凯伊(织工) 英国
珍妮纺纱机 1765 阿克莱特(理发师) 英国
水力纺纱机 1769 哈格里夫斯(织工) 英国
骡机 1779 克隆普顿(纺纱工) 美国
复式蒸汽机 1782 瓦特(修理工) 英国
水力织布机 1785 卡特莱特(工程师) 英国
汽船 1807 富尔顿(工程师) 美国
蒸汽机车 1814 斯蒂芬森(矿工) 英国
发电机 1866 西门子(工程师) 德国
电动机 1870 格拉姆(发明家) 比利时
电话 1876 贝尔(发明家) 美国
汽车 1885 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家) 德国
柴油机 1887 狄塞尔(工程师) 德国
飞机 1903 莱特兄弟(科学家) 美国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观点中任选一个并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观点1: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的加强
观点2: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变革
观点3: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
观点4: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1)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生产结合不紧密(发明主要来源于熟练工匠的实践);重大发明出现在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或者:发明人主要是发明家、科学家);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重大发明在德国、美国;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为主要成就。
(2)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的加强;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推动铁路时代的到来,生产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飞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结论: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为紧密。
【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有科学与生产结合不紧密(发明主要来源于熟练工匠的实践);重大发明出现在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重大发明在德国、美国;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为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的加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推动铁路时代的到来,生产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飞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结论: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为紧密。
故答案为:
(1)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生产结合不紧密(发明主要来源于熟练工匠的实践);重大发明出现在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或者:发明人主要是发明家、科学家);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重大发明在德国、美国;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为主要成就。
(2)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的加强;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推动铁路时代的到来,生产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飞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结论: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为紧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