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_不列颠尼亚》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别了_不列颠尼亚》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2 19: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 香 港 会 展 中 心 香 港 维 多 利 亚 港 夜 景 香 港 中 环 夜 景香 港 迪 斯 尼 乐 园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1841年1月26日: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
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
整。?
1842年8月29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
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
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
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
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
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香 港 坎 坷 的 历 史1982年9月:
中英关于香港地位的谈判,在邓小平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
尔夫人之间进行。 邓小平态度坚决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主权的
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
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本岛、九龙,否则,任
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
世界人民交待。”邓小平的话,令当时有着“铁娘子”之称的英
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这位中国的“钢汉子”面前,低下了头。
1984年12月19日: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
行“一国两制”制度。 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香 港 回 归 场 面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新华社记者周树春
等四人由此写了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了查
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参加中英交接仪式并与末代港督彭定
康离开香港的具体情况。
这篇新闻特写,通过对告别仪式的现场描述和156年
的沧桑回顾,体现出香港回归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作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录,这篇报道笔法灵活,
感情深沉,语言精当,内涵丰富,是一篇新闻特写的佳
作。 写 作 背 景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新闻消 息通 讯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主要的特征:
用事实说话 新 闻 知 识 积 累A、新闻的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结语。B、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中必不可少的,
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特写要求用类似于电影“ 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文体。
特写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新 闻 特 写 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报道了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王子查尔斯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事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欣喜之情。 1、文章报道了什么事件,表达了中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整体感知 香港 维多利亚港2、 本文正文由的哪几个部分组成:1、导 语
(第1段)2、主 体
(2—10段)3、结 语
(11段)导语(第1段)研 习 文 本3、用一句话来概括第1段: 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A、体会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修饰“英国米字
旗”的作用。 英国米字旗在属于中国领土的香港上空飘扬一百五十多年,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交代香港沦为英租界的屈辱历史。强调英国殖民统治将彻底结束,香港将回归这一历史事实。B、用“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
游轮”修饰“不列颠尼亚号”的作用? 交代英国对香港施行殖民统治的末任港督,他的离港意味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香港从此回归祖国。C、“这是英国撤离香港是最后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研 习 文 本 本文报道的是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含有具体时间的句子,并且根据这些时间概括文中选取了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事件。(2-10小节)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选取了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研 习 文 本第一场景:
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
降下港督旗帜。(第3段)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第二场景:
6月30日下午6时15分至7点4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
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
(第5、6、7小节)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陨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4、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但又是在蒙蒙
细雨中?研 习 文 本“蒙蒙细雨”对“告别”的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第三场景:
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
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8小节)第四场景:
7月1日零点40分,在中国南海,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10小节)5、文中三次写到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第一次降旗——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
这标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研 习 文 本第二次降旗——港岛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平时,这一次降
旗是很平常的,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常大。
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
母亲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帜。
它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
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这篇新闻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适当地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①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港督的建筑,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合作学习 文本探究 ②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平实的语言,对比的鲜明,其中饱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
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合作学习 文本探究 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忘记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作者心中,人民心中,
都是感情澎湃。这种感情,通过精确地记录
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语言含蓄,很
有分寸。  ④从1841年1月23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合作学习 文本探究
结束语:(第11段)
准确记载了英对港岛殖民统治的时间,
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 研 习 文 本6、“156年5个月零4天”这个精确的数字意味着什么?7、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
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
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
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研 习 文 本 一方面,字面上看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
乘坐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
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
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
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为标题的含义?合 作 探 究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中国收回香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1、香港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收回香港完全符合国际法,是
正义之举,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承认。 2、70年代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突破性进展,与英国关系的
改善,为中英和平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条件。 3、“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找到了一条切
实可行的途径,为和平方式收回香港提供了制度、法律和政
策保证。 4、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是我们能
够以和平方式收回香港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拓 展 延 伸 小结:
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使人们多么激动,而却选择英方撤离这一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一事件放在深厚的历史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大家能否从文中找出意味深长的细节之处? 本文的细节之处非常多,重点讲解以下两处。? 1)、“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住 港 三 军 写一篇读后
感,语言要简洁,
能把感想写得有
理有据。课后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