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1 09: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绝密★考试结束前
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9题,共30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头衔(xián) 闪烁(suò) 缥缈(miǎo) 澄澈(chéng)
B.女娲(wā) 御聘(pìnɡ) 溉汲(gài) 陛下(bì)
C.踪迹(zōng) 疲倦(juàn) 滑稽(jī) 掺和(chān)
D.庇护(pì) 较量(jiào) 称职(chèn) 狡猾(jiǎo)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绵廷 泥潭 愚蠢 钦差 B.焚烧 分辨 寂寞 理智
C.蓬勃 莽莽 寂寞 气慨 D.灵敏 精致 爵土 忙碌
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日寇在南京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B.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正指出,美方有些人老是拿航行自由说事,不是杞人忧天,就是挑拨离间,另有所图。
C.他经常迟到,被老师多次批评也不改,真是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D.习惯随声附和别人言论,会成为缺乏主见的人。
4.(2分)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女娲造人》是一篇寓言,以幻想的形式解释宇宙的起源。
B.《皇帝的新装》中,皇帝上当受骗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皇帝追求虚荣,愚蠢透顶。
C.《杞人忧天》教育我们不要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D.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语言通俗生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5.(2分)下列句子中,运用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白杨树枝繁叶茂,像一把巨伞遮挡着烈日遮挡着酷暑。
B.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C.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 。
D.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
6.(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她长得不够漂亮,但是为人很好,很受大家的欢迎。
B.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无时无刻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能骄傲自满。
D.面对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我们要直面问题,向污染宣战。
7.(2分)5月4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严厉整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果你要劝阻一名踩在红军女战士雕塑上拍照的游客,下面语句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快下来!真没素质!
B.快下来!请尊重我们的老一辈革命者!
C.您好!红军战士需要我们尊重,请不要踩在上面拍照。
D.喂!你认为这样做合适吗?太不文明了吧!
8.(6分)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完课文后,语文老师组织了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3分)【参加辩论】班里就骗子的形象展开辩论,正反双方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骗子能骗到皇帝,说明骗子是智慧的。他们耐心地研究了皇帝的心理,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智慧;他们骗了皇帝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而不是骗百姓,可见他们类似于那些劫富济贫的人,是在惩罚皇帝。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网络跟帖】《皇帝的新装》里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会如何呢?某网络上,有很多初中学生就《皇帝的新装》中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展开了想象。请你在网上发帖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给自己起个富有个性的网名。
帖子一:网友“岁月单车”:小孩子天真无邪,皇帝愚蠢暴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给了他一个“说真话罪”。
帖子二:网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0分)古诗词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3)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既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物,又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要为人宽容大度,保持君子风范,不因别人误解自己而生气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诫子书》中,告诉我们要宁静专一、节俭,从而修身养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本题包括10-22题,共30分)
(一)(1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①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选自《吕氏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己亥:中国农历用“天干”“地支”来纪年。60 年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己亥是 其中的一年。
10.(2分)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各划一处)
(1)得一人之使 (2)夫“己”与“三”相近
11.(4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 (2)丁氏对曰_____________
(3)子夏之晋_______________ (4)是己亥也_____________
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13.(2分)两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共同的道理?
(二)(10分)阅读《耳朵出逃》,完成14-17题。
耳朵出逃
①婷婷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的两只耳朵在说话。然后,它们从婷婷的黑发下面飞起。婷婷赶紧去追它们,可是怎么也追不上。
②婷婷吓得睁开眼,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四周格外的静。婷婷感觉两腮后上方凉飕飕的,她恐惧地把手伸过去,两只耳朵真的不知道上哪儿玩去了!
③“妈妈……”婷婷吓得哭了起来,但是妈妈没有进来。婷婷打开门,爸爸妈妈在客厅的沙发上对坐着,愁眉苦脸。 婷婷一看,唉呀,爸爸、妈妈的耳朵也不见了。
④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都不见了。
⑤原来,城市实在太闹了,耳朵们忍无可忍,集体出逃了。
⑥耳朵们都往森林飞去了,它们在森林边的小溪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将城市里的污浊洗了个一干二净,以便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⑦没有耳朵,海拉市的市民变得极不方便。人们出门之前必须准备纸笔,所有的交谈都是笔谈。
⑧最苦恼的是海拉市市长狮皮龙。狮皮龙天生嗜好演讲,他的破锣嗓子比飞机产生的噪声还高一百分贝。耳朵出逃使他的演讲才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他要传达自己的意思只能靠手写,偏偏他的书法极糟,作文很烂。他一怒之下签署了一项命令:所有的耳朵(包括市长个人的耳朵)通通抓回来!
⑨军队、警察、全体市民全部行动起来了。耳朵们被一步一步逼到了森林边的一个火山口上,它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⑩“开火!”狮皮龙下了命令。没有一支枪的枪口射出子弹,谁愿意伤害自己的耳朵啊?
这时,远方飘来悠扬的笛声。那笛声是一种天籁的声音,耳朵们听着听着,忘了眼前的险境,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扑啦啦——”所有的耳朵在阳光下飞翔起来,飞向了海拉市。是城市里一个盲姑娘的笛声吸引了它们。
盲姑娘是一个流浪艺人。一年前,她爷爷因为忍受不了城市嘈杂的声音,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她因为思念爷爷,所以吹起了笛子。耳朵们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了盲姑娘。盲姑娘对此一无所知,依然动情地吹着,一脸圣洁。返回城市的人们望着这一切,无不震惊。
一位音乐出版商将盲姑娘的笛声录下来,制成精美的音乐带,取名《盲姑娘的梦》,出售给全市的市民。从此,海拉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见盲姑娘悠扬的笛声。耳朵们和他的主人们和好了。
海拉市的噪音在此之后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甚至连汽车的喇叭声,都是优美动听的萨克斯小调。市长狮皮龙还专门请人为他的嗓子动了手术,换了副歌唱家的金嗓子。
最近,我又问婷婷海拉市的情况。婷婷说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不堪入目的广告。据有关人士预测,海拉市市民的眼睛最近可能要策划一场出逃。
14.(2分)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15.(3分)第②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6.(2分)耳朵们为什么集体出逃?逃到哪里了?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17.(3分)第 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10分)阅读《这世上没有你不行》,完成18-21题。
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①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②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③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
④老太太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
⑤“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理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
⑥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⑦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⑧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
⑨“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
⑩“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
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
“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
“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老太太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像你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选自《意林》)
18.(2分)选文第④~ 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的内容。
① ——安稳平和 —— ② ——心悦诚服
19.(2分)选文第⑦段和第 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妙事”: ①
第二个“妙事”: ②
20.(3分)选文第 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1.(3分)选文第 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作文(40分)
22.以“20年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合理地运用想象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 D
【解析】A.“烁”应读“shuò”;B.“聘”应读“pìn”;D.“庇”应读“bì”。故选C。
2. B
【详解】A.绵廷——绵延;C.气慨——气概;D.爵土——爵士。故选B。
3. C
【解析】C.有误。“不可救药”是指人或事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不合语境。故选C。
4. A
【解析】A.《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以想象的形式解释了人类的起源。故选A。
5. D
【解析】A.运用了比喻中的明喻,将“白杨树”比作“巨伞”;B.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用“是”连接;C.运用了比喻中的借喻,借用喻体“胡子”直接代替本体“榕树树根”。故选D。
6.D
【解析】A.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可把“虽然她”改为“她虽然”;B.应在“无时无刻”后加“不”;C.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把“但不能骄做自满”中的“但”改为“也”;故选D。
7. C
【解析】A.“真没素质”太具攻击性,会激起矛盾; B.“快下来”祈使性太强;C.得体;D.“喂”“太不文明了吧”太不客气,不够委婉;故选C。
8. (1)示例:我方认为,首先骗子的心术是不正的,动机是不纯的,他们行骗只为个人能得到更多的钱,这不能说是智慧。其次,从骗子骗皇帝的客观效果上看,在欺骗皇帝的同时,也蒙蔽和欺骗了所有的人,并没有起到惩罚皇帝的目的。
【解析】这是一场关于“骗子形象”展开的辩论,题干中列出了反方的观点及辩词。辩论的终极目标,是否定彼方论点的成立、肯定己方论点的正确。所以甲方的辩词要能有力论证自己的论点反驳对方的观点。
(2)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写跟帖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写跟帖时一定要跟随一个主题去拟写,不能偏离主题。其次写跟帖字数一定不要多,言简意赅,不要啰嗦,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即可,也可以结合别人发帖的格式去写。最后拟写跟帖语言一定不要模棱两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如:网名“真理永恒”帖子“小孩说出了真相,皇帝醒悟,给他一个“说真话奖”。
辩论是“”较量”的代名词:它是知识的较量,思维的较量, 语言的较量。组织一场辩论会,可以训练我们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回应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辩论,要以语言战胜对方,所以论辩的语言必须具有雄辩力量,具有敏锐性,还要注意刚柔相济。辩论者既要把握自己的“论”,又要注意与对方“辩”;既要寸步不让地维护自己的观点,又要在内容安排上注意委婉变通,柔中有刚,甚至不乏讽刺和幽默。
9.(1)山岛竦峙 (2)便引诗情到碧霄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夜阑卧听风吹雨
(5)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6)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7)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竦峙、碧霄、烛、夜阑、杨花、闻道、不愠”都是容易写成错字或别字。
10.(1)得/一人之使(2)夫/“己”与“三”相近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1)得一人之使,意思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故断句:得/一人之使。(2)夫“己”与“三”相近,意思是:那“己”跟“三”相近,故断句:夫/“己”与“三”相近。
11.(1)等到 (2)回答 (3)去 (4)是,表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及:古今异义词,等到;对:古今异义词,回答;之:实词,表示去。
12.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至:到;师:军队;涉:渡过。
13.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凡事须亲自调查,这样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的感悟,解答此题需要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主旨。甲文当听说丁氏穿井得一人后,“宋君令人问于丁氏”, 丁氏回答,“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与井中也。”明白真相,告诉我们凡事不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要经过调查,了解事情真相。乙文,读史记的人读:“晋师三豕涉河”,待子夏到晋国询问,是“晋师己亥涉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怀疑精神,要通过调查研究,辨别真伪。据此回答即可。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子夏(人名,孔子的弟子)到晋国去,路过卫国,有个人读历史书念道:“晋国的部队三豕过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古代计时法)。那‘己’跟‘三’相近,豕’跟‘亥’相似。”到了晋国于是问(晋国人)那句话怎么读,回答是:“晋师己亥过河。”
14.因为城市里充满噪音,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集体出逃;后来人们觉悟了,他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城市里的噪音降到了最低,人们重新过上了和谐的生活。
【解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因为城市里充满噪音集体出逃;后来人们觉悟了,他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城市里的噪音降到了最低,人们重新过上了和谐的生活。一定要把故事叙述完整。
15.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婷婷梦醒后,发现耳朵没有后的恐惧心情,为下文耳朵的集体出逃情节作铺垫。
【解析】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两只耳朵真的不知道上哪儿玩去了”这是心理描写。“把手伸过去”这是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婷婷梦醒后,发现耳朵没有后的恐惧心情,为下文耳朵的集体出逃情节作铺垫。答作用不能离开人物形象和人物心情。
16.城市实在太闹了,噪音污染太严重了。耳朵们飞到洁净的森林里,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
【解析】考查对情节内容的把握和对情节的概括。情节是:城市实在太闹了,噪音污染太严重了。耳朵们飞到洁净的森林里,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情节概括题,要通篇阅读,全盘把握,分出层次,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找到关键词,并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17.拟人。形象地写出盲姑娘的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了耳朵们对噪音的痛恨,对优美动听声音的向往,使人感到十分亲切。
【解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耳朵们听着听着,忘了眼前的险境,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扑啦啦——’所有的耳朵在阳光下飞翔起来,飞向了海拉市”运用了典型的拟人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盲姑娘的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了耳朵们对噪音的痛恨,对优美动听声音的向往。答作用时要紧密结合文章的主题。
18. ①冷漠怀疑 ②愉快自信
【解析】本题筛选文章中的信息。注意题干中的要求的“心理变化”的词语,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注意把握关键词语即可。答案锁定在: 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19.①泛指美好的事。 ②指乔治帮助盲学生,使他们得到快乐的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第一个“妙事”泛指美好的事;第二个“妙事”指乔治帮助盲学生,使他们得到快乐的事。
20.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学生对乔治的喜爱。
【解析】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常见的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1.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思想性格等情况。2.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3.动作(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作用)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什么思想,揭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或什么品质。5.神态描写:指对人的脸部表情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使读者对人物加深印象并产生进一步的了解。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21.议论;点明中心,写出个人所经历的痛苦能转化为体会和体贴他人之心的仁慈;总结上文(过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等。很明显,本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结合其内容分析,点明中心。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
22.
20年后
20年后,风云突变,我们的地球已成了一块不毛之地,人口猛增到100亿。地球已经不能让人类生存了,地球上的人们全都住进了空间站,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过:“高速移动的物体,速度越快,时间就过得越慢,而当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几乎是静止的。”正因如此,我与助手驾驶着飞船以超光的速度,冲出了银河系,去寻找一片适合人类生存的新天地。时间紧迫,如果7天之内找不到一片新天地,空间站就没有食物了,这样就会出现原始社会人吃人的现象。
我和助手在太空中已经漂流了6天,仍一无所获,但有一种信念支撑着我们。第7天早上,我召集全飞船的人,对他们说:“我们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如果今天的任务不能完成,就意味着全球生物的灭亡,这也关系到我们的生死。我们只有背水一战,找到一片新天地,这样才能让我们人类生存下去。”听完我这番话,大家更加努力地工作,他们心里清楚,今天是最后的期限。
忽然,一对中子双星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两个大小相当、相互吸引的星球。在这种引力的作用下,草木居然十分茂盛,完全可以供人类居住。这一发现救了所有地球生物,人们都搬到这两个星球上居住。因为是我发现的这两个星球,所以就用我的名字来命名它们为“徐子健双星”。
人们到这两个星球后,意识到不能像破坏地球那样破坏它们,要保护环境,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存之地。
【解析】
以“20年后”为话题,写一篇短文,注意合理地运用想象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关键是老师给他们怎样的想象基点。作文要求以“20年后”为话题来写,可以写20年后的地球、20年后的家乡、20年后的自己……,除了科学想象之外,必定要体现出20年后变化的特点。这点非常重要,决定着学生的作文是否具有个性。每抓住变化后的特点,学生的作文就具备了众不同的基调。 其次,想象不能脱离实际,不能漫无边际,不能写成童话作文或者是神话作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