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材中的考点:如何写演讲稿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课文典例
屠呦呦如何进行演讲?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去哪里?
——
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中推动文明的进步。
在治疗2020年爆发于中国武汉的“新冠” 疫情的过程中,中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许多优秀的中医人才正在尽自己的努力继承、发展并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医学这个瑰宝为全人类带来健康。
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一个中国本土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科学家,她的名字叫做——屠呦呦。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药学家)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的颁奖词
屠呦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屠呦呦,女,汉族,药学家,于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科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拉斯科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该奖项于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获得荣誉
2018年改革先锋奖
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
2019年共和国勋章奖、
“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01
人物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
02
人物风骨: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人物
风采
03
人物贡献: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
整体把握
本文作为演讲稿,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在开篇综述部分,阐明了继承中医药精髓,提取出了青蒿素,并表达了对评委会、中国同事、国际友人的感谢,同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医等的研究,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然后从五个角度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其中在“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作者重点提到受《肘后备急方》启发,采用了低温提取的方式,使得青蒿素的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在“中医药学的贡献”部分,作者提到青蒿素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又具体列举出了中药砒霜对治疗白血病、从中草药“千层塔”提取的石杉碱甲对治疗失忆、中药提取的芍药苷对防止血管再狭窄等具体的事例,表明了中医药的贡献。
小小解说员
青蒿素并不来自青蒿。有一种野草叫青蒿,青蒿素的含量微乎其微。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学上叫“黄花蒿”。黄花蒿结籽,细叶羽状,茎杆较细,株高一米左右,最关键的是其香气有点类似苦艾的味道,但比苦艾好闻。
知识拓展
疟疾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由蚊子传播,周期性发作。症状是发冷发热,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有的地区叫冷热病。
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至今依然还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疟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非洲民众尊称其为“东方神药”。青蒿素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在没有特效药之前,疟疾几乎无法医治。屠呦呦可谓泽被后世。
知识拓展
世界防治疟疾日
每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World Malaria Day),世界疟疾日由世界卫生大会在2007年5月第六十届会议上设立,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
解读标题
你能从这个标题中读出什么信息?
青蒿素
首先点出了屠呦呦的科学发现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说明了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整体感知
本文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了大部分内容,这样可以使全文内容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鉴赏标题
1、快速浏览课文,关注小标题,概括主要信息。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从分子到药物
影响世界
发展与超越
中医药学的贡献
结合小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
①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的。
②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把青蒿素从分子变成药物的。
③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④关于青蒿素的发展与超越。
⑤中医药学的贡献。
问题
2、再次朗读课文,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
屠呦呦是如何回顾青蒿素从发现到疗效的整个过程的?
请大家认真阅读文章,标画出重要的信息,小组内筛选整合。
解析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青蒿素的发现和使用。
①从1955年开始中草药的研究。
②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疟疾研究团队。
③1971年10月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④1972年命名青蒿素。
解析
⑤1973年秋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明确疗效。
⑥1986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
⑦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推荐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⑧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
解析
列数字:2000个方药、640个、200个、380余种
引资料:葛洪《肘后备急方》
作比较:第一阶段,从中草药中提取成分,在小白鼠身上测试,
收效甚微。
转折点,从青蒿中提取成分, 低温提取,抗疟效果
大幅度提升。
解析
3、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给你什么启发?
①在第一阶段搜集了众多中草药,然而进展甚微。
②查找大量文献。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线索,改变提取方式,找到突破口。
总结
启发:
从梦想到发现,科学家们走过了艰辛而漫长的路,体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执着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从屠呦呦的发言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她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孜孜不倦的追求。
感知精神
从屠呦呦的自我介绍中,你认识到了她哪些方面的品质特征?
①我从1955年开始中草药的研究。大学毕业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那些弥足珍贵的日子里,我对中草药的好奇心转换成强烈的动力,特别是在研究所安排我脱产全时学习中国传统医学那两年半的时间里。
——充满对中医药领域的热爱。
②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
——谦虚而又展现了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
感知精神
③1959年至1962年,我脱产参加中医培训,这些课程是专门为具有西医背景的专业人士所设计的。这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中国传统医学的丰富宝藏,并领悟关于人性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精妙思想。
——对学习充满热情。
④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们调查了2000种中草药,确定了640个可能具有抗疟效应的成分。从200种中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成分用于老鼠模型测试其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严谨从事医学实验的精神。
感知精神
⑤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我们很难对新药进行临床试验。为了帮助疟疾病人,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我们随后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
——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地进行临床实验的决心。
感知精神
⑦青蒿素是中国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其他植物化学的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青蒿素的历程相对短暂。但这绝不是中医智慧的唯一果实。
——对中医医学价值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 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除第一部分外,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读者借助小标题就能对各部分内容、对全文内容一目了然。
② 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由个别到一般等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第二部分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
写法探究
①从演讲主题的角度来看,
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首先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概括了青蒿素发现的重大意义;演讲稿的主体分别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四个方面,以时间为纵线来介绍发现、提取以及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与经历。演讲稿的结尾以“中国药学的贡献”为题总结全文,突出了中医药学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而做出的新贡献,主题鲜明突出。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的
写法探究
②从听众的角度来看,
作者演讲所面对的听众大都是专业人士,因此演讲稿里面选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如“熔点”“无色晶体——C15H22O5”“羟基”“衍生物”“芍药苷”等。
但是在保证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语言,如“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疟疾重新开始肆虐”“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等等,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表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考点指导
------演讲稿写作
手法借鉴--引用
关于演讲稿的写作
演讲
演讲, 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在某一特定的、正式的场合,面对听众把自己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较为系统全面地说出来,这就是演讲。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演讲的要素
1.独特的题目
2.新颖的开场
3.饱满的内容
4.有力的结尾
5.适当的激情
6.演示的技巧
演讲稿
演讲稿,是为演讲准备的文
稿或演讲内容的记录,是一种直
接面对听众,凭借口头表达,进
行宣传、教育、鼓动或是思想交
流的一种论说性文章。
演讲稿的格式
标题
正文
结尾
开头
主体
结尾
漂亮、简洁
具有吸引力
具有强烈感染力
逻辑感、说服力
明晰有力耐人寻味
引人联想与思索。
又名引言,开场白。主写“呼语”和“开篇”
又名收束。内容的小结或提出希望
演讲稿写作的基本要求
1、观点要正确鲜明。
2、材料要丰富、具体、典型、生动,适合
特定的演讲氛围。
3、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A、开头要抓住人心。
B、主体部分要层次分明,具有逻辑性。
C、结尾部分创旨深远,留下余味。
4、语言要“上口入耳”“生动感人”。
总之,演讲稿的写作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写作,也不同于一般格式的标准化的公文,十分重视语言的表现力。
1、政治演讲稿。
包括竞选演说、就职演说、述职演说、政治动
员、开(闭)幕词、祝酒辞等。
2、学术演讲稿。
包括科研报告、学术讲座等。
3、社会生活问题演讲稿。
包括演讲赛、巡回报告等。
4、教学演讲稿。
教师用的有开场白、收束语、介绍作家作品以
及进行思想教育的讲稿;学生用的有读书报
告、问题辩论、专题演讲、论文答辩等。
5、法律演讲稿。
演讲稿的分类
演讲稿的特点
A、直接产生社会效应。
B、变文字为有声语言。
C、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演讲稿的写法
A、选择好主题。(鲜明)
B、筛选好材料。(新鲜)
C、谋划好结构。(合理)
D、调动好情感。(感人)
演讲稿的模式
主 干
开场白
结 尾
用修辞进入高潮
情境法(听众进入境界)
开宗明义 (直奔主题)
设问法(能与听众交流)
联系现实和自身
抒情化议论主题
抒发感情与听众融为一体
重申主题,发出号召
团结包容,造就千年文明
(必须有标题,且居中)
各位同学:(称呼顶格写)
大家好!(问候语,另起一行,空两格。)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团结包容,造就千年文明》。(交代性话语,一般交代演讲主题。)
古往今来,这个星球上孕育过众多文明,它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今天来访的朋友们都来自不同文明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故事。我很荣幸能代表全校师生,向各位介绍中华文明的特有的生命力——团结包容,造就千年文明。
团结是我们民族的立足之本。与很多西方国家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不同,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万事太平的年代,我们看起来只是分散的个体,柴米油盐,支撑起一个个独立的小家,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但每当危难发生,我们便立即成为一个坚强团结的整体。一方有难,八方驰援。正如前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数万人放弃假期紧急支援前线。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平头百姓,大家齐心协力,共战疫情,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哪一次又不是如此?每当灾难来临总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临危受命……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守护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薪火相传。
倡导以和为贵,和为美精神。儒家文化一贯主张以和为贵、仁者爱人的思想。我们民族继承了“和”的主张。虽然内部也曾有过多次争斗,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九九归一是历史的大趋势。正如英国学者罗素所言:在二十世纪初,在外界不断冲击下,中国出现了分裂局面,但经过几十年探索,停止了争斗,凝聚成和平发展的共识。在当今中国,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共谋发展。五十六个民族和睦相处,百花争艳。
善于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中华民族从来妄自菲薄,更不骄傲自大。对内以和为贵;对外开放包容,广结朋友。两千年前,汉朝的丝绸之路,中西交往之路打通;唐朝与世界各国频繁来往,文明在交流碰撞中升华;明代郑和下西洋,开辟海上丝路,将中华文明远播;今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用中国智慧解决世界难题,已达成共识。不以文明古国自傲,因为我们深知文明各有所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包容中互鉴,多元才能造就多彩的世界。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来自不同文明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对文明的热爱和尊重,也会应成为我们的共识。我介绍中华文明的特殊生命力,意在互相沟通借鉴,架起友谊的桥梁,让我们为世界文明多样而自豪,为灿烂文化多采而骄傲,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结束语,表尊敬的礼貌用语)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