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雪中独情,亡国遗士——《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中杭州西湖更是常常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你知道的有哪些呢,试着吟诵一下吧。
展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
二、读好一篇文
形式多样的读好一篇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重音、语气、读出画面。(教师示范与学生揣摩练习相结合)
1.停顿:湖中/人鸟声/俱绝 拥/毳衣/炉火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重音: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语气: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惊喜)
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感叹)
4.句末语气词要延长,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是日更定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读懂文中的重点解词和语句。(学生结合注释自行解决)
(1)余挐一小舟 (2)上下一白(3)雾凇沆砀(4)长堤一痕
(5)与余舟一芥(6)及下船(7)焉得更有此人(8)客此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三、赏好一片景
1.根据文中雪景描写描摹你脑中的画面,并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幅雪景图的独特之处。
2.课中讲座: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白描手法写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白描手法写人: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3.赏景小结:美在不加渲染的白描。美在对比的手法。美在视觉的变化。抓住突出特征,寥寥几笔传出景物的形与神。
四、悟好一个人
助读资料1:“崇祯”:明末“崇祯帝”的年号, 1644崇祯17年,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崇祯帝”自缢于北京的煤山。作者写这篇回忆性文章的时候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作者还使用崇祯的年号,说明他还眷恋着故国,他和明末许多知识分子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一样,有着铮铮傲骨。
助读资料2:“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金陵”终究还是和明朝有些关联的。亭中人含蓄地用了“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在改朝换代的当口,这个深意正好戳中了张岱的痛处,所以张岱牢牢记了这么多年。活在清朝的张岱透过明亡去看当年的旧事,半百的张岱写下“金陵人,客此”,内心应该也是有隐痛的。从开篇的“崇祯”二字就可看出。既然已经改换朝代,对于前朝显贵旧人是很敏感的。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崇祯”字样,可见内心怀有对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
助读资料3:张岱,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晚年耽于梦。鸡鸣枕上,夜气方回,五十年来,总成一梦。痴人说梦,遂有《陶庵梦忆》。
“不仕”是不想给清朝政府做事的意思。表明作者深深的故国之思。
五、 课堂总结
“绝”字显寂寞,“独”字显傲骨,“强”字显惆怅,“金陵”怀故国。今天我们跟随张岱,赏了雪景,也理解了张岱情感,现在请用好一个________的张岱来作总结。
钟情山水 孤芳自赏 特立独行 避世幽愤 迷茫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