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1-2023)河南初中历史题分类汇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3 禹州市一模)1947年,苏联某杂志发表的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中将马歇尔计划视作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而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中描述了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法国小镇在美国的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据此可知,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
A.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B.需要多重史料来印证
C.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 D.因立场差异导致不同
2.(2023 桐柏县一模)2021年6月14日,北约峰会发表公报,称中国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及与北约安全相关的领域构成“系统性挑战”,这在北约历史上还是头一回。公报还公然诬蔑中国奉行“胁迫性政策”,声称中国在迅速扩大核武器,并无端指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不透明”。由此可知,北约( )
A.成为美国霸权政策的工具
B.没有摆脱冷战思维的桎梏
C.是维护现今国际秩序的中坚力量
D.实现了完全的“战略自主”
3.(2022 郑州)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因为他(蒋介石)的很多将军都带着我们的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投到敌人的阵营里去了。只是当这样的投降开始大量出现时,我才决定停止把物资运到中国去。”杜鲁门认为蒋介石被打败的首要原因是( )
A.失去了美国的物资援助
B.蒋介石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C.国民党军事力量呈弱势
D.共产党武器装备不断增强
4.(2023 辉县市二模)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 )
A.强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B.建立了社会保障的福利制度
C.提供了完备的道路安全系统
D.解决了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
5.(2023 潢川县三模)《新全球通史》写道:20世纪70年代,日本公司充分利用了接受过高级训练和良好教育的劳动大军,把经济资源投向如内存芯片、液晶显示器和光盘驱动器等产品,到了80年代,日本似乎要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由此可知,当时日本的成功得益于( )
A.美国的扶植政策 B.区域组织的建立
C.多极趋势的凸显 D.产业的升级改造
6.(2023 高新区)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对于西方的“福利国家”认识正确的是( )
A.有效解决分配不平等问题
B.是广大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C.只会导致社会负担的加重
D.利于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7.(2023 镇平县)如表是根据《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资料》绘制的苏俄部分经济建设指标在世界和欧洲的排名表,对表格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l
A.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苏联模式的确立,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位
C.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2023 桐柏县一模)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这段话强调了( )
A.斯大林的功绩 B.苏联的军事实力
C.苏联建设成就 D.苏联模式的两面性
9.(2023 中原区)构建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如图时间轴所表现的主题是( )
A.亚非拉国家新发展
B.非洲摆脱殖民主义的枷锁
C.社会主义的新变化
D.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大扩张
10.(2023 洛宁县二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拉美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纳米比亚独立 D.埃及华夫脱运动
11.(2023 鲁山县一模)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该《宣言》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2.(2023 镇平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问题是由发生,主要担负解决上述问题、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13.(2023 内黄县二模)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叙利亚发生地震,联合国启动土叙震后紧急救援行动,呼吁叙利亚冲突各方立刻实现停火,以帮助对地震地区的灾民运送救援物资,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叙利亚人道主义局势。材料体现联合国的作用是( )
A.阻止局部热战的发生 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促成国际之间的合作 D.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
14.(2022 西华县二模)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全世界都对此高度关注。在新冠病毒肆虐之时,中国再次向全球证明并没有辜负世界的期待。据环球网消息,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疫情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性体育盛会。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B.中国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中国积极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15.(2023 镇平县)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阻止单极霸权的形成,为一个更具合理性更为平衡的世界新格局提供建设性力量。由此可知( )
A.终结了美国霸权主义 B.消除了世界各国矛盾
C.有利于维护世界稳定 D.制止了所有地区冲突
16.(2023 郏县一模)世界多极化发展,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这一发展( )
A.提高了各国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
B.避免了地区军事冲突和宗教矛盾
C.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和关税冲突
D.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7.(2023 封丘县三模)与2000年相比,2009年底,新兴经济体九国与西方七国的GDP比值从14%增长为36%;金砖四国的GDP占美国GDP的比重,分别从12.2%、2.6%、6.8%、4.7%上升到36.3%、12.3%、11.6%、8.6%。据此可知(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逐渐加强
B.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主力
C.世界各国经济实力趋于平衡
D.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
18.(2022 中原区)2022年,“水立方”惊喜变身为“冰立方”成为冰壶的重要赛场,利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取代传统冷媒氟利昂,还实现制冰过程中余热全部回收利用。这体现了( )
A.安全办赛、国际合作 B.科技节能、绿色奥运
C.5G共享、智慧观赛 D.运动科技、智能防疫
19.(2023 淇县二模)从1977年开始,法国女性去工作不再需要经过其丈夫许可。在共产主义国家,女性更容易进入医学界,但男性在国家官僚机构中占主导地位。在实现大致平等的方面,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女性最成功,在地中海地区则恰恰相反,传统的偏见在那里仍难以克服。由此可见,世界女性地位的提升( )
A.具有地区性差异 B.受社会制度严重制约
C.受经济条件支配 D.过程充满着艰难曲折
20.(2023 罗山县二模)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每一个10年都比前一个10年气温更高,2010年至2019年是自19世纪有全球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时期。为此,世界各国应该( )
A.放缓发展速度 B.推广清洁能源
C.控制人口增长 D.加大经济合作
二.材料题(共4小题)
21.(2023 虞城县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著《杜鲁门回忆录》,以电文、信件、档案、笔记,谈话记录为依据,张扬了杜鲁门在任时的美国政策和观点 沈志华等著《冷战启示录》,从中国视角发掘大量史料,对历史重新描述,提出,要防止“新冷战”,必须注意国家的一举一动可能带来的长远后果
材料二:无论世界形势如何演变,亚太经济韧性好、动力强的优势不会改变。要坚持向前看、朝前走,反对歧视性、排他性做法。以意识形态划线、搞地缘政治小圈子,终究是没有前途的。亚太地区不能也不应该回到冷战时期的对立和割裂状态。
——摘编自习近平《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1)初三一班拟开展“‘冷战’的起源”项目式学习,请依据材料一,结合项目式学习探究的需要,对两本著作进行简要分析。
(2)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拟组织图片展览,请为他们提供相关历史遗迹的图片一例,写出该历史遗迹的名称。
(3)综上,请你谈谈该项目式学习的价值或意义。
22.(2023 长垣市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1985年,全世界共发生了300多起局部冲突和战争。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由战后初期的60%下降到23%。1981﹣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年增长率分别为5.1%、3.1%、2.2%、1.8%。 ……双方不信任竟发展到1983年苏联把韩国一架偏离航道的民航客机当作从事间谍活动的军机而击落。
——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之间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困境之殇与中国方案》
(1)据材料一,归纳冷战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存在的问题。
(3)综上所述,面对冷战的教训和当今全球治理问题,我国提供了什么中国智慧和方案?
23.(2023 修武县一模)如图是联合国大会第62﹣75届(部分)会议主题,请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会议 我们的
75届(2020﹣2021) “我们想要的未来,我们需要的联合国:重申我们对多边主义的集体承诺——通过有效的多边行动……”
73届(2018﹣2019) “致力于使联合国与所有的人民息息相关:全球领导和责任分担,促进建设和平、公平、可持续发展社会”
71届(2016﹣2017) “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推动变革我们的世界”
167届(2012﹣2013) “通过和平手段调节或解决国际争端或局势”
64届(2009﹣2010) “有效应对全球危机:加强多边主义和文明间对话,以促进国际和平、安全与发展”
62届(2007﹣2008) “应对气候变化”
24.(2023 长垣市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威尔逊政府发动了从1917﹣1933年的“冷战”。虽然这里没有军事对抗、武装对峙和军备竞赛,但一些基本要素已经存在:猜疑、互相误解、反感、畏惧、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外交孤立。20世纪30年代,出于发展双方经济的需要,美苏围绕两国的历史债务问题展开谈判,最终达成相关协议,并在1933年正式建交。
——摘编自[美]唐纳德 E.戴维斯等《第一次冷战:伍德罗 威尔逊对美苏关系的遗产》
材料二:冷战时代确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大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冷战的全球化促成和加剧了世界政治中一大看似矛盾的状况—两极化与多极化并存。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苏关系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影响。
(3)综上所述,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对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启示。
三年(2021-2023)河南初中历史题分类汇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3 禹州市一模)1947年,苏联某杂志发表的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中将马歇尔计划视作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而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中描述了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法国小镇在美国的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据此可知,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
A.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B.需要多重史料来印证
C.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 D.因立场差异导致不同
【考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苏联某杂志发表的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中将马歇尔计划视作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和“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中描述了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法国小镇在美国的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可知,苏联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美国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结合时代背景,此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二者认识不同是由于其所处立场不同,D项正确;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需要多重史料来印证,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排除B项;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没有说明改变的原因,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2.(2023 桐柏县一模)2021年6月14日,北约峰会发表公报,称中国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及与北约安全相关的领域构成“系统性挑战”,这在北约历史上还是头一回。公报还公然诬蔑中国奉行“胁迫性政策”,声称中国在迅速扩大核武器,并无端指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不透明”。由此可知,北约( )
A.成为美国霸权政策的工具
B.没有摆脱冷战思维的桎梏
C.是维护现今国际秩序的中坚力量
D.实现了完全的“战略自主”
【考点】北约和华约.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北约的建立,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由材料“2021年6月14日,北约峰会发表公报,称中国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及与北约安全相关的领域构成‘系统性挑战’,这在北约历史上还是头一回。公报还公然诬蔑中国奉行‘胁迫性政策’,声称中国在迅速扩大核武器,并无端指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不透明’”可知,北约没有摆脱冷战思维的桎梏,ACD三项与材料不符。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材料解读,掌握北约的建立相关知识。
3.(2022 郑州)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因为他(蒋介石)的很多将军都带着我们的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投到敌人的阵营里去了。只是当这样的投降开始大量出现时,我才决定停止把物资运到中国去。”杜鲁门认为蒋介石被打败的首要原因是( )
A.失去了美国的物资援助
B.蒋介石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C.国民党军事力量呈弱势
D.共产党武器装备不断增强
【考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冷战政策,知道杜鲁门认为蒋介石被打败的首要原因是蒋介石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解答】杜鲁门认为蒋介石被打败的首要原因是蒋介石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因为大量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军投降,而大量投降背后反映的是国民党失去民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冷战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3 辉县市二模)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 )
A.强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B.建立了社会保障的福利制度
C.提供了完备的道路安全系统
D.解决了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
【考点】西方福利制度.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亦称“福利国家”制度,大体上包括社会保障和福利补助两大类,覆盖社会多个方面,使广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题干这里的“安全网”是指建立了社会保障的福利制度。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史实。
5.(2023 潢川县三模)《新全球通史》写道:20世纪70年代,日本公司充分利用了接受过高级训练和良好教育的劳动大军,把经济资源投向如内存芯片、液晶显示器和光盘驱动器等产品,到了80年代,日本似乎要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由此可知,当时日本的成功得益于( )
A.美国的扶植政策 B.区域组织的建立
C.多极趋势的凸显 D.产业的升级改造
【考点】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的同时,利用了接受过高级训练和良好教育的劳动大军,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完成产业的升级改造,最终成为经济强国,D项正确;美国的扶植政策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题干没有提及区域组织的建立,排除B;多极趋势的凸显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题干没有涉及,与日本经济发展不符,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6.(2023 高新区)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对于西方的“福利国家”认识正确的是( )
A.有效解决分配不平等问题
B.是广大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C.只会导致社会负担的加重
D.利于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考点】西方福利制度.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制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建立“福利国家”的原因是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和统治,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建立起了“福利国家”,B故符合题意;题干主要强调“福利国家”是广大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未体现有效解决分配不平等问题,未涉及只会导致社会负担的加重,排除AC;“福利国家”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制度,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对于西方的“福利国家”认识正确的是是广大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7.(2023 镇平县)如表是根据《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资料》绘制的苏俄部分经济建设指标在世界和欧洲的排名表,对表格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l
A.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苏联模式的确立,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位
C.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斯大林模式;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模式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苏联模式的确立促进了苏联工业的迅速发展,使苏联工业产值在1937年跃居世界第二,故选项B符合题意;1928年﹣1937年是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时期,排除选项A;1937年苏联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排除选项C;苏联在经济建设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排除选项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模式的相关史实。
8.(2023 桐柏县一模)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这段话强调了( )
A.斯大林的功绩 B.苏联的军事实力
C.苏联建设成就 D.苏联模式的两面性
【考点】斯大林模式.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解答】“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反映了斯大林的苏联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军事的的快速发展,使苏联成为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说明斯大林模式没有尊重客观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因此这段话强调了苏联模式的积极作用和弊端,符合D苏联模式的两面性。ABC只体现了材料中的前半句话,没有提到材料中所说“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因此ABC过于片面,故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苏联模式的评价,需要学生理解材料的主旨意思,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9.(2023 中原区)构建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如图时间轴所表现的主题是( )
A.亚非拉国家新发展
B.非洲摆脱殖民主义的枷锁
C.社会主义的新变化
D.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大扩张
【考点】非洲独立运动;亚非万隆会议;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亚非拉国家新发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时间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出现了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这些新独立的亚洲和非洲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如: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这一时期,亚非拉国家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取得独立。如:1959年,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60年,出现了“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故题干时间轴所表现的主题是亚非拉国家新发展,A项正确;古巴和巴拿马是拉丁美洲国家,而不是非洲国家,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无关,排除C项;题干体现了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大扩张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时间轴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非拉国家新发展的相关史实。
10.(2023 洛宁县二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拉美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纳米比亚独立 D.埃及华夫脱运动
【考点】非洲独立运动.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非洲独立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
【解答】据所学知,拉美独立运动发生在19世纪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在1857﹣1859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埃及华夫脱运动发生在一战结束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相关史实,特别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的标志性事件。
11.(2023 鲁山县一模)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该《宣言》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考点】非洲独立运动;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以题干信息为依托,考查二战后亚非拉奋起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人民奋起抗争,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该《宣言》出台的主要原因是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亚非拉美的奋起的相关史实以及影响。
12.(2023 镇平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问题是由发生,主要担负解决上述问题、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考点】联合国的成立.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人们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有资料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了40%,联合国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为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要担负解决题干所述问题、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A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是一个军事政治组织,排除C项;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集团,是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国际组织,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联合国的相关史实。
13.(2023 内黄县二模)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叙利亚发生地震,联合国启动土叙震后紧急救援行动,呼吁叙利亚冲突各方立刻实现停火,以帮助对地震地区的灾民运送救援物资,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叙利亚人道主义局势。材料体现联合国的作用是( )
A.阻止局部热战的发生 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促成国际之间的合作 D.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
【考点】联合国的成立.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联合国的成立。理解联合国的作用。
【解答】材料中“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呼吁叙利亚国内冲突各方立刻实现停火,以帮助对地震地区的灾民运送救援物资”和“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叙利亚人道主义局势”,这体现了联合国是集体应对全球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B符合题意;A不是联合国的作用,CD与材料描述不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联合国的作用。
14.(2022 西华县二模)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全世界都对此高度关注。在新冠病毒肆虐之时,中国再次向全球证明并没有辜负世界的期待。据环球网消息,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疫情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性体育盛会。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B.中国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中国积极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考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影响力的提升。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提高。
【解答】“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疫情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性体育盛会”反映了中国防疫措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举办全球性体育盛会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的国际影响力,这些都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反映。
故选:C。
【点评】理解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和影响。
15.(2023 镇平县)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阻止单极霸权的形成,为一个更具合理性更为平衡的世界新格局提供建设性力量。由此可知( )
A.终结了美国霸权主义 B.消除了世界各国矛盾
C.有利于维护世界稳定 D.制止了所有地区冲突
【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解答】由材料“为一个更具合理性更为平衡的世界新格局提供建设性力量”可知,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稳定,C项符合题意;“终结了”“消除了”“制止了所有地区冲突”说法都太过绝对,排除ABD三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推动力量。
16.(2023 郏县一模)世界多极化发展,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这一发展( )
A.提高了各国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
B.避免了地区军事冲突和宗教矛盾
C.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和关税冲突
D.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多极化不能提高各国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多极化不能避免地区军事冲突和宗教矛盾,排除B项;题干与世界贸易无关,排除C项;由材料“世界多极化发展,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可知,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17.(2023 封丘县三模)与2000年相比,2009年底,新兴经济体九国与西方七国的GDP比值从14%增长为36%;金砖四国的GDP占美国GDP的比重,分别从12.2%、2.6%、6.8%、4.7%上升到36.3%、12.3%、11.6%、8.6%。据此可知(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逐渐加强
B.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主力
C.世界各国经济实力趋于平衡
D.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
【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解答】由材料信息可知,新兴经济体与西方发达国家的GDP差距在不断缩小,这说明新兴经济体、区域组织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这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A项正确;C项符合题意;“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主力”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世界各国经济实力趋于平衡”表述错误,排除C项;“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史实及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18.(2022 中原区)2022年,“水立方”惊喜变身为“冰立方”成为冰壶的重要赛场,利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取代传统冷媒氟利昂,还实现制冰过程中余热全部回收利用。这体现了( )
A.安全办赛、国际合作 B.科技节能、绿色奥运
C.5G共享、智慧观赛 D.运动科技、智能防疫
【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技节能、绿色奥运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材料可知,这讲述的是冬奥会。据材料“利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取代传统冷媒氟利昂,还实现制冰过程中余热全部回收利用”可知,这体现了科技运用其中实现了节能环保,B项正确;“安全办赛、国际合作”“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智能防疫”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排除AC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技节能、绿色奥运的相关史实。
19.(2023 淇县二模)从1977年开始,法国女性去工作不再需要经过其丈夫许可。在共产主义国家,女性更容易进入医学界,但男性在国家官僚机构中占主导地位。在实现大致平等的方面,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女性最成功,在地中海地区则恰恰相反,传统的偏见在那里仍难以克服。由此可见,世界女性地位的提升( )
A.具有地区性差异 B.受社会制度严重制约
C.受经济条件支配 D.过程充满着艰难曲折
【考点】妇女地位的提高.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女性地位的提升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法国女性去工作不再需要经过其丈夫许可。在共产主义国家,女性更容易进入医学界,但男性在国家官僚机构中占主导地位。在实现大致平等的方面,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女性最成功,在地中海地区则恰恰相反,传统的偏见在那里仍难以克服”可知,不同地区的女性地位提升是不同的,这说明,世界女性地位的提升具有地区性差异,A项正确;法国和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均是资本主义国家,两者之间也有差异,因此,说受社会制度严重制约是不成立的,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地区差异,没有涉及受经济条件、过程,排除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女性地位的提升的相关史实。
20.(2023 罗山县二模)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每一个10年都比前一个10年气温更高,2010年至2019年是自19世纪有全球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时期。为此,世界各国应该( )
A.放缓发展速度 B.推广清洁能源
C.控制人口增长 D.加大经济合作
【考点】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目内容可知,面对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世界各国应该推广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共同守护地球家园,B项符合题意;放缓发展速度说法错误,排除A项;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大经济合作与抑制全球变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两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二.材料题(共4小题)
21.(2023 虞城县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著《杜鲁门回忆录》,以电文、信件、档案、笔记,谈话记录为依据,张扬了杜鲁门在任时的美国政策和观点 沈志华等著《冷战启示录》,从中国视角发掘大量史料,对历史重新描述,提出,要防止“新冷战”,必须注意国家的一举一动可能带来的长远后果
材料二:无论世界形势如何演变,亚太经济韧性好、动力强的优势不会改变。要坚持向前看、朝前走,反对歧视性、排他性做法。以意识形态划线、搞地缘政治小圈子,终究是没有前途的。亚太地区不能也不应该回到冷战时期的对立和割裂状态。
——摘编自习近平《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1)初三一班拟开展“‘冷战’的起源”项目式学习,请依据材料一,结合项目式学习探究的需要,对两本著作进行简要分析。
(2)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拟组织图片展览,请为他们提供相关历史遗迹的图片一例,写出该历史遗迹的名称。
(3)综上,请你谈谈该项目式学习的价值或意义。
【考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答案】(1)《杜鲁门回忆录》是杜鲁门主义的体现,其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谋求世界霸权;《冷战启示录》是从中国视角反思冷战,防止“新冷战”的发生。
(2)图片:
名称:柏林墙。
(3)意义:启示人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意识形态对立,加强协商合作等。
【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冷战政策、史料的分类、冷战的启示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张扬了杜鲁门在任时的美国政策和观点”结合所学可知,杜鲁门著的《杜鲁门回忆录》是杜鲁门主义的体现,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谋求世界霸权,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从“从中国视角发掘大量史料……要防止‘新冷战’”可知,《冷战启示录》是从中国视角反思冷战,目的是为了防止“新冷战”的发生,体现了我国以史为鉴,谋求和平发展的大国担当。
(2)根据所学分析材料可知,本次项目的主题是冷战,因为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可以选定柏林墙作为图片展览。
(3)根据材料二中的“亚太地区不能也不应该回到冷战时期的对立和割裂状态”,结合所学可知,本次项目式学习回顾了冷战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启示人们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意识形态对立,号召人们加强协商合作,坚持向前看、朝前走,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故答案为:
(1)《杜鲁门回忆录》是杜鲁门主义的体现,其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谋求世界霸权;《冷战启示录》是从中国视角反思冷战,防止“新冷战”的发生。
(2)图片:
名称:柏林墙。
(3)意义:启示人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意识形态对立,加强协商合作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冷战政策、史料的分类、冷战的启示等知识。
22.(2023 长垣市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1985年,全世界共发生了300多起局部冲突和战争。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由战后初期的60%下降到23%。1981﹣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年增长率分别为5.1%、3.1%、2.2%、1.8%。 ……双方不信任竟发展到1983年苏联把韩国一架偏离航道的民航客机当作从事间谍活动的军机而击落。
——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之间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困境之殇与中国方案》
(1)据材料一,归纳冷战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存在的问题。
(3)综上所述,面对冷战的教训和当今全球治理问题,我国提供了什么中国智慧和方案?
【考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答案】(1)局部冲突和战争频繁,国民生产总值下降,抑制了经济的发展,信任危机加深。
(2)强权政治;资本失衡;贫富分化;民主失真,导致动乱;生态失衡。
(3)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析】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冷战的影响、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存在的问题、当今全球治理问题等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1945—1985年,全世界发生了300多起局部冲突和战争”可知局部冲突和战争频繁;由材料一“由战后初期的60%下降到23%年增长率分别为5.1%,3.1%,2.2%,1.8%。……双方不信任”可知,国民生产总值下降,抑制了经济的发展,信任危机加深。
(2)根据材料二“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可得出强权政治和资本失衡;根据材料二“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之间贫富失衡问题严重”可得出存在贫富分化;根据材料二“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可得出民主失真,导致动乱;根据材料二“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可得出生态失衡。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为此,面对冷战的教训和当今全球治理问题,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智慧和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
(1)局部冲突和战争频繁,国民生产总值下降,抑制了经济的发展,信任危机加深。
(2)强权政治;资本失衡;贫富分化;民主失真,导致动乱;生态失衡。
(3)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其中冷战和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多记忆相关史实。
23.(2023 修武县一模)如图是联合国大会第62﹣75届(部分)会议主题,请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会议 我们的 家园
75届(2020﹣2021) “我们想要的未来,我们需要的联合国:重申我们对多边主义的集体承诺——通过有效的多边行动……”
73届(2018﹣2019) “致力于使联合国与所有的人民息息相关:全球领导和责任分担,促进建设和平、公平、可持续发展社会”
71届(2016﹣2017) “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推动变革我们的世界”
167届(2012﹣2013) “通过和平手段调节或解决国际争端或局势”
64届(2009﹣2010) “有效应对全球危机:加强多边主义和文明间对话,以促进国际和平、安全与发展”
62届(2007﹣2008) “应对气候变化”
【考点】联合国的成立.
【答案】观点:联合国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者。论述: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了国际合作与发展。近年来,联合国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缓和国际进展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危机等方面进行积极协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所以,联合国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者。
【分析】本题考查联合国的相关内容,解答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解答】本题可以从主题与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角度去提炼观点,如观点为联合国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者,然后围绕这一观点用具体史实进行论述,如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了国际合作与发展。近年来,联合国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缓和国际进展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危机等方面进行积极协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所以,联合国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者。
故答案为:
观点:联合国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者。论述: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了国际合作与发展。近年来,联合国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缓和国际进展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危机等方面进行积极协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所以,联合国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对联合国的全面认识。
24.(2023 长垣市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威尔逊政府发动了从1917﹣1933年的“冷战”。虽然这里没有军事对抗、武装对峙和军备竞赛,但一些基本要素已经存在:猜疑、互相误解、反感、畏惧、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外交孤立。20世纪30年代,出于发展双方经济的需要,美苏围绕两国的历史债务问题展开谈判,最终达成相关协议,并在1933年正式建交。
——摘编自[美]唐纳德 E.戴维斯等《第一次冷战:伍德罗 威尔逊对美苏关系的遗产》
材料二:冷战时代确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大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冷战的全球化促成和加剧了世界政治中一大看似矛盾的状况—两极化与多极化并存。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苏关系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影响。
(3)综上所述,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对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启示。
【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答案】(1)变化:从敌视到建立外交关系。
(2)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两极化与多极化并存。
(3)启示:国与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减少对抗,用和平的方式处理争端,促进共同发展。
【分析】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20世纪前期美苏关系的演变历程、冷战的影响及对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启示等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美国威尔逊政府发动了从1917﹣1933年的‘冷战’……猜疑、互相误解、反感、畏惧、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外交孤立。20世纪30年代,出于发展双方经济的需要,美苏围绕两国的历史债务问题展开谈判,最终达成相关协议,并在1933年正式建交”可知,美苏关系从敌视到建立外交关系。
(2)由材料二“冷战时代确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大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冷战的全球化促成和加剧了世界政治中一大看似矛盾的状况—两极化与多极化并存”并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两极化与多极化并存。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国与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减少对抗,用和平的方式处理争端,促进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
(1)变化:从敌视到建立外交关系。
(2)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两极化与多极化并存。
(3)启示:国与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减少对抗,用和平的方式处理争端,促进共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冷战是考查的重点知识,掌握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其主要表现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