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二(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各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某公园中的全部鸟
②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大豆、玉米、高粱及其无机环境
③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
④长江中的全部生物
⑤一片果园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
⑥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A.①⑤② B.③⑤⑥ C.①④② D.③④⑥
2.(2分)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的尿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可产生橘红色沉淀
B.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分别由四种核苷酸组成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变性的蛋白质依然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2分)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B.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②有关
C.③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④是大分子物质(如DNA)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据图完成第4﹣4小题。
甲、乙、丙、丁表示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4.(2分)以上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膜
5.(2分)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分泌需要消耗能量,故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胞吞过程涉及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需要载体协助
C.通过载体蛋白进行的物质转运不一定属于主动运输
D.小分子物质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
6.(2分)如图表示大棚栽种某植物时,测得的植物每日(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干重增加量与所控制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天温度为5℃时,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
B.白天温度为15℃时,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速率的2倍
C.该实验中昼夜温差越大,一天积累有机物越多
D.昼夜温度均为25℃时,植物生长速率最快
7.(2分)如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图1细胞对应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期是后期
C.图4中a对应图2;图4中c对应图1
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
8.(2分)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有全能性
B.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至子细胞
D.细胞凋亡对于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9.(2分)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或极体
B.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胞是丙图和丁图
C.甲、丙、丁图所示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
D.乙图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分子
10.(2分)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B.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会发生不均等分裂现象
C.精原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
D.精子的形成有变形过程,其本质是细胞的分化
11.(2分)如图甲是某雄性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其中③④为性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其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图乙表示该生物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比值变化.据图分析(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细胞可处于图乙CE段中的某个时期
B.图乙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C.在精子形成过程中,①②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D.图甲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1个染色体组
12.(2分)如图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某品种牡丹(2n=10)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一个花粉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花粉粒细胞)的部分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①中,细胞内中心体和DNA的数目加倍
B.图②中,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数变为0
C.图③中,可能发生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
D.图④或⑤中,每个细胞均含有1个染色体
13.(2分)用显微镜观察一个二倍体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整齐排列于赤道板上,则此细胞( )
A.正在着丝点分裂
B.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D.下一个时期会形成16条染色体
14.(2分)如图所示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c细胞中都有2条染色体,且都有染色单体
B.a、b、c细胞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
C.c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D.a细胞中有2个核DNA分子,b、c细胞中均有4个核DNA分子
15.(2分)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 )
A.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
C.浸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
D.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
16.(2分)如图为某个基因的部分片段,关于该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核酸水解能够产生7
B.若10作为模板链,则该片段的转录产物碱基序列为:CAGT
C.8的比例越大,DNA稳定性越强
D.DNA聚合酶作用于9处
17.(2分)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RNA具囊膜的冠状病毒,囊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图1是该病毒的结构,图2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进出细胞的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B.+RNA是翻译的模板,也是合成+RNA和﹣RNA的模板
C.新冠病毒RNA复制过程中既有氢键形成又有氢键断裂
D.合成结构蛋白、M酶的氨基酸都来自人体细胞
18.(2分)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甲基化可能影响生物体的相关性状
B.生物体的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9.(2分)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B.“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
20.(2分)以下选项涉及了基因和性状的相关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B.基因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也都是基因
C.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见,并且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
D.在遗传过程中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会连锁在一起传递
21.(2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变异类型。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图乙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C.图丙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图丁会导致基因重组
22.(2分)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B.b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a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23.(2分)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测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为有效的方法。科学家从化石中提取古生物DNA进行测序,揭示了现存人类与灭绝的古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
B.研究现存人类与灭绝的古人类DNA分子的相似度,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证据
C.现存人类与古人类在某些碱基序列的差异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亲缘关系远近的证据
D.不定向变异和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现存人类和已灭绝古人类的基因存在差异
24.(2分)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BB:Bb:bb=30%:50%:20%,则b的基因频率为( )
A.70% B.40% C.55% D.45%
25.(2分)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起到了选择作用
B.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青霉素的作用下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C.广泛使用青霉素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了新的物种
D.耐药性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10分)
26.(10分)据图回答(题中[]内填写图中指示结构的数字):
(1)含有遗传物质且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 ] 、[ ] .
(2)结构7的名称是 ,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膨胀状态的是[ ] .
27.(8分)图1为测定天竺葵呼吸和光合速率的装置(以容器中CO2的量作为指标),图2为利用该装置在光照适宜(0~40min光照条件,40~70min黑暗条件)、恒温条件下测得的该容器中CO2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用图1装置测定天竺葵植株的呼吸速率必须在 条件下,该装置 (需要、不需要)放置适量的NaOH溶液.
(2)图2中前30min(A~B)期间,叶绿体内产生大量的ATP (能、不能)用于叶肉细胞对镁离子的吸收;前30min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 μL L﹣1/min.
(3)0~40min(A~C)期间,影响天竺葵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4)30~40min(B~C)期间容器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28.(12分)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2中的B2C2形成的原因是 .E2F2段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 .
(3)图3细胞分裂的方式为 分裂,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 .
(4)图4处于 后期,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该时期的细胞名称是 .该图位于图1的 段.
(5)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 . 该生物体细胞中含 条染色体.
29.(10分)microRNA(miRNA)是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大约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短RNA分子,其虽然在细胞内不参与蛋白质的编码,但作为基因调控因子发挥作用,却影响了从发育到生理机能再到应激反应的大部分生物学过程。最近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遗传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发现了miRNA对靶基因的抑制位置。如图为发生在拟南芥植株体内的相应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是 (填序号)。
(2)图乙对应图甲中的过程 (填序号),RNA适于用作DNA的信使,原因是 。
(3)由miRNA的功能可推测,其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可能是使mRNA水解,导致其 ;或者不影响靶RNA的稳定性,但可阻止它们翻译成蛋白质,即发挥翻译抑制作用。
(4)图丙所示的DNA若部分碱基发生了变化,但其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其原因可能是 。
(5)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 。
30.(10分)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问题:
(1)如图甲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该病 (填“能”或“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因为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变异? 。该种变异具有的特点 、 (答两点)。
(2)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该动物体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乙所示,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 。
(3)图丙表示两种类型的变异。①属于哪种类型的变异: ,从发生的染色体种类来看,两种变异的主要区别是:①发生在 之间,②发生在 之间。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
(4)基因突变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即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在子一代中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
2023-2024学年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二(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解答】解:①某公园中的全部鸟,并不是种群和群落,①错误;
②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大豆、玉米、高粱,只涉及到该农田的部分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②错误;
③一块棉田中的所有蚜虫构成种群,③正确;
④长江中的全部生物涵盖了长江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一个群落,④正确;
⑤一片果园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没有包括该果园的全部生物,因此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⑤错误;
⑥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⑥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③④⑥。
故选:D。
2.【解答】解:A、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A错误;
B、RNA和DNA的空间结构虽不同,但它们的分子结构相似,分别由四种核苷酸组成,B正确;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碱基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构成了DNA的多样性,C正确;
D、变性的蛋白质肽键没有被破坏,依然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D正确。
故选:A。
3.【解答】解:A、①是染色质,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载体,能被碱性染料染色,A错误;
B、②是核仁,与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形成有关,而原核细胞没有核仁,B错误;
C、③是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正确;
D、④是核孔,是mRNA和某些蛋白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但是DNA不能通过,D错误。
故选:C。
据图完成第4﹣4小题。
甲、乙、丙、丁表示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4.【解答】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A正确。
故选:A。
5.【解答】解:A、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为生物大分,其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A错误;
B、生物大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胞吐,形成分泌泡与细胞膜融合,所以胞吐过程涉及囊泡与质膜的融合,但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
C、通过载体蛋白进行的物质转运不一定属于主动运输,也可能是协助扩散,C正确;
D、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A、图示曲线是每日(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干重增加量与所控制温度的关系,昼夜温度为5℃时,植物干重增加为0,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A错误;
B、昼夜温度为15℃时,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速率的2倍,B错误;
C、据图分析,白天恒定25℃时,植物干重增加量随夜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即实验中昼夜温差越大,一天积累有机物越多,C正确;
D、图中昼夜温差为25℃时,植物干重增加最快,生长速率最快,D错误。
故选:C。
7.【解答】解:A、图1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细胞中由于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A正确;
B、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3中BC段;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图2中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不能与图4中a对应,图1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不能与图4中c对应,C错误;
D、图4中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D正确。
故选:C。
8.【解答】解:A、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愈伤组织具有全能性,A错误;
B、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不变,B错误;
C、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至子细胞,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分配不均等,C错误;
D、细胞凋亡对于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A、根据丙的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因此图示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体细胞或精细胞,A错误;
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丁图和丙图,B正确;
C、甲、丙、丁图所示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乙图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A。
10.【解答】解:A、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A正确;
B、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现象,B正确;
C、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
D、精子的形成有变形过程,其形态改变属于细胞的分化,D正确。
故选:C。
11.【解答】解:A、图甲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可处于图乙CE段中的某个时期,A正确;
B、图乙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B正确;
C、在精子形成过程中,①②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正确;
D、图甲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2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D。
12.【解答】解:A、牡丹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无中心体,A错误;
B、②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期着丝粒不会分裂,B错误;
C、③中的染色质变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
D、图④中每个细胞均含有10条染色体,图⑤中每个细胞均含有20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该细胞有8条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这说明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又已知这些染色体并列于赤道板上,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A、此时着丝点没有分裂,A错误;
B、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错误;
D、该细胞下一个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16条,D正确。
故选:D。
14.【解答】解:A、a、b、c细胞中都有2条染色体,其中b和c都有姐妹染色单体,a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a、b、c细胞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
C、c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C正确;
D、a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有2个核DNA分子;b、c细胞中均有姐妹染色单体,均有4个核DNA分子,D正确。
故选:A。
15.【解答】解:A、实验证明RNA是TMV的遗传物质,不能加“主要”一词,A错误;
B、实验能证明RNA能进入烟草细胞,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B错误;
C、RNA在烟草细胞中进行RNA自我复制,C错误;
D、据图分析,水和苯酚能分离TMV的RNA和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16.【解答】解:A、核糖核酸水解形成核糖核苷酸,A错误;
B、10作为模板链,则该片段的转录产物碱基序列为:CAGU,B错误;
C、8表示G﹣C碱基对,之间含有2个氢键,则比例越大,DNA稳定性越强,C正确;
D、解旋酶作用于9处,DNA聚合酶形成磷酸二酯键,D错误。
故选:C。
17.【解答】解:A、新型冠状病毒进出细胞的过程涉及膜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A正确;
B、+RNA是翻译的模板,也是合成﹣RNA的模板,合成+RNA的模板是﹣RNA,B错误;
C、新冠病毒RNA复制过程中,核糖核苷酸通过氢键与RNA单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子链后再打开氢键,故复制过程中既有氢键的形成又有氢键的断裂,C正确;
D、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核酸等的原料都来自其宿主细胞,即人体细胞,D正确。
故选:B。
18.【解答】解:A、基因的甲基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体的相关性状,属于表观遗传现象,A正确;
B、基因与性状并非都是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有多对基因控制,如原发性高血压,B错误;
C、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
故选:B。
19.【解答】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癌症蛋白”为分泌蛋白,而分泌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癌症蛋白”是信息分子,由肿瘤细胞合成,作用于血管上皮细胞,响了血管上皮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使细胞向着肿瘤方向生长,B正确;
C、“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癌细胞具有无限制增殖的特点,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的过程中,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缩短,D错误。
故选:D。
20.【解答】解: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是基因,B错误;
C、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和多害少利性,C错误;
D、在遗传过程中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会连在一起传递,D正确。
故选:D。
21.【解答】解:A、图甲c片段重复,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A正确;
B、图乙为单条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B正确;
C、图丙为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
D、图丁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不会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D。
22.【解答】解:A、b属于杂交育种过程,能通过逐代自交能提高纯合率,A正确;
B、b属于杂交育种过程,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所以不能提高突变率,且杂交育种周期长,B错误;
C、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因为yR是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错误;
D、a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A。
23.【解答】解:A、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A正确;
B、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B错误;
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则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C正确;
D、不定向变异和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导致现存人类和已灭绝古人类的基因存在差异,D正确。
故选:B。
24.【解答】解:该种群中,基因型比率为:BB:Bb:bb=30%:50%:20%,则b的基因频率=bb的基因型频率Bb的基因型频率=20%50%=45%。
故选:D。
25.【解答】解:A、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耐药性的变异后,青霉素对其耐药性进行了选择,A正确;
B、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耐药性变异不需要青霉素的作用,B错误;
C、青霉素的广泛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进化,但是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
D、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10分)
26.【解答】解:(1)含有D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并且这两种细胞器能量转换有关.
(2)结构7的名称是高尔基体.液泡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膨胀状态.
故答案为:
(1)6 线粒体 4 叶绿体
(2)高尔基体 5液泡
27.【解答】解:(1)用图1装置测定天竺葵植株的呼吸速率时为避免光合作用对气体的影响,必须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同时该装置不需要放置适量的NaOH溶液.
(2)图2中前30min(A~B)期间,叶绿体内光反应产生大量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不能用于用于叶肉细胞对镁离子的吸收.前30min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3620﹣220+1200﹣220)÷30=146μL L﹣1/min.
(3)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可知,0~40min(A~C)期间,影响天竺葵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容器中的CO2含量.
(4)30~40min(B~C)期间天竺葵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所以容器内CO2含量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
(1)黑暗 不需要
(2)不能 146
(3)容器中的CO2含量
(4)天竺葵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
28.【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
(2)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其中B2C2段表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其形成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开到两个子细胞中.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
(3)由以上分析可知,图3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①和⑤在着丝点分裂之前是姐妹染色单体.
(4)图4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对应于图1的B1C1段.
(5)图5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因此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图5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
(1)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
(2)同源染色体分开到两个子细胞中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
(3)有丝 姐妹染色单体
(4)减数第一次分裂 2 初级精母细胞 B1C1
(5)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4
29.【解答】解:(1)真核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①为DNA的复制,②③为转录,④为翻译。
(2)图乙为翻译过程。对应图甲中的④,RNA适于用作DNA的信使,原因是能携带遗传信息,且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3)由miRNA的功能可推测,其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可能是使mRNA水解,导致其没有翻译的模板,不能进行翻译过程。
(4)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即使是DNA的部分碱基发生的改变,其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
(5)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DNA的复制。
故答案为:
(1)①②③
(2)④能携带遗传信息,且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3)不能进行翻译过程
(4)一个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或密码子的简并性)
(5)DNA的复制
30.【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是DNA复制时,其中的一个碱基对(T﹣A)被另一个碱基对(A﹣T)所替代而发生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能用显微镜观察,但是基因突变后血红蛋白的结构改变,进而导致红细胞形态变化,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
(2)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图乙细胞都有丝分裂的细胞,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3)图丙中的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属于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排列顺序和数目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
(4)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在子一代中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子二代中观察到隐性突变;子二代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的纯合子,子三代能分离得到显性纯合子。
故答案为:
(1)能 基因突变 答两点即可
(2)发生了基因突变
(3)基因重组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排列顺序
(4)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