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1 19:4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一课作为五年级下册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相矛盾》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创设情境,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能选择不同的角色,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创设情景,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相矛盾的例子,并说出解决的方法。《自相矛盾》这篇课文,可以抓住楚人及问者的语言来推测思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从问者的这句话可知,他抓住了楚人夸耀无坚不摧之矛与无物不陷之盾不能并存的矛盾,问出的这个问题,使得楚人“弗能应也”,从中可以推想出问者的思维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的读懂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读 “吾、弗、夫”3 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 4 个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任务一:看图猜兵器
导入,激发兴趣。孩子们,在前几天举行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中,我们五年级的同学表现的非常优秀,那么明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们将要承担怎样的活动主题呢?我们的活动主题是——读智慧故事,学智者思维。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活动,接下来,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今天的智慧故事——《自相矛盾》。展示兵器的图片,学生猜兵器。
任务二:读古文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师评价:读的比较流利。同学们看“夫“这个字,它是个多音字,谁能说一说它还有哪个读音?
生回答,师评价。
师:同学们看“鬻“这个字,在文中是”卖“的意思,在古代指锅里煮着米,不断散发出热气,粥就快好了,同学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记忆。谁还想再来读一读?
生读,师评价。
3、师: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课前同学们已经借助预习单预习了课文,你觉得哪里读起来有难度呢?生回答,并且读出来。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读难读的这一句,然后让生带入文中,完整地朗读课文。请学生读,师评价。然后齐读课文,提醒注意读出韵味。
任务三:读明白
1、读准确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我们还要把它读明白,怎样读懂课文呢 谁能说说你的学习方法
生:结合注释
师:好方法。
生:多读多想。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生:联系上下文。
师:不错。
生:同桌互相交流。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上网。
师:不过咱们在课堂上不能用。
生:借助字典、词典。
师:这无声的教师对学习帮助挺大的。同学们总结的方法真不少。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大家可以一个人学习,在书上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合作学习,不懂的地方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2、全班交流:楚国的集市上,一堆人围在一起,究竟在干什么呢 谁先给大家说说你读懂了哪一个字、哪一个词语、哪一句话的意思 你运用了哪种学习方法
3、(楚人有鬻盾与矛者,鬻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知道楚人在夸自己的盾非常坚固。(板书:盾—— 莫能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骄傲、夸耀。
4、指导朗读: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 你来。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
5.谁来帮帮他,应该读出夸耀的语气,你试试。你再来试试!你可真会誉盾啊!
6、接着交流。你读懂了这句话(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楚人夸耀他的矛锋利无比。(板书:矛——无不陷)抓住了这个双重否定的说法,体会到了楚人的良苦用心,你学习真认真。谁来读读这句话,夸夸他的矛 你真会读书,把他的心理都读出来了。谁再来试试 尔等真会誉矛也!
7、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 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 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找出正确的答案。说说你对(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理解。你是怎样学会的 老师听出来了,你根据注释抓住重点字词“或、以、陷,何如”来理解句意,很会学习。
8、师:听出破绽,明知故问,该怎么问 你说,用质问的语气。谁来质问质问楚国人 你真会读书,还加上了手势,真形象。
9、楚国人被这么一问,有什么反应呢 (其人弗能应也。)你来说,说说你是怎样学会这句话的 哦,你是根据注释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这句话的。
任务四:领悟寓意
1、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 谁来告诉他错在什麽地方了 说话、做事前后抵触,真厉害,一下子点出要害。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是啊,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前后相抵触,自相矛盾。
3、大家真厉害,轻而易举就读懂了这篇文言文。
4、让我们带着对文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课文吧!任务五:演一演我们读好了,读懂了古文,现在我们来演一演吧!谁愿意来 大家的积极性真高,挑三位同学吧,你来演楚人,你来演买东西的人,你来读叙述人吧。掌声送给他们,谢谢他们带我们进入这热闹的集市。
任务六:小组合作探究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会有哪种情况出现呢?等会用关联词语来说一说。
生:盾陷,就说明物莫能陷的结论不存在。
生:盾不陷,就说明物无不陷的结论不存在。
师:说明楚人的言论“不可同世而立”,所以楚人“其人弗能应也”。师:让我们再次回顾课文。“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是我们眼睛看到的,我们称为肉眼;“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是我们心中所想的,我们称为心眼;“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是我们经过思考得出来的智慧的升华,我们称为慧眼。
任务七:背诵积累
学到这里,相信课文内容已经熟记在你们心中了,现在合上课本,谁想来挑战?真厉害,老师为你点赞。还有谁想试试?巾帼不让须眉呀!我们大家一起来背诵。
任务八:拓展,升华主题
1、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例子还有很多,同学们看(出示例子)让学生用关联词语说一说。
2、课文中说矛和盾不可同世而立,真的不可同世而立吗?
同学们看,三年级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请同学们自由浏览课文,看看矛与盾集合发明了什么呢?
主题九:总结升华
本单元导语中提出: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在《自相矛盾》一课中,让我们明白了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在《田忌赛马》一文中,让我们明白了遇事要冷静分析,思考解决的办法;在《跳水》中,明白了遇到紧急情况,要当机立断,果断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像今天这样的智慧小故事还有很多大家,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读智慧故事,填写智慧人物推荐卡,同学之间交流交流。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爱思考,勤思考的孩子,让我们智慧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自相矛盾》教学反思
《自相矛盾》这篇课文是选自《韩非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内容精彩,语言精炼,道理深刻。通过本文的学习,为引导学生走进典故,走进成语的世界,了解祖国的文化之深邃,体会祖国的语言之魅力。对于接触文言文经历尚浅的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课堂效果及成功之处调动积极性是一节课质量的保障。本节课正式开课前,通过猜兵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向往。楚人与路人的对话,则是本文的重中之重,首先应注意朗读的语气,自身与文中的主人产生共鸣。由于文中存在生僻字和一些多音字,所以我需要学生先自己通过拼音把文章读通,根据学生的预学,发现问题,解决生字问题,纠正读音。另外,正确的范读也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断句,语气等。当学生对文章大致有所了解,朗读也不存在问题,将进一步深入学习。紧扣本课的核心问题:楚人为什么弗能应也 提出学习任务要求,然后又让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讨论得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会出现哪几种不同的结果,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说一说楚人的思维过程,从而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最后学生自己得出楚人说话前后抵触、自相矛盾的结论。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之后,适时提出新的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升华了主题。让全体学生基本从本课的学习,朗读,以及翻译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达到熟读成诵。
二、不足之处
对于课堂引导存在一些问题,在模仿楚人叫卖环节,学生的表现略为拘谨,张力不足,尤其是那种自夸炫耀的样子并未较好的体现。此时我没有及时做出恰当点拨,气氛烘托不够,致使此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将全体学生带入故事”的效果。
三、努力方向
上述不足之处,是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的,除了本课呈现的问题,我也察觉到,自己有以下几点需要不断提升:
(一)对学情的把握,需要更准更细。学情不仅仅是一个班的学科学习情况,更是对每堂课,每种课型、不同类知识点的学生掌握情况把握。只有做到细致把握,心中有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从容应对,有的放矢。
(二)老师本人的情绪感染和气氛带动能力需要不断增强。课堂上,老师是穿针引线之人,也是学生的主心骨。我察觉到自己在课堂上,很容易被学生的回应效果左右情绪,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展现效果,会有着急、慌乱之感。这对课堂教学是极为不利的,也是自己能力不足的体现!今后我将继续提升自己把控课堂大局的能力,努力做到气定心稳,细致入微。
(三)加深对教材和文本的挖掘,对知识的外延进行拓展,不局限于文本本身的内容。在备课时,我们很多人习惯于照搬教参,仅完成教参所要求的目标和内容。这种方式没有错,也很稳妥。但在现今倡导的学科融合,大单元,大概念的方向下,已远远不够。让教学始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就需要我在平时积极的进行自我充电,保持对知识的敏感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拓展知识广度,丰富知识储备,更好的引领学生感受知识海洋的乐趣与活力。
(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知易行难。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教方法,提能力才是教学的落脚点。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做学生能力培养的好师傅。
通过这节课,我也对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展现,再到课后总结,每一次的讨论、修改、尝试,都有思考和收获。也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日常教学中,要沉下心,认真的去琢磨一节课,推敲一节课,回望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