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性培优冲刺
第六单元培优卷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2分)
1.(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头衔(xián) 闪烁(shuò) 缥缈(miǎo) 澄澈(dèng)
B.女娲(wā) 御聘(qìn) 溉汲(gài) 陛下(bì)
C.踪迹(zōng) 疲倦(juàn) 绵延(yǎn) 掺和(chān)
D.庇护(bì) 较量(jiào) 称职(chèn) 狡猾(jiǎo)
2.(本题2分)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爵士 钦差 精至 骇人听闻B.渡金 港湾 雕像 灵机一动
C.喇叭 虚荣 爱慕 随声附和D.荒凉 气慨 泥潭 神通广大
3.(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交通事故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4.(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扫黑除恶活动中,使我省治安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B.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风靡一时的原因是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地提高造成的。
C.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延庆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D.省教育厅将用三年时间,建设和规划省级品牌民办学校20所。
5.(本题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⑤⑥②③①④ B.⑤⑥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⑤⑥ D.①②④⑤⑥③
6.(本题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小红帽》《皇帝的新装》等。
B.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C.《伊索寓言》的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D.《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二、句子默写(共6分)
7.(本题6分)默写。
(1)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2)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游子因听到乐曲《折杨柳》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师秀在《约客》中表达惆怅和无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6分)
8.(本题6分)综合实践活动。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
金文 见形辨义
止 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
走 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
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赏字】在“翰墨飘香”活动中,主持人展示出三福书法作品。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谈谈其书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字应用】学校将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汉字听写大赛”。下面是小强拟写的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
通知
珍爱汉字,传承文化。学校定于5月20日上午9点,举行“汉字听写大赛”,希习字社全体成员准时参加。
2023年5月15日
某学校团委
①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格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5分)
(本题5分)阅读理解。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2分)你如何理解“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两句中“风”“雨”的含义?
10.(3分)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诗人借梦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五、对比阅读(共10分)
(本题10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说苑》:常枞[注]有疾,老子往问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 ”日:“存。岂非以其软邪 ”“吾齿存乎 ”日:“亡矣。岂非以其刚邪 ”常枞日:“天下事皆尽矣。”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节选自吴亮《忍经》)
【注】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11.(2分)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棹数小舟 棹: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往问焉 问:__________________
(4)常枞张口示老子 示:__________________
12.(2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13.(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亡矣。岂非以其刚邪
14.(2分)【甲】文和【乙】文在揭示事物的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共21分)
(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F博士的枕头
[日本]星新一
F博士在小小的研究室里高兴地喊道:“啊,我终于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发明!”
隔壁邻居听到这句话后,便敲门走进来好奇地问道:“您发明了什么新东西呀 看上去就像一个枕头似的。”一件东西仿佛珍宝一样被小心地放置在一旁的桌子上。无论大小还是形状,它看起来都与普通的枕头没什么两样。
“没错,这确实是一个睡觉用的枕头。但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枕头哦。”F博士把枕头打开示意邻居来看。原来枕头内装满了密密麻麻的电池和各种零件。
邻居惊奇地瞪圆了眼睛:“这应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东西吧 比如说,只要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就能做出美妙的梦之类的,对不对 ”
“不不,它的用处可比做美梦更棒呢!这是一种让人类能够在睡梦中进行学习的装置——也就是说,在人们睡着的时候,枕头就会把芯片里储存着的众多知识转化成电波,然后再把它们输送到睡眠者的脑袋里去。”
“哟,那可太方便了!那么,它能让我们学到些什么东西呢 ”
“这个嘛……它还只是个试制品,所以目前只具备让睡眠者学习英语的单一功能。反正只要你在睡觉时用它垫着脑袋,那么等你醒来的时候,应该就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不过若对其做进一步改良的话,大概全世界的任何学问都可以像这样方便地输入睡眠者的脑袋中吧。”
“这个发明真是惊人啊!这么一来,不管是多么懒惰的人,只要在夜里用这个枕头睡上一觉的话,那他便什么知识都可以掌握了。”邻居以十分钦佩的口气感叹道。
F博士得意扬扬地点点头:“说得对啊。近来不愿意刻苦学习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我想他们应该会成为这种枕头的主要购买群体吧。如果能好好抓住这个机会的话,我变成百万富翁的那一天也就指日可待啦。”
“假如这种枕头真的有那么厉害的学习效果的话,那它一定会非常畅销的。”
“当然,它肯定会很有效果的。”
“肯定会 ”邻居小心翼翼地试探道:“这么说来,您还不知道它的实际使用效果咯 ”
F博士面有难色地答道:“是的,我一直专心致志地从事这项研究,并且也完成了。可最后最关键的步骤却没法由身为发明者的我自己来完成。因为我本来就是懂英语的人嘛,所以当然不能成为试用对象了。”这时,邻居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那……能不能让我来试用一下呢 我虽然非常讨厌学习,可是也很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啊。您能满足我的这个小小要求吗 ”
F博士欣喜地答道:“那真是求之不得啊!没想到,合适的志愿者这么快就出现了。”“请问试验过程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呢 ”
“大概一个月吧。”“非常感谢。”
于是,隔壁邻居便拿着F博士新发明的枕头,兴高采烈地回家去了。
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邻居又跑来把枕头还给了F博士。只见他愁眉苦脸地诉苦道:“从拿到这个枕头的那一天开始,我睡觉时就一直和它形影不离。可是,都已经过了两个月了,我现在却仍旧是一句英语也不会讲。所以我还是把它还给您吧。”
F博士一边检查着枕头里的零件,一边疑惑地咕哝道:“奇怪,并没有出什么故障啊。究竟是哪里弄错了呢 ”
不过,假如无法发挥出它应有的功能,那么这件新发明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深受打击的F博士十分沮丧。不久之后,F博士在某次外出的路上遇到了邻居的女儿。他向小女孩打招呼道:“你好,你父亲的身体最近还不错吧 ”
“嗯,爸爸的身体挺好的,只是忽然多添了一个怪毛病——他在睡着说梦话的时候,用的竟然全是他从没学过的英语!要知道,以前在睡觉时,爸爸可从来都是安安稳稳的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 ”
F博士愣住了。他先是恍然大悟,继而又无精打采地叹了口气。因为是在睡着时学会的本事,所以也只能在睡觉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啊,唉……
(有删改)
15.(3分)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请作简要分析。
16.(3分)文中写邻居试用枕头后“仍旧是一句英语也不会讲”,有什么作用
17.(3分)小说结尾处F博士为何“先是恍然大悟,继而又无精打采地叹了口气”
18.(2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中关于枕头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本题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玫瑰树根
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
那里有酸黑的蠕虫,黑色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
据说还有别的:身体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曲背。
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
“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还从来没见过呢。谁见了你都会说,准是一只猴子把他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自走了。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他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卑贱的树根说:
“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眼里我当然没有漂亮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的胳臂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的延伸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吸了汁液,就是输送给她的,让她新鲜娇艳;你离开以后,我就到远处去寻觅维持生命的汁液。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在日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
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说什么,暗付道,等着瞧吧。
当他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亮光下时,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树根说的延伸部分。
天啊!他看到了什么呀?
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株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分外美丽。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条上,在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幽秘的魅力。
成渠的流水沉思着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
“天啊,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了美丽!”
19.(3分)作者写树根的“卑贱”“丑陋”,有什么用意?
20.(2分)细流看到美丽的玫瑰树,闻到甜香的玫瑰花味时,他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21.(2分)你从细流和树根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2.(3分)文中细流与树根的对话写得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请你展开想象,写一段“流水”与“鲜花”的对话。
流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鲜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23.(本题40分)写作。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感恩父母,你将不再辜负父母的期望;感恩社会,你会轻轻扶起跌倒在地的老人;感恩人生,你将笑对狂风暴雨,笑迎天边那一抹彩虹。让我们学会感恩,收获别样的人生!请仔细回味你生活中一件件你认为值得感恩的事情,撷取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幕。
请以“感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1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澄”应读“chéng”;
B.“聘”应读“pìn”;
C.“延”应读“yán”;故选D。
2.C
【详解】A.“精至”应为“精致”;
B.“渡金”应为“镀金”;
D.“气慨”应为“气概”;故选C。
3.B
【详解】A.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的书名号改成双引号,主题活动不能用书名号;
C.省略号与“等”重复,删去一个;
D.本句是陈述句,将句号改为逗号,问号改为句号。故选B。
4.C
【详解】A项,成分残缺,修改为:通过扫黑除恶活动,我省治安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B项,语义重复,把“造成的”去掉;C项,正确;D项,语序不当,把“建设”和“规划”调换位置。
【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5.B
【详解】通读语段可知是谈读书的,第⑤句是对读书的总述,可确定为首句;第⑥句看关键词“由此”,紧承第五句;①②③④句是介绍富兰克林读书方法的,根据文段内容可确定第①句是这组句子的首句,紧承第⑥句;第③句看关键词“几年以后”,再看内容可确定是紧承第①句内容而来的;第②句抓住关键词“接着”,联系内容可确定紧承第③句;第④句看关键词“这样”,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据此正确的语序为:⑤⑥①③②④。故选B。
6.A
【详解】试题分析:A“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小红帽》《皇帝的新装》等”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小红帽》的作者是德国童话作家格林兄弟。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7.不问苍生问鬼神商女不知亡国恨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苍”“柳”“园”等字词的书写。
8.(1)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多个脚趾造型,表示跑的速度很快。(2)张旭的草书:如疾风骤雨,落纸如云烟,如惊蛇入电,倏忽万里,有一种原始的粗犷之力美。颜真卿的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3)①地点不明,应改为“学校定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学校报告厅” ②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应该是先署名后日期
【详解】(1)考查对字形的理解。从“金”字的金文形式来看,是“走”的下半部分多了两个脚趾,因为“走”的含义是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所两以在其下半部分再加上个脚趾,就是表示跑的速度很快。
(2)考查语言应用表达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每种字体的特点。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行书的特点是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答题依据每种字体的特点做答,并且还要使用修辞手法。
(3)考查应用文的写作规范,通知应该包括标题、主送单位(受文对象)、正文、落款四部分,正文中要包括通知缘由、通知事项、执行要求。本题中的通知缺少了活动地点,而且署名和日期的位置错误,需要增加活动地点,将署名和日期的位置互换。
9.“风”“雨”即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国破家亡、江山风雨飘摇的局势。 10.间接抒情的方式。作者借风雨梦境表达了自己空怀壮志,不为朝廷所用,但仍坚持杀敌报国的梦想,及忧国忧民的心情。
【解析】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语句及字义的理解。“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思是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诗人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所以,“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国破家亡、江山风雨飘摇的局势。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诗人借梦境抒情,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深沉地表达了诗人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壮志和忧国忧民的心情。
点睛: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感怀、怀古伤今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诗歌的某一部分。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接着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11.(1)划(船)(2)事物的道理、规律(3)慰问,问候(4)显示给人看 12.C 13.(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2)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坚硬吗 14.【甲】文通过对比不同人对寻找石兽的不同看法来揭示道理;【乙】文通过“舌存齿亡”的现象设喻说理。
【解析】1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棹”:划(船)。“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译为:大概是以刚比喻残暴,以柔比喻仁义;刚强的易坏,柔软的独独可以生存。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注意四字句结构的对称。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如”:按照。“果”:果然。“亡”:通“无”,不在了。“岂”:难道。“以”:因为。“刚”:坚硬。
14.文言文要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甲文在揭示事物的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对比不同人对寻找石兽的不同看法来揭示道理;乙文在揭示事物的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是通过“舌存齿亡”的现象进行设喻说理。读懂文章的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二)译文:
《说苑》记载:常枞生病了,老子前往问候。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并问:“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说:“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 ”“我的牙齿在吗 ”老子说:“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坚硬吗 ”常枞说:“天下的道理都在这里了。”大概是以刚比喻残暴,以柔比喻仁义;刚强的易坏,柔软的独独可以生存。
15.画线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F博士对自己发明的枕头的满意和自信,以及他对财富的渴望心理。 16.①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邻居“仍旧是一句英语也不会讲”促使F博士去寻找发明失败的原因;②为下文写F博士遇到邻居的女儿,并由此得知枕头的效果只在睡觉时才会发挥出来做铺垫。 17.“恍然大悟”是因为F博士终于明白了自己发明的枕头试用失败的原因;“无精打采”是因为F博士由此也明白了枕头助人学习的效果只能在梦中表现出来,自己的发明还是失败的。 18.文章结尾写隔壁的邻居只能在梦中说英语,这启示我们不靠自己辛勤努力获得的知识是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的,获取知识的路上没有捷径。(意思对即可)
【解析】15.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博士得意扬扬地”为神态描写;“点点头”为动作描写;“说得对啊。近来不愿意刻苦学习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我想他们应该会成为这种枕头的主要购买群体吧。如果能好好抓住这个机会的话,我变成百万富翁的那一天也就指日可待啦”为语言描写。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博士对自己发明的枕头的自信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他对财富的渴望心态。
16.考查情节的作用。邻居试用枕头后“仍旧是一句英语也不会讲”,下文是“奇怪,并没有出什么故障啊。究竟是哪里弄错了呢”,这说明这个情节促使博士去寻找发明失败的原因,由此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为下文写博士得知枕头的效果只在睡觉时才会发挥出来蓄势。这样使文章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17.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恍然大悟”的原因要结合下文“因为是在睡着时学会的本事,所以也只能在睡觉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啊”等句来理解,也就是明白了问题的原委。“无精打采”是因为博士认为自己的发明是失败的。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内容来分析是作答的前提。
18.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特别要抓住能够揭示文章中心的语句来分析。如文末“在睡着时学会的本事,所以也只能在睡觉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啊”一句,说明获取知识的路上没有捷径,靠自己辛勤努力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才实学。
19.暗示这些灰褐笨拙的树根在黑暗和腐朽的环境中,支持着地面上的生命之美,那正是他们的骄傲。 20.天啊,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了美丽! 21.示例:像玫瑰树根一样甘愿付出、默默奉献的人是高尚和伟大的。 22.流水说:你真是新鲜娇艳极了!鲜花说:维持我生命的汁液都是树根输送的,真正美丽的是树根啊!
【解析】1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树根看起来“卑贱”“丑陋”的原因,用树根的话说“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的胳臂一样”,树根替自己身体见到阳光的延伸部分干活将维持生命的汁液输送给她,“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了美丽”,这正是树根感到自豪的地方。据此作答。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9—12段可知,细流在最后一段表达了他的感慨:天啊,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了美丽!
21.本题考查主旨的理解和启示的表达。解答此题,要在通读文章,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主旨,联系现实进行分析。本文主旨是:通过细流和树根的对话以及细流最后的醒悟,揭示了像树根一样甘愿付出、默默奉献的人的高尚和伟大。据此作答。
22.本题考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想象要结合本文的内容和主题,不能乱想,可以从鲜花为什么这么美丽的角度想,也可以从鲜花的谦虚角度想。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23.
【答案】范文:
感恩有您
一段时间,奶奶住在我家,爷爷去世了,奶奶很寂寞,有时候总是呆呆地坐着,爸爸看到她这样,心里很难过。
爸爸对奶奶总是百依百顺。奶奶渴了,爸爸端来水;奶奶饿了,爸爸就做饭。每天的生活都很有条理。爸爸一边忙奶奶,一边忙我,一边忙小餐厅。他年纪大了,经常腰酸背痛。爸爸心疼奶奶,我心疼爸爸呀!
于是,我想试着去帮爸爸干活。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人比较多,他们打完麻将后,就会在我家吃饭。在此之前爸爸就已经在做准备。而我,便跑到厨房去给爸爸打下手。爸爸让我炒花生米,我不会,爸爸就手把手地教我,渐渐地,我熟练了,自己来炒,很快一盘闪闪发亮的花生米被放在了餐桌上。
接下来的炒菜,我也要试一试。首先切菜,这还不容易?我心想着。谁知道连一个小水果都那么硬,我使足了力气,切成了歪七八扭的片,爸爸微微一笑,叫我让开,自己挥起菜刀,娴熟地切起来,整整齐齐的。
我很惭愧没帮什么忙,就去把桌子、凳子、桌布摆好。然后来回端爸爸那香喷喷的饭菜。客人来吃饭了,我还帮他们盛饭,客人们连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还说爸爸的饭做得很好吃。
客人们吃完了,爸爸有些累。我让爸爸去休息休息,自信地拍拍胸口:“爸爸,我去打扫,您放心吧!”说完,我先用桌布把客人吐出的骨头包起来,扔进垃圾桶。还用抹布把桌子擦干净,所有的残渣都被收拾了,整个桌子好像新买的似的。我拿来了扫帚把垃圾扫掉,再用拖把把地面拖干净了,地上的板砖亮晶晶的,房间简直是一尘不染!
各种碗筷也被送到了厨房里冲洗,我好像是个专业洗碗的,过不了几分钟,它们就都洗过了,白闪闪的。
这时候爸爸还担心我干不好,从自己的房间里走出来一看,顿时吃了一惊,脸上洋溢着安慰与幸福的笑容。我洗了手,让爸爸趴在床上,用我的“独家秘方”为爸爸按摩。爸爸的腰是疼得厉害,我便使足了力气,用大拇指揉捏,接着,我用拳头在爸爸背上的每一处砸着,爸爸舒服地闭上了眼睛,还说我长大以后能当按摩师呢!
晚上,我任性地想要跟爸爸洗脚。我打了一盆水,调好适当的温度,让爸爸把脚伸进去。爸爸的脚终日奔波着,脚背已布满老茧,我轻轻地在爸爸的脚上揉着、按着、洗着……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您变老了,年轻健壮的您,如今已两鬓苍苍,多多歇息吧!让您的女儿照顾吧!父母从小到大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多陪陪他们吧!多照顾他们吧!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感恩”。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理解“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道德情操。“感恩”是一份美好的感情,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良知,也是一种动力。“感恩”的实质是爱,因此,心怀感恩,就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热爱祖国;心无感恩,往往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甚至欺师灭祖、背叛祖国。其次,要明确“感恩”的对象。在生活中,一切对我们有恩情的:如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关爱,朋友的帮助,领导的栽培,大自然的恩赐,时代的赋予,国家的培育,苦难逆境的磨练,对手的锻造等,都可以是“感恩”的对象。第三,确定文章的写作思路。要考虑对谁感恩,为什么感恩,如何感恩等。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文题适合各类文体的写作,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体裁作文。
【点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