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实验热点】17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专题17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教材实验梳理】
1.钢铁生锈原理
2.实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a、b两处液面相平,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管发生吸氧腐蚀,b管发生析氢腐蚀
B.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
C.a处溶液的pH增大,b处溶液的pH减小
D.a、b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
【巩固练习】
2.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镀锌铁制品镀层破损时,镀层不能对铁制品继续起保护作用。
B.铜表面会覆盖一层绿色的铜锈不是化学过程。
C.保护海轮外壳可以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保护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3.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高达120年,主要的防腐方法有:①钢梁上安装铝片;②使用高性能富锌(富含锌粉)底漆;③使用高附着性防腐涂料;④预留钢铁腐蚀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的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
B.防腐过程中铝和锌均作为牺牲阳极,失去电子
C.防腐涂料可以防水、隔离O2,降低吸氧腐蚀速率
D.方法①②③只能减缓钢铁腐蚀,未能完全消除
4.实验小组研究金属电化学腐蚀,实验如下:
序号 实验 5 min 25 min
实验I 铁钉表面及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铁钉周边零星、随机出现极少量红色和蓝色区域,有少量红棕色铁锈生成
实验II 铁钉周边出现红色区域,未见蓝色出现,锌片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铁钉周边红色加深,区域变大,未见蓝色出现,锌片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II中Zn保护了Fe,使铁的腐蚀速率比实验I慢
B.实验II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 + 2H2O + 4e- =4OH-
C.实验I的现象说明K3[Fe(CN)6]溶液与Fe反应生成了Fe2+
D.若将Zn片换成Cu片,推测Cu片周边会出现红色,铁钉周边会出现蓝色
5.下图所示的是探究金属腐蚀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甲、乙装置的对比说明生铁比纯铁更易腐蚀
B.图乙装置中为了加快吸氧腐蚀的速率,可用酒精灯一直加热试管
C.图乙、图丙装置中的负极材料是铁粉,电极反应式是
D.图丙装置的导管中开始没有红墨水进入,一段时间后有红墨水进入并最终形成一段水柱
6.用如图装置探究金属的腐蚀原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打开时,生铁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K打开时,生铁的腐蚀速率比K闭合时慢
C.K闭合时,锌作阴极保护生铁
D.K闭合时,生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 4OH-
7.利用如下实验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氧腐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 实验编号 浸泡液 pH 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① 1.5 mol/L NH4Cl 5
② 0.76 mol/L(NH4)2SO4 5
③ 1.5 mol/LNaCl 7
④ 0.76 mol/LNa2SO4 7
A.上述正极反应均为O2+4e-+2H2O=4OH-
B.在不同溶液中,阴离子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C.向实验④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吸氧腐蚀速率加快
D.在300 min内,铁钉的平均吸氧腐蚀速率酸性溶液大于中性溶液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管被原油中含硫化合物腐蚀发生的是化学腐蚀
B.为了增强钢的抗腐蚀性,可以向钢中加入Cr、Ni等元素制成不锈钢
C.如图为模拟吸氧腐蚀法
D.在铁质船体上镶嵌锌块,可以减缓船体被海水腐蚀速率,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9.某校活动小组为探究金属腐蚀的相关原理,设计了如下图a所示装置,图a的铁棒末段分别连上一块Zn片和Cu片,并静置于含有K3[Fe(CN)6]及酚酞的混合凝胶上。一段时间后发现凝胶的某些区域(如图b所示)发生了变化。已知:3Fe2++2[Fe(CN)6]3-=Fe3[Fe(CN)6]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区发生还原反应 B.乙区产生Zn2+
C.丙区呈现红色 D.丁区呈现黄色
10.研究金属桥墩腐蚀及防护是跨海建桥的重要课题。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模拟研究时未见a上有气泡,说明铁没有被腐蚀
B.②中桥墩与外加电源正极连接能确保桥墩不被腐蚀
C.③中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桥墩
D.①②③中海水均是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解质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保护层破损后,就完全失去了对金属的保护作用
B.港珠澳大桥桥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大桥被腐蚀
C.精炼铜工业中,当阳极通过的电子数为2NA,阴极析出的铜为1mol
D.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
12.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列装服役,山东舰所用特种钢材全部国产,研发过程中重点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蚀性。在一定条件下,某含碳钢腐蚀情况与溶液pH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H 2 4 6 6.5 8 13.5 14
腐蚀快慢 较快 慢 较快
主要产物 Fe2+ Fe3O4 Fe2O3 FeO
A.当pH<6.5时,碳钢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B.当pH<4和pH>13.5时,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C.pH越大,碳钢的腐蚀速率越慢
D.pH=14时,负极反应为4OH-+Fe-3e-=+2H2O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生锈是因为发生了析氢腐蚀
B.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质量较少
C.化学电源能将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
D.工业上用图装置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铝时,阳极碳块常因被生成的氧气氧化而需定期更换
14.某研究小组对铁生锈进行研究。
(1)甲同学设计了A、B、C一组实验(如图),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经过较长时间后,甲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
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不生锈;C中铁钉不生锈。
①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铁生锈的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
②由于与金属接触的介质不同,金属腐蚀分成不同类型,本实验中铁生锈属于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③实验B所用的水要经过_______处理;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④实验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达到同样目的,设计了实验D(如图),发现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液面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水对铁钉生锈产生影响。
(3)丙同学为了防止铁钉生锈,想在铁钉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该金属最好是______。
A.锡 B.铜 C.锌
15.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金属腐蚀条件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试分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起始时甲、乙、丙三套装置的导管中液面高度相同,过一段时间后液面最高的是_______。铁粉腐蚀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用甲、乙、丙填写)_______。
(2)通过甲、乙装置的对比说明钢铁中碳的含量越_______(填“高”或“低”)越易腐蚀。
(3)乙装置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4)针对乙、丙装置研究的结果分析,可采用何种防护措施来减缓金属的腐蚀: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16.某锂电池的反应式为FePO4+LiLiFePO4,回答下列问题:
(1)该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充电时外电路中转移了电子,则阴极产物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为防止水体中的钢铁制品发生化学腐蚀,可采用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下图是以海水中的钢铁闸门为例的保护图示,则锂电池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接钢铁闸门。
(3)若以该锂电池为电源,电解稀溶液,制备和,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4)若利用该电源精炼铜。粗铜精炼过程中,因阳极杂质逐渐溶解,电解质溶液中、的浓度会逐渐增大,而这些杂质离子则会影响后续精炼。某同学设计下图所示的除杂方案:
已知有关氢氧化输沉淀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Fe(OH)3 Cu(OH)2 Zn(OH)2 Fe(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5.6 6.2 7.5
完全沉淀时的pH 3.9 6.4 8.0 9.7
加入H2O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调节pH=5.0时,则沉淀的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同学的方案中未除去的杂质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U型管左边装置是中性溶液,所以发生吸氧腐蚀,右边装置是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故A正确;
B.左边装置发生吸氧腐蚀时,消耗氧气导致气体压强减小,右边装置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右边的液体向左边移动,所以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故B正确;
C.a处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所以a处pH不变;b处溶液变成硫酸亚铁溶液,溶液的pH值变大,故C错误;
D.a、b两处构成的原电池中,铁都作负极,所以负极上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2.C
【详解】A.锌比铁活泼,当镀锌铁制品镀层破损时,锌、铁形成原电池后,Zn为负极被氧化,镀层依然能对铁制品继续起保护作用,故A错误;
B.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铜表面覆盖一层绿色的铜锈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过程,故B错误;
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锌比铁活泼,锌为负极,保护外壳不受腐蚀,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正确;
D.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则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铁在阳极失电子,加速了钢管的腐蚀,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A
【详解】A.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的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A错误;
B.铝和锌的活泼性大于铁,钢铁防腐过程中铝和锌均作为负极,失去电子,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B正确;
C.防腐涂料可以防水、隔离O2,减少铁与氧气接触,降低吸氧腐蚀速率,故C正确;
D.钢铁防腐只能减缓钢铁腐蚀,未能完全消除钢铁腐蚀,故D正确;
选A。
4.C
【详解】A.实验II中Zn比Fe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吸氧腐蚀,Fe作正极,被保护,铁的腐蚀速率比实验I慢,A正确;
B.实验II中Fe作正极,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O2 + 2H2O + 4e- =4OH-,B正确;
C.实验I的现象说明25min时,Fe失去电子生成Fe2+,K3[Fe(CN)6]溶液与Fe2+发生反应生成特征蓝色沉淀,C错误;
D.若将Zn片换成Cu片,因为Fe比Cu活泼,推测Cu片周边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酚酞溶液会出现红色,铁钉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与K3[Fe(CN)6]溶液反应,使其周边会出现蓝色,D正确;
故选C。
5.B
【详解】A.甲装置中固体为铁粉,乙装置中固体为铁粉与炭粉的混合物,乙装置中铁粉、炭粉、NaCl溶液构成原电池,故甲装置中Fe的腐蚀速率小于乙装置中的,生铁中含有碳,通过甲、乙装置的对比说明生铁比纯铁更易腐蚀,A正确;
B.一直加热试管,试管温度升高,其中的空气、水蒸气会逸出,不能加快吸氧腐蚀速率,B错误;
C.铁发生腐蚀时,铁作负极,电极反应式是,C正确;
D.图丙装置中开始时酸度较大,发生析氢腐蚀,即有氢气生成,故导管中开始没有红墨水进入,后来酸度降低,发生了吸氧腐蚀,即消耗了氧气,故一段时间后红墨水进入并最终形成一段水柱,D正确;
答案选B。
6.D
【分析】K打开时,生铁发生吸氧腐蚀;K闭合时,由于锌比铁活泼,锌为负极,生铁被保护,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K打开时,生铁发生吸氧腐蚀,接触空气又接触水的部位腐蚀最严重,越靠近底端,氧气的含量越少,越不易被腐蚀,故A错误;
B.K打开时,生铁发生吸氧腐蚀;K闭合时,由于锌比铁活泼,锌为负极,生铁被保护,即K打开时,生铁的腐蚀速率比K闭合时快,故B错误;
C.K闭合时,由于锌比铁活泼,锌为负极,生铁为正极,被保护,该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错误;
D.K闭合时,生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实验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氧腐蚀,正极上氧气得到电子,其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A正确;
B.根据图像可知,①②的反应速率接近,③④的反应速率接近,且①远大于③,②远大于④,因此,阴离子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故B错误;
C.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能导致钢铁的吸氧腐蚀速率加快,所以向实验④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故C正确;
D.①②溶液显酸性,③④溶液显中性,根据图像可知,铁钉的吸氧腐蚀速率酸性溶液大于中性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钢管被原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腐蚀,是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腐蚀,A正确;
B.向钢中加入Cr、Ni等金属和非金属制成不锈钢,不锈钢是合金,是几种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B错误;
C.该图的电解质溶液——海水呈弱碱性,该装置模拟吸氧腐蚀法,C正确;
D.锌比铁活泼,在铁质船体上镶嵌锌块,锌块先被腐蚀,以减缓船体被海水的腐蚀速率,该方法叫作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
故选B。
9.D
【分析】铁棒末段分别联上一块锌片和铜片,并静置于含有K3Fe(CN)6及酚酞的混合凝胶上,则形成原电池装置,实质发生吸氧腐蚀,活泼金属为负极,根据电极反应式来判断各个电极的变化情况。
【详解】A.甲区为正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O2+2H2O+4e-=4OH-,A正确;
B.乙区为负极,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Zn2+,B正确;
C.丙区为正极,正极的电极反应:O2+2H2O+4e-=4OH-,生成的OH-能使附近溶液显碱性,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所以丙区呈红色,C正确;
D.丁区为负极,发生电极反应:2Fe-4e-=2Fe2+,生成Fe2+与K3Fe(CN)6作用呈蓝色,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0.C
【详解】A.装置①是吸氧腐蚀,a极是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即O2+4e-+2H2O=4OH-,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即Fe-2e-=Fe2+,铁被腐蚀,故A错误;
B.金属作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而钢铁桥墩与电源正极相连是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即Fe-2e-=Fe2+,钢铁桥墩被腐蚀,故B错误;
C.锌比铁活泼,作负极,锌失电子,即Zn-2e-=Zn2+,所以③中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桥墩,故C正确;
D.海水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答案为C。
11.A
【详解】A.铁上镀锌,可以保护铁不被腐蚀,当保护层破坏以后,铁与锌在电解质环境下形成原电池,锌活泼性强于铁,做负极,铁做正极,铁受到保护,故A错误;
B.Zn比Fe活泼,所以Zn作负极保护Fe,故B正确;
C.精炼铜中,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当阳极通过的电子数为2NA,阴极上要得到2NA个电子,则阴极上析出的铜为1mol,故C正确;
D.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在正极获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故D正确。
答案选A。
12.D
【详解】A.当pH<4时,碳钢主要发生化学腐蚀,当4<pH<6.5时,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A不正确;
B.当pH<4时,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当pH>13.5,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B不正确;
C.从表中信息可以得出,pH在6~8之间时,碳钢的腐蚀速率慢,但pH>8时,碳钢的腐蚀速率加快,C不正确;
D.pH=14时,在负极,Fe失电子的产物与OH-反应生成等,电极反应式为4OH-+Fe-3e-=+2H2O,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A.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发生吸氧腐蚀,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故A错误;
B. 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发生PbO2+ +2e +4H+═PbSO4+2H2O,质量增大,故B错误;
C. 原电池放电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
D. 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铝,阳极放出氧气,会氧化阳极的碳块,所以阳极碳块需定期更换,故D正确;
故选:D。
14. 有水(或电解质溶液)和氧气(或空气) 吸氧腐蚀 O2+4e-+2H2O===4OH- 煮沸(或除去氧气) 隔绝空气(或防止氧气与铁接触) 吸收水蒸气(或干燥、保持试管内干燥环境) 铁的腐蚀要吸收O2,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 不能 C
【分析】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隔绝空气或在干燥的空气中难以形成原电池反应。
【详解】(1)①对比A和B可知铁生锈需要有氧气(或空气),对比A和C可知铁生锈需要有水(或电解质溶液);
②水为中性环境,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为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的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③为保证变量唯一,实验B中的水需要煮沸除去氧气;植物油可以隔绝空气,防止氧气与铁接触;
④碱石灰可以吸收水蒸气,保证试管内干燥环境;
(2) 铁生锈会消耗氧气,这样会使试管内压强低于大气压,所以液面上升的原因是铁钉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压强低于大气压,不能证明水对铁钉生锈产生影响;
(3)铁钉表面镀的金属应比铁活泼,这样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铁作正极才能被保护,故答案为C。
15. 乙 乙>甲>丙 高 2H2O+O2+4e-=4OH- 将金属放在油脂或有机溶剂中
【分析】铁粉-炭粉-食盐水构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故乙中液面最高;甲中铁粉中的少量碳也能发生吸氧腐蚀,但由于C的含量少,故不如乙中Fe腐蚀得快,丙中乙醇为非电解质,铁粉、炭粉形不成原电池,Fe受到保护,故可把钢铁放在油脂或有机溶剂中进行防护,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甲为铁粉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乙为铁粉与碳形成原电池的腐蚀,而丙的腐蚀没有电解质溶液,所以腐蚀的速率大小为:乙>甲>丙,故过一段时间后液面最高的是乙,故答案为:乙;乙>甲>丙;
(2)甲中为铁粉,乙为铁粉与碳粉的混合物,甲的腐蚀速率小于乙的,通过甲、乙装置的对比说明钢铁中碳的含量越高,钢铁越易腐蚀,故答案为:高;
(3)乙装置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铁失去电子,正极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故答案为:2H2O+O2+4e-=4OH-;
(4)金属的防护措施有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另外还有电镀、喷镀、喷油漆等方法使金属与空气、水等物质隔离,以防止金属腐蚀,针对乙、丙装置研究的结果分析可知,将金属放在油脂或有机溶剂中
故答案为:将金属放在油脂或有机溶剂中。
16. 14 负极 过滤
【详解】(1)由FePO4+LiLiFePO4电池反应可知,放电时被还原生成,所以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充电时,阴极被还原生成,,转移2mol电子,则阴极生成2mol Li,即14g Li;故答案:;14g。
(2)外加电源保护法也叫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金属部件连接电池负极;故答案:负极。
(3)电解NaOH稀溶液实质是电解水,则阴极为H2O得电子生成H2,故电极反应式为,故答案:。
(4)加入溶液的目的是使氧化为,故离子方程式为;时开始沉淀,时沉淀完全,调节时,沉淀的离子主要是;调节后析出,故采用过滤的方法可除去沉淀;时开始沉淀,时沉淀完全,所以调节,此时未被沉淀,故溶液中含有;故答案:;;;。【教材实验热点】17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专题17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教材实验梳理】
1.钢铁生锈原理
2.实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a、b两处液面相平,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管发生吸氧腐蚀,b管发生析氢腐蚀
B.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
C.a处溶液的pH增大,b处溶液的pH减小
D.a、b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
【巩固练习】
2.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镀锌铁制品镀层破损时,镀层不能对铁制品继续起保护作用。
B.铜表面会覆盖一层绿色的铜锈不是化学过程。
C.保护海轮外壳可以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保护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3.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高达120年,主要的防腐方法有:①钢梁上安装铝片;②使用高性能富锌(富含锌粉)底漆;③使用高附着性防腐涂料;④预留钢铁腐蚀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的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
B.防腐过程中铝和锌均作为牺牲阳极,失去电子
C.防腐涂料可以防水、隔离O2,降低吸氧腐蚀速率
D.方法①②③只能减缓钢铁腐蚀,未能完全消除
4.实验小组研究金属电化学腐蚀,实验如下:
序号 实验 5 min 25 min
实验I 铁钉表面及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铁钉周边零星、随机出现极少量红色和蓝色区域,有少量红棕色铁锈生成
实验II 铁钉周边出现红色区域,未见蓝色出现,锌片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铁钉周边红色加深,区域变大,未见蓝色出现,锌片周边未见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II中Zn保护了Fe,使铁的腐蚀速率比实验I慢
B.实验II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 + 2H2O + 4e- =4OH-
C.实验I的现象说明K3[Fe(CN)6]溶液与Fe反应生成了Fe2+
D.若将Zn片换成Cu片,推测Cu片周边会出现红色,铁钉周边会出现蓝色
5.下图所示的是探究金属腐蚀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甲、乙装置的对比说明生铁比纯铁更易腐蚀
B.图乙装置中为了加快吸氧腐蚀的速率,可用酒精灯一直加热试管
C.图乙、图丙装置中的负极材料是铁粉,电极反应式是
D.图丙装置的导管中开始没有红墨水进入,一段时间后有红墨水进入并最终形成一段水柱
6.用如图装置探究金属的腐蚀原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打开时,生铁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K打开时,生铁的腐蚀速率比K闭合时慢
C.K闭合时,锌作阴极保护生铁
D.K闭合时,生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 4OH-
7.利用如下实验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氧腐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 实验编号 浸泡液 pH 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① 1.5 mol/L NH4Cl 5
② 0.76 mol/L(NH4)2SO4 5
③ 1.5 mol/LNaCl 7
④ 0.76 mol/LNa2SO4 7
A.上述正极反应均为O2+4e-+2H2O=4OH-
B.在不同溶液中,阴离子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C.向实验④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吸氧腐蚀速率加快
D.在300 min内,铁钉的平均吸氧腐蚀速率酸性溶液大于中性溶液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管被原油中含硫化合物腐蚀发生的是化学腐蚀
B.为了增强钢的抗腐蚀性,可以向钢中加入Cr、Ni等元素制成不锈钢
C.如图为模拟吸氧腐蚀法
D.在铁质船体上镶嵌锌块,可以减缓船体被海水腐蚀速率,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9.某校活动小组为探究金属腐蚀的相关原理,设计了如下图a所示装置,图a的铁棒末段分别连上一块Zn片和Cu片,并静置于含有K3[Fe(CN)6]及酚酞的混合凝胶上。一段时间后发现凝胶的某些区域(如图b所示)发生了变化。已知:3Fe2++2[Fe(CN)6]3-=Fe3[Fe(CN)6]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区发生还原反应 B.乙区产生Zn2+
C.丙区呈现红色 D.丁区呈现黄色
10.研究金属桥墩腐蚀及防护是跨海建桥的重要课题。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模拟研究时未见a上有气泡,说明铁没有被腐蚀
B.②中桥墩与外加电源正极连接能确保桥墩不被腐蚀
C.③中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桥墩
D.①②③中海水均是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解质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保护层破损后,就完全失去了对金属的保护作用
B.港珠澳大桥桥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大桥被腐蚀
C.精炼铜工业中,当阳极通过的电子数为2NA,阴极析出的铜为1mol
D.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
12.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列装服役,山东舰所用特种钢材全部国产,研发过程中重点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蚀性。在一定条件下,某含碳钢腐蚀情况与溶液pH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H 2 4 6 6.5 8 13.5 14
腐蚀快慢 较快 慢 较快
主要产物 Fe2+ Fe3O4 Fe2O3 FeO
A.当pH<6.5时,碳钢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B.当pH<4和pH>13.5时,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C.pH越大,碳钢的腐蚀速率越慢
D.pH=14时,负极反应为4OH-+Fe-3e-=+2H2O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生锈是因为发生了析氢腐蚀
B.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质量较少
C.化学电源能将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
D.工业上用图装置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铝时,阳极碳块常因被生成的氧气氧化而需定期更换
14.某研究小组对铁生锈进行研究。
(1)甲同学设计了A、B、C一组实验(如图),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经过较长时间后,甲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
A中铁钉生锈;B中铁钉不生锈;C中铁钉不生锈。
①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铁生锈的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
②由于与金属接触的介质不同,金属腐蚀分成不同类型,本实验中铁生锈属于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③实验B所用的水要经过_______处理;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④实验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达到同样目的,设计了实验D(如图),发现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液面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水对铁钉生锈产生影响。
(3)丙同学为了防止铁钉生锈,想在铁钉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该金属最好是______。
A.锡 B.铜 C.锌
15.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金属腐蚀条件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试分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起始时甲、乙、丙三套装置的导管中液面高度相同,过一段时间后液面最高的是_______。铁粉腐蚀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用甲、乙、丙填写)_______。
(2)通过甲、乙装置的对比说明钢铁中碳的含量越_______(填“高”或“低”)越易腐蚀。
(3)乙装置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4)针对乙、丙装置研究的结果分析,可采用何种防护措施来减缓金属的腐蚀: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16.某锂电池的反应式为FePO4+LiLiFePO4,回答下列问题:
(1)该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充电时外电路中转移了电子,则阴极产物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为防止水体中的钢铁制品发生化学腐蚀,可采用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下图是以海水中的钢铁闸门为例的保护图示,则锂电池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接钢铁闸门。
(3)若以该锂电池为电源,电解稀溶液,制备和,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4)若利用该电源精炼铜。粗铜精炼过程中,因阳极杂质逐渐溶解,电解质溶液中、的浓度会逐渐增大,而这些杂质离子则会影响后续精炼。某同学设计下图所示的除杂方案:
已知有关氢氧化输沉淀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Fe(OH)3 Cu(OH)2 Zn(OH)2 Fe(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5.6 6.2 7.5
完全沉淀时的pH 3.9 6.4 8.0 9.7
加入H2O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调节pH=5.0时,则沉淀的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同学的方案中未除去的杂质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