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1 18:2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大于t2℃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D.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OH- B.NH4+、K+、OH-、Cl-
C.Cu2+、Na+、OH-、 D.Na+、Ca2+、K+、
3.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B.碳酸钙 大理石 CaO
C.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D.碳酸氢钠 苏打 NaHCO3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甲得到70g溶液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增加溶剂的方法
5.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过滤得100g混合溶液,已知其中H+和Ca2+的个数比为1:1,向其中加入20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14.lg滤渣,则原100g滤液中所含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3.65% B.7.3% C.10.95% D.14.6%
6.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C.t1℃时烧杯②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若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时,两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7.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对应错误的是
A.生石灰:CaO B.胆矾:CuSO4·5H2O
C.熟石灰:CaCO3 D.干冰:CO2
8.下列离子能在pH = 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l-、NO3-、K+、Na+ B.Na+、Cl-、OH-、Fe3+
C.SO42-、NO3-、K+、H+ D.Ag+、Cl-、CO32-、K+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与大多数物质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21%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10.面碱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钠的俗称是
A.熟石灰 B.苛性钠 C.纯碱 D.小苏打
1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二、填空与简答
12.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P点的意义是 。
(2)t2℃时,比较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 丙(选填“>”、“=”或“<”)。
13.回答下列问题
Ⅰ.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 (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2)为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 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中产生 的为硬水。生活上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洗涤剂可以清洗掉盘子上的油污,洗涤剂起到 作用。
Ⅱ.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4)P点的含义是 。
(5)大量的b中混有少量的a,提纯b的方法为 。
(6)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C.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a
14.通过学习化学,我们认识了很多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请你选择适当的物质在以下的选项中填空(填序号)。
①不锈钢  ②金刚石  ③小苏打  ④氢氧化钙  ⑤氧气
(1)不燃烧但能助燃的是 ;
(2)属于混合物的是 ;
(3)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物质是 ;
(4)自然界中最硬物质之一的是 ;
(5)能中和酸性土壤的是 ;
15.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
(3)t2℃时,将8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 。
(4)将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_。(填序号)
A.甲>丙 B.甲=丙 C.甲<丙 D.无法判断
1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铁原子: ;
(2)小苏打: 。
17.有一固体混合物A,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Cl2、CuSO4、CaCO3、FeCl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B的化学式为
(2)在混合物A里,上述四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3)在溶液F中,主要含有 种溶质,其中大量含有的酸根离子符号是
(4)写出1个生成白色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
18.碳酸亚铁(FeCO3)可作补血剂,某硫酸厂产生的炉渣中除了有Fe2O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兴趣小组利用炉渣尝试制备FeCO3,其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碳酸亚铁隔绝空气加热至282℃开始分解为CO2和FeO。
(1)固体B的名称是 ,步骤①中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补全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Fe+Fe2(SO4)3= 。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包括烧杯、漏斗和 。
(3)步骤③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溶液E中溶质的化学式 、 。
(4)操作Ⅳ包括洗涤、烘干等,其中烘干的温度不能超过282℃的原因 。
(5)该工厂生产的产品抽样检测,取120克,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所含杂质不反应),则该厂产品的纯度为 (精确到0.1%)。
三、科学探究题
19.日常生活中,每位同学都会接触到硬水。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硬水进行了些探究实验,请完成填空(序数标号处)。
【查阅资料】水的硬度是由水中溶解的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引起的。
(1)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这种方法可靠吗?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分别取适量碳酸氢钙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加热A试管,B试管不加热。 A试管中产生气泡,有沉淀生成,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 A试管冷却后,在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 (填“A”或“B”)试管中有较多泡沫,另一支试管中泡沫较少。
实验结论是: 。
(2)小组同学对某硬水中为什么含有碳酸氢钙非常感兴趣,在学习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中的“溶洞的形成”后知道:当石灰岩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小组同学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所得溶液的溶质是什么?于是他们对此开展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猜想二:溶质为 NaHCO3;猜想三:溶质为 。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碳酸钠溶液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所得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b.取实验步骤a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不成立
写出实验步骤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通过实验,小组同学得出了正确结论。
【拓展延伸】将8.0g NaOH固体溶解在100mL水中,通入6.6g二氧化碳气体,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 NaHCO3的质量为 。
四、计算题
20.高温煅烧100克含CaCO390%的石灰石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反应过程中有如图所示关系: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g。
(2)求剩余固体中CaO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结合计算判断C点固体中含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温度大于t2℃时,由三种物质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小,故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丙的饱和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A
【分析】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说明离子间相互不生成沉淀、气体和水。
【详解】A、离子之间不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氨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B不正确;
C、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C不正确;
D、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故D不正确。故选A。
3.A
【详解】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正确;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错误;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错误;
D、碳酸钠俗称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物质,故向50g水中加入20g甲,最多只能溶解10g甲物质,得到50g+10g=60g溶液,故A说法错误;
B、t2℃时,甲、乙溶解度相等,由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则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B说法正确;
C、由于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大小,所以不能比较析出溶质质量的大小,故C说法错误;
D、t3℃时,M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N是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所以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5.A
【详解】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CaCO3↓+2NaCl,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个碳酸钠“分子”和2个氯化氢“分子”恰好完全反应,和1个氯化钙“分子”恰好完全反应,即每个碳酸钠“分子”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H+和Ca2+的个数比为2:1,而题目中H+和Ca2+的个数比为1:1,则说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质量是和氯化钙反应质量的一半。
设和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
和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10.6g,和盐酸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5.3g
设和5.3g碳酸钠反应的盐酸溶液溶质的质量为y
原100g滤液中所含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A。
6.D
【详解】A、烧杯①中无固体剩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有可能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所以A选项错误;
B、在℃时,氯化钾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烧杯①中无固体剩余而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说明烧杯①中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烧杯②中的,所以烧杯①对应的物质是氯化钾,烧杯②中对应的物质是硝酸钾,所以B选项错误;
C、t1℃时烧杯②中溶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所以C选项错误;
D 、升温到℃时,两者的溶解度都要比在℃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此时两者都会形成不饱和溶液,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7.C
【详解】、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故选项A正确;
B、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故选项B正确;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C错误;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O2,故D不正确;
故选:B。
8.A
【详解】pH为12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OH-、Fe3+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OH-、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Ag+与Cl-、CO32-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氯化银、碳酸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碱性溶液中共存。
9.D
【详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助燃物,不是可燃物,故A错误;
B、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B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C错误;
D、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A不符合题意;
B、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B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C符合题意;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A、Na2CO3+ CaCl2= CaCO3↓+2 NaCl ,碳酸钙是难溶性的盐,不能与碱反应,错误;B、2KMnO4△ K2MnO4+MnO2+O2↑,3Fe+2O2点燃Fe3O4 ,错误;C、SO2+ H2O= H2SO3 2H2SO3+O2= 2H2SO4 ,正确;D、Fe+ H2SO4 == FeSO4 + H2↑,错误。故选C。
12.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 <
【详解】(1)t1℃时P点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意义是: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
(2),t2℃时,甲的溶解度比丙的小,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丙。
13.(1)属于
(2) 肥皂水 泡沫少,浮渣多 煮沸
(3)乳化
(4)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或相等
(5)蒸发结晶
(6)BC
【详解】(1)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油脂、糖类、水、维生素、无机盐,故填:属于;
(2)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填:肥皂水;
泡沫少,浮渣多;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3)洗涤剂可以清洗掉盘子上的油污,洗涤剂起到乳化作用,从而去除油污;故填:乳化;
(4)如图交点表示该点温度下,交于该点的物质溶解度相等,故P点表示,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或相等;
(5)如图可知,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大量的b中混有少量的a时蒸发则可提纯b,故填:蒸发结晶;
(6)A、如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大,故降温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选项错误;
B、ab溶解度降温时变小,则ab溶液会析出溶质,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用计算,此时b的溶解度比a大,溶质质量分数b>a,c溶液降温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如图c在t2℃时时饱和且溶解度比ab在t1℃时的溶解度都小,故溶质质量分数也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选项正确;
C、由于t2℃时a、b、c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该温度范围内,a的溶解度差最大,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a,该选项正确,
故选:BC。
14. ⑤ ① ③ ② ④
【详解】(1)具有助燃性的气体是氧气,但氧气不能燃烧,故填:⑤;
(2)普通钢是铁和碳的合金,不锈钢是在普通钢的基础上加入了性能好的元素如Cr等,属于混合物,故填:①;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可以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可治疗胃酸过多症,故填:③;
(4)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故填:②;
(5)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属于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且熟石灰价格便宜,经常用来改良土壤的酸性,故填:④。
15.(1)t1℃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降温结晶
(3)220g/220克
(4)C
【详解】(1)P点的含义是t1℃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t2℃时甲的溶解度是60g,8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80g×=30g,稀释成10%的溶液,溶液质量=30g÷10%=300g,需加水的质量=300g-80g=220g;
(4)将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甲的溶解度大于丙,因此丙水的质量大于甲水的质量)降温到t1℃,甲的溶解度和丙在t2℃时的溶解度相等,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小于丙,故选C。
16.(1)Fe
(2)NaHCO3
【详解】(1)元素符号可表示一个原子,故铁原子表示为Fe。
(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
17. CO2; CuSO4 FeCl3 4 NO3- NaCl + AgNO3=AgCl↓+ Na NO3 (其它合理答案可给分)
【详解】本题是框图型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然后结合题中的现象和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题意,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钙,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水和氯化钙,所以气体B是二氧化碳,溶液C中存在氯化钙;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物质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只有氯化镁,混合物中一定存在氯化镁,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溶液D中存在氯化钠,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产生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铁能产生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硫酸铜和氯化铁;氯化钙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氯化银的白色沉淀和硝酸钙,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氯化银的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氯化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物氯化银和硝酸镁,所以白色沉淀是氯化银,溶液F中含有硝酸钙、硝酸钠、硝酸镁和硝酸。因此:
(1)气体B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在混合物A里,上述四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硫酸铜和氯化铁,化学式分别是CuSO4 、 FeCl3;
(3)在溶液F中,主要含有硝酸钙、硝酸钠、硝酸镁和硝酸4种溶质,其中大量含有的酸根离子符号是NO3-;
(4)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的化学方程式有:NaCl+AgNO3═AgCl↓+NaNO3,MgCl2+2AgNO3═2AgCl↓+Mg(NO3)2,CaCl2+2AgNO3═2AgCl↓+Ca(NO3)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各种物质的性质,才能够判断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时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可以进行各方面的判断。
18.(1) 二氧化硅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2) 3FeSO4 玻璃棒
(3) FeSO4+Na2CO3=FeCO3↓+Na2SO4 Na2CO3 Na2SO4
(4)当温度高于282℃时FeCO3开始分解导致产率降低,杂质增加
(5)96.7%
【详解】(1)氧化铁和氧化亚铁均能与硫酸反应,但二氧化硅不能与硫酸反应,则固体B的名称为二氧化硅;
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于最终制备的为FeCO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说明反应②得到的为硫酸亚铁,则补全反应为3FeSO4;
操作Ⅲ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为过滤,其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FeSO4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溶液E的溶质为硫酸钠和过量的碳酸钠,化学式为Na2SO4、Na2CO3。
(4)碳酸亚铁隔绝空气加热至282℃开始分解为CO2和FeO,则会导致产率降低,杂质增加,则烘干的温度不能超过282℃。
(5)设产品中碳酸铁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16g
则该厂产品的纯度为。
19. A 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Na2CO3和NaHCO3 不成立 猜想一 8.4
【详解】[查阅资料]
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分别向两支试管加入肥皂水,A中出现较多泡沫,B中较少;可证明煮沸可以将硬水软化;
[提出猜想]
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所得溶液中溶质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碳酸钠不和二氧化碳、水反应,溶质是碳酸钠;
②部分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溶质是Na2CO3和NaHCO3;
③全部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溶质是碳酸氢钠;
故猜想三:溶质为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设计实验]
a.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猜想二不成立;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
b.取实验步骤a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a中已经加入过量的氯化钙会把碳酸钠全部反应完,此处产生气体不会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则猜想一不成立;碳酸氢钠和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拓展延伸]
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设8g氢氧化钠消耗二氧化碳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质量为y
x=4.4g,y=10.6g
共通入二氧化碳6.6g,相当于向含有10.6g碳酸钠溶质的溶液中再通入2.2g二氧化碳,
由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可知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与106份质量的碳酸钠恰好反应,可得2.2g二氧化碳最多能消耗5.3g碳酸钠,即二氧化碳不足量,生成碳酸氢钠质量按二氧化碳质量计算,设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为z
8
z=8.4g,即所得溶液中溶质 NaHCO3的质量为8.4g。
20.(1)22
(2)解:设反应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
x=28g
y=50g
剩余固体中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剩余固体中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35.9%
(3)CaCO3、CaO
【详解】(1)由图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78g=22g;
(2)见答案;
(3)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50g,10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90g,故C点时,有碳酸钙剩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C点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有:CaO、CaCO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