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2课时)
第4节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
他们为生存而获取能量,能量在细胞里流转激荡!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课件
光合作用概述
光合作用
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O2的过程。
化学反应式:
光能
叶绿体
CO2 + H2O (CH2O)+ O2
①场所:叶绿体 ②动力:光能 ③原料:CO2和H2O
④产物: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和O2
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光合作用的原理
叶绿体如何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如何将化学能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来自原料中的H2O还是CO2?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
科学家发现,甲醛对植物有毒害作用,而且甲醛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糖。
19世纪末
CO2
O2
C + H2O
甲醛
(CH2O)
糖类
1928年
CO2 + H2O → O2 + H-CHO(甲醛)→ (CH2O)
?
毒害
思考·讨论: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
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
1937年
绿叶
加入铁盐
或其他氧化剂
研磨过滤
遮光
离体叶绿体悬液
[悬浮液中有H2O,无CO2]
离体叶绿体悬液
[悬浮液中有H2O,无CO2]
无气泡产生
有气泡(O2)产生
希尔(R.Hill)--- 英国植物学家
1、希尔的实验说明水的光解产生氧气,是否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都来自水?
思考·讨论: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
2、希尔的实验是否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
不能说明。希尔反应仅说明了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该实验没有排除叶绿体中其他物质的干扰,也并没有直接观察到氧元素的转移。
希尔反应是将离体叶绿体置于悬浮液中完成的,悬浮液中有H2O,没有合成糖的另一种必需原料CO2,因此,该实验说明水的光解并非必须与糖的合成相关联,暗示着希尔反应是相对独立的反应阶段。
思考·讨论: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
讨论:分析鲁宾和卡门做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源于水,而并不来源于CO2。
1941年
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 美国科学家
思考·讨论: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
讨论:尝试用示意图来表示 ATP的合成 与 希尔反应 的关系。
1954年
阿尔农(D.Arnon)--- 美国科学家
在光照下,向离体的叶绿体悬液中加入ADP、Pi等物质,会产生ATP。
1957年,他发现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希尔反应)相伴随。
H2O O2 + NADPH + 能量
光照
叶绿体
ADP + Pi → ATP
思考·讨论: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
20世纪40年代
卡尔文(M.Calvin)--- 美国科学家
用小球藻做实验:放射性14C标记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碳的去向,称为卡尔文循环。
0
(14CH2O)
14CO2
214C3
C5
0
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合作用中 氧气的产生 和 糖类的合成 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
光合作用过程根据是否需要光能,概括地分为2个阶段:
(1)光反应 阶段;(2)暗反应(碳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视频
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反应阶段
4H+ +4e-
电子传递
ATP
①顺电化学质子梯度移动
②ATP合成酶
+4NADP+ → 4NADPH
还原型辅酶II
氧化型辅酶II
2H2O → O2+4H++4e-
光解
水的光解:
2H2O → O2+4NADPH
光能
ATP的合成:
ADP+Pi+光能 → ATP
酶
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条件:光、色素、酶、水
能量转化:光能 转化为活跃的 化学能 储存在ATP和NADPH中。
水分解为氧和H+的同时,叶绿体夺去2个电子。电子经传递,可用于NADP+和H+结合形成NADPH。
光合作用的原理
暗反应阶段
CO2的固定:
CO2 + C5 → 2C3
酶
C3的还原:
2C3(+ATP+NADPH) → (CH2O)+C5
酶
场所:叶绿体的基质中
条件:多种酶、ATP、NADPH
能量转化: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0
14CO2
C5
能量
+
H
ATP
ADP+Pi
酶
NADPH
NADP+
酶
(14CH2O)
0
酶
214C3
卡尔文循环
C3是指3-磷酸甘油酸;C5是指核酮糖-1, 5-二磷酸(RuBP)。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部分是淀粉,还有一部分是蔗糖。蔗糖可以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物各处。
光合作用的原理
趁热打铁
图中阶段Ⅰ是 光反应 阶段,在叶绿体 类囊体薄膜 上进行;阶段Ⅱ是 暗反应 阶段,在叶绿体 基质 中进行。
A是H2O,B是O2,C是[H],D是ATP,E是CO2,F是C3,G是(CH2O)。
光合作用的原理
思考·讨论
光合作用原料中各元素的去向
6CO2+12H2O C6H12O6+6H2O+6O2
光能
叶绿体
C元素:CO2中的C全部转移到糖类物质中
O元素:CO2中的O有一部分转移到糖类物质中,另一部分转移到产物H2O中。原料H2O中的O全部转移到O2中。
H元素:原料H2O中的H有一部分转移到糖类物质中,另一部分转移到产物H2O中。
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光合作用的原理
思考·讨论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光反应 暗反应
所需条件 必须有光,水、色素和酶 有光或无光均可,CO2、多种酶
进行场所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叶绿体的基质中
物质变化 ① 水光解为O2和H+ ② ATP和NADPH的合成 ① CO2的固定
② C3的还原
③ ATP和NADPH的分解
能量转化 光能 转化为 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① 物质联系: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供暗反应C3的还原,而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了ADP、Pi和NADP+。 ② 能量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原理
思考·讨论
外界条件突然改变,NADPH、C5、ATP等物质的变化规律
条件 C3 C5 NADPH和ATP (CH2O)合成量
光照强度由强到弱,CO2供应不变 增加 减少 减少 减少
光照强度由弱到强,CO2供应不变 减少 增加 增加 增加
CO2量由充足到不足,光照不变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CO2量由不足到充足,光照不变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例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
2NH3+3O2 2HNO2+2H2O+能量
硝化细菌
2HNO2+O2 2HNO3+能量
硝化细菌
6CO2+6H2O C6H12O6+ 6O2
能量
化能合成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自养与异养生物
例如:人、动物、真菌及大多数的细菌。
光能自养生物(如绿色植物、蓝细菌)
化能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
以光或化学能为能源,以CO2和H2O(无机物)为原料合成糖类(有机物)。
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硝化细菌
铁细菌
硫细菌
A. 结果:物质A和物质B都是氧气
B. 结果:物质A和物质B均无放射性
C. 结论:物质A和物质B的分子量之比为9∶8
D.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
小试牛刀
1、用同位素18O分别标记二氧化碳和水,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就实验结果、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C
2、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A. 光反应的发生依赖叶绿体中的色素
B. 暗反应的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C. 暗反应中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5→(14CH2O)
D. 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是光能→ATP和NADPH中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3、适宜环境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与NADPH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 五碳化合物增多,NADPH减少 B. 五碳化合物增多,NADPH增多C. 五碳化合物减少,NADPH减少 D. 五碳化合物减少,NADPH增多
C
小试牛刀
第5章 第4节
下节课继续学习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