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1 12:4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如何读懂诗歌?
古典诗歌阅读鉴赏的难点
1.诗歌本身原因:语言凝练跳跃,常用倒装,意象有丰富的内涵,表达技巧繁多等。
2.学生原因:
不会进行教材迁移,积累少,视野窄
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不健全、零碎
做题多而烂,习题重复,复习低效
读诗歌方法错误,不能抓住诗歌重点难点
答题缺乏逻辑、步骤,书写不规范
1.六读并举:读诗人,读标题,读诗句,读注释,读选项,读题干。
2.准确判断表达技巧,推敲甄别。
3.诗歌题材分类: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4.审读题目,确定思考方向;精准作答,力求规范详尽。
诗歌阅读方法指导
六读并举
读诗人,读标题,读诗句,
读注释,读选项,读题干。
初读读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选自宋诗《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
考查点:内容理解、分析鉴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6分)
2021全国甲卷古典诗歌出题素材及考查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 ② ,出山犹带骨毛清 ③ 。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① 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 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 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6分)
1、标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和:指奉和、应和或唱和。和诗的要求:和诗是在对方写一首诗的前提下,写一首有关联的诗相答,可以意思相近,也可以相反。
在格式上,和诗大致有以下4种方式,难度依次递增: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一读标题:提纲挈领摄诗魂
对接教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酬赠诗的针对性很强,其酬答唱和从不同侧面反映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理想和内心情感。 一般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意的表达。 内容 内容多为送亲别友、寄远怀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②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③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④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特点是常用比兴手法,表达委婉曲折。
①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对方的感情 。
②比喻。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委婉表达自己的意图。③想象。想象对方的生活情景,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如《寄江州白司马》
标志 ①从题目上来看,有“酬”“和”“赠”“次韵”“答”等字眼。②或表谢意(含婉拒)情感,或表深情,或表干谒,或表心志。 情感 ①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 ②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题赠诗。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的题赠表示对晚辈或下级的关怀、奖励、勉励的题诗、赠诗同窗好友、亲人之间互赠互题,以共勉共励或寄托友情、亲情。 考情 回顾 (1)2020全国卷I《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唐] 陆龟蒙) (2)2013年新课标Ⅱ:《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宋]朱熹) (3)2013年重庆卷:《鹧鸪天·酬孝峙》([清]钱继章) (4)2012年北京卷:《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清]顾炎武) 酬答唱和诗
酬赠诗的鉴赏
1.了解背景 诗人的生活环境会影响其思想感情,时代风貌会影响诗人的情感,创作背景对理解思想情感也至关重要,这些必然会在诗作中直接或间接地流露出来。了解诗人朋友交往的缘由,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特别注意原诗后面的注释。
2.分析标题 诗歌的题目,有的有标志词“酬、和、赠、次韵、答”,有的词带有一定的情感,如“怀、思、送、寄、答”等词,这些词往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3.领悟情语 ①直接找出显性“情语”,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
②细心寻找隐性“情语”,即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需要引起注意。
③明确“情语”出现的位置。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在中间及小序中;隐性“情语”一般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4.揣摩景语 ①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进而把握情感: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②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③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5.推断典故 把握典中情要注意“两面”情感:“一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
6.辨析手法 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能研读出比兴之外的深意。
【南丰先生】指曾巩,字子固,江西抚州南丰人,出生于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曾巩18岁时(1037年),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此后,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庆历七年(1047年),其父去世,只好辍学回归故里,侍奉继母。曾巩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
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
出山:此指曾巩出仕官场。东晋谢安曾退职在东山隐居,后复出任职(见于《晋书·谢安传》)。后以“出山”指出来做官,也泛指出来担任某种职务,从事某项工作。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元祐初年,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亦能作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
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尧俞、孙觉等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四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陈师道到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不久复职,调颍州教授。当时苏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但苏轼不以为忤,仍然对他加以指导。
二读诗人:知人论世功夫深
绍圣元年(1094年),他被朝廷目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他家境贫寒,但仍专力写作,欲以诗文传于后世。元符三年(1100年),启用为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书省正字,未上任,即于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廿九(1102年1月19日)病逝,年四十九。
陈师道日常生活拮据困窘,甚至穷到无力养家的地步,不得不让妻子带着三个孩子投奔岳父。《送内》《寄外舅郭大夫》《东阿》《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别三子》《示三子》等诗篇描写了与亲人“贫贱离”的痛苦。
诗题释意:做诗酬和南丰先生(曾巩)复出任官。
三读诗句:疏通句意,存疑最可贵
侧径:指狭窄的路。南朝宋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唐岑参《赴犍为经龙阁道》诗:“侧径转青壁,危桥透沧波。”宋陈师道《晚望》诗:“称目有佳思,侧径无好步。”
篮舁:即“篮舆”,指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也说古时一种竹制的坐椅。《晋书·孝友传·孙晷》:“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持。” 宋·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首联解析: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
两眼明:指双眼清澈明亮,目光澄明。
出山:指从山里出来。此言南丰先生复出从官。
犹带:指仿佛还带着。
骨毛轻:即“毛骨轻”,指身上的毛发和骨头都变得轻灵舒畅,意指神清气爽,超然脱俗。宋冯时行《友人惠酒殊佳用清光滑辣四字为韵以谢》:“一饮肺肠润,再饮毛骨轻。何必跨茅龙,超然欲遐征。”宋易少夫人《临江仙·咏熟水》:“此中端有淡交情。相如方病酒,一饮骨毛轻。” 宋梅尧臣《九月五日得姑苏谢学士寄木兰堂官酝》:“一饮为君醉,谁能解吾酲。吾酲已不解,百日毛骨轻。”
首联解析: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
首联释意:南丰先生您坐着竹轿,从狭窄的田园山路里走出来,复仕从官。心清似水,目光清澈明亮,超然脱俗,仿佛仙风道骨一般。
白云:用白云的舒卷自如、闲逸孤高表达对超脱自由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笑我:指嘲笑曾巩,隐逸生活不能有始有终,出山为官。
还多事:指还有很多的俗事,未能摆脱红尘。
流水随人:指山涧流水陪伴曾巩出山。
合有情:指应该有情有义,对曾巩恋恋不舍。合,应当,应该。
颔联解析: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颔联释意:天边的白云在笑南丰先生隐居时还记挂尘世俗事,相伴多年的山间流水一路送先生出山,脉脉含情,恋恋不舍。
不及:指比不上,不如。
鸟飞:指鸟儿在天上飞来飞去。
浑自在:完全自由自在。浑,指完全。
羡他:指羡慕、称赞他。羡,指羡慕、称赞。
僧住:高僧居住山间,终生不入尘世,没有烦恼。
便平生:便是这一生的志趣、向往。
颈联解析: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颈联释意:(南丰先生)您终究不如鸟儿一样完全自由自在,只羡慕能像僧人一样,有一处清幽的住所,终生隐居清修。
未能:指不能。
与世:指和凡尘俗世。
全无意:指没有一点留恋之意。
起为苍生:指出仕从政做官。苍生:指天下百姓。此言南丰先生复出是为家国百姓。
试一鸣:指做出惊人的政绩。此处化用典故“一鸣惊人”,《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尾联解析: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尾联解析:南丰先生您因为不能全然忘怀世事,只顾着自己享受林泉之乐,因而您被国家起用,为社稷苍生计,立志要在政坛上大有作为。
综合诗意
诗题释意:做诗酬和南丰先生(曾巩)复出任官。
首联释意:南丰先生您坐着竹轿,从狭窄的田园山路里走出来,复仕从官。心清似水,目光清澈明亮,超然脱俗,仿佛仙风道骨般一般。
颔联释意:天边的白云在笑南丰先生隐居时还记挂尘世俗事,相伴多年的山间流水一路送先生出山,脉脉含情,恋恋不舍。
颈联释意: (南丰先生)您终究不如鸟儿一样完全自由自在,只羡慕能像僧人一样,有一处清幽的住所,终生隐居清修。
尾联解析:南丰先生您因为不能全然忘怀世事,只顾着自己享受林泉之乐,因而您被国家起用,为社稷苍生计,立志要在政坛上大有作为。
四读注释:披沙拣金知本心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 ② ,出山犹带骨毛清 ③ 。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
① 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
② 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 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注释常见的有三种
(1)关乎诗人和写作背景;
(2)关乎偏僻字词和句意;
(3)关乎用典和诗人情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答案】C【解析】颈联“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释意为:(南丰先生)您终究不如鸟儿一样完全自由自在,只羡慕能像僧人一样,有一处清幽的住所,终生隐居清修。
五读选项:结合诗句辨析正误

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6分)
六读题干:精准作答要详尽
【答案】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执行细则:
(1)关键词(2分)。答出关键词“兼容”“不对立”“不矛盾”“不冲突”“共存”等词语的,给2分。
(2)分析说明(4分)。围绕题意论述,层次分明,语句通顺,内容完整,根据达到程度酌情給3-4分;围绕题意论述,有层次,语句比较通顺,内容有合理性,根据达到程度酌情给1-2分;与题意或诗歌无关的论述,给0分。
诗歌中的古人“仕”“隐”关系简析
1.向往仕途,隐中待仕;或以隐求仕,走“终南捷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时仕时隐,半仕半隐;或倦于仕途,向往归隐:“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岳飞《小重山》)
3.仕而后隐,功成身退;厌倦官场,急流勇退:“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李商隐《安定城楼》);“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
4.热爱隐逸,拒绝出仕,寄情山水,傲啸烟霞:“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代林逋《山园小梅》)
5.求仕不得,欲隐不甘:“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陆游《秋兴》);“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