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金属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金属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1 18:3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金属 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
C.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纯净的铁
D.银的导电性最好,大多数电线都是用银作材料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铜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变蓝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红,放出白烟
C.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
D.点燃密闭小纸筒中与空气混合的干燥淀粉,不会发生爆炸
3.取一定量镁、锌、铝三种金属,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下列做法能达到上述结果的是(  )
A.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足量的三种金属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
C.向足量的镁、锌、铝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比为2︰2︰3
D.2.4 g镁、6.5 g锌、2.7g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4.硬铝属于铝合金,常用于制造火箭、飞机外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 B.Al2O3中Al为+2价
C.硬铝的硬度比铝大 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通过置换反应一步实现的是
A.Fe→FeCl3 B.C→CO2 C.CuCl2→Cu D.Mg→MgSO4
6.铁和铜在自然环境中都能被腐蚀。下列不能说明铁比铜活泼的事实是
A.历史上铜比铁使用更早 B.铁的文物比铜的稀有
C.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而铜单质不能 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所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中的少量氧气(灼热的铜网)
B.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
C.氯化钠中的少量泥沙(加水过滤后蒸发)
D.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
8.化学概念间存在如图三种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B.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D.金属材料与合金属于并列关系
9.下列有关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如图信息,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
B.生铁和钢的性能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钢的含碳量大于生铁
C.用赤铁矿高炉炼铁的反应方程式是
D.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可通过刷漆、涂油等措施防锈
10.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B  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两极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体积比是1:2 水是化合物,可分解
C  高温条件下,将CO通入Fe2O3粉末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可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
D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 木条不复燃 O2能支持燃烧
A.A B.B C.C D.D
1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有机物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C.合金一定是金属与金属的熔合
D.混合物一定是不同分子构成的
12.不能用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FeCl3 B.MgCl2 C.FeCl2 D.ZnSO4
二、科学探究题
13.在甲、乙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金属铁片和镁片,再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甲试管中盐酸过剩,乙试管中镁片过量,将两试管中剩余物都倒入废液缸中,充分混合后固体消失,废液缸的液体中没有任何不溶物。
【提出问题】废液缸的液体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小石同学猜想FeCl2、MgCl2小奇同学猜想FeCl2、MgCl2、HCl
【表达与交流】试管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写出试管甲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 ;请说出小石同学猜想的理由 。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废液缸液体中的溶质,同学们讨论后,最终确定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 ,在确定溶液中溶质的同时,待充分反应后过滤,还可得到一种金属和只含一种溶质的滤液。
【收集证据】经过实验,同学们观察到 的明显现象,最终证明小奇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归纳总结】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三、计算题
14.铜锌合金外观形似黄金,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检测合金的成分,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数据进行如下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四、填空与简答
1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气体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避免玻璃管a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 .
(2)a管中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装置除了吸收CO2气体外,还 .写出B装置中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若a管中氧化铁全部还原成铁,冷却后称量铁的质量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了2.4g,则加入a管中的氧化铁的质量是 g.
16.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得到一种锌和铜的合金﹣﹣黄铜,外观似黄金但质地坚硬.(提示:ZnCO3═高温ZnO+CO2↑)
(1)黄铜是金属材料吗? (填“是”或“不是”).
(2)写出其中赤铜和木炭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条件的探究,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含量的探究等。下列实验中有两组实验目的是相同的,它们是 (填字母),这两组实验的主要目的都是 的探究。

A B C D
(2)我们可以根据酸中是否含氧元素将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含氧酸命名为“某酸”,如:H2SO4命名为硫酸;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如:HF命名为氢氟酸。
请回答:HClO3命名为 ;氢硫酸的化学式为 。
18.“化”说中国古代炼“金”术。
(1)战因《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原因是 。
(2)我国古代曾用两种方法炼锅,一是“湿法炼铜”记载于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二是“火法炼铜”,用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从减少空气污染的角度分析,相对环保的炼铜方法是 。
(3)英国学者R·坦普尔论证了我图古代冶铁炼钢技术世界第一,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已广泛利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与木炭反应生产生铁,其主要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充氧”等炼钢法,“充氧”的目的是,获得性能更好的钢。
(4)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炼锌”过程为“炉甘石(主要含ZnCO3)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取出即倭铅也”。
①“其底铺薪”指利用燃烧的“薪”将煤炭饼引燃,从燃烧条件分析燃烧“薪”的作用是 。
②文中“倭铅”的主要成分是 (填标号)。
A Pb B Zn C Zn和Pb混合物
19.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其在生产、生活和科技领域应用广泛。
(1)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开幕,新场馆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的铝合金,比较铝合金和纯铝硬度大小的方法是 ;
(2)操场上的单杠等运动器材雨天比晴天更容易生锈,说明 是导致钢铁锈蚀的一个因素。请你写出一条减缓室外金属运动器材锈蚀的措施 ;
(3)向盛有硝酸铜、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根据上述现象推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滤渣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金属是 。
20.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D均为金属单质,C是红棕色固体,B转化为C的过程较为复杂,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1)C的化学式是 。
(2)A、B、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3)反应C→B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B→E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初中化学实验中,铁钉多次亮相。下图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系列变化。
(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 。
(2)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 、 发生反应。
(3)如果用a、b分别代表光亮的铁钉、锈蚀铁钉,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字母表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而不是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钢为铁合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银的导电性最好,但银价格较贵,所以大多数电线没有用银作材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故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生成白烟,错误;
C、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故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正确;
D、点燃密闭小纸筒中与空气混合的干燥淀粉,淀粉急速燃烧,可能产生爆炸,错误。故选C。
【点睛】烟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雾是指液体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
3.B
【详解】A、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

可以看出,金属的质量相同,生成氢气的质量不等,铝产生氢气最多,锌产生氢气最少,故A错误;
B、因为产生氢气的是盐酸中的氢离子,故参与反应的HCl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就相等,故B正确;
C、由于产生的氢气是盐酸中的氢离子,消耗的盐酸“质量比为2:2:3”,不相同,产生的氢气也是不相同的,故C错误;
D、假设Mg、Zn、Al三种金属分别跟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都是2g,设参与反应的Al的质量为x,Mg的质量为y,Zn的质量为z,
y=24g,
z=65g,
x=18g,
故Mg、Zn、Al的质量比为:24g:65g:18g=24:65:18.则“2.4 g镁、6.5 g锌、2.7g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A错误;
B、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化铝中氧元素为-2价,所以铝元素为+3价,故B错误;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硬铝是铝的合金,强度和硬度比铝的大,故C正确;
D、地壳中含量前5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所以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非氯化铁,不能一步转化实现,符合题意;
B、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能通过置换反应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能通过置换反应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D、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与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能通过置换反应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A、活动性弱的金属使用的更早,因为活动性越弱,越容易制得,故A正确;
B、铁的化学性质活泼,易发生反应,不易保存,能说明铁比铜活泼,故B正确;
C、氧化铁是金属氧化物,铜是金属单质,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而铜单质不能,不能说明铁比铜活泼,故C错误;
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故D正确。
故选C。
7.B
【详解】A、氧气可和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故通过灼热的铜网可以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一氧化碳除去,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通过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将泥沙除去,获得纯净的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通过澄清石灰水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化学反应有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二者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B、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是两种不同的反应类型,是并列关系;正确;
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错误;
D、金属材料分为纯金属和合金,故金属材料与合金属于包含关系,错误;
故选B。
9.B
【详解】A、据图可以看出,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正确;
B、生铁和钢的性能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钢的含碳量低于生铁,错误;
C、用赤铁矿高炉炼铁的反应方程式是,正确;
D、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可通过刷漆、涂油等措施防锈,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故A不正确;
B、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两极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是1:2, 说明水是化合物,可分解,故B正确;
C、高温条件下,将CO通入Fe2O3粉末,红色粉末变为黑色,可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故C不正确;
D、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木条不复燃,不能说明O2能支持燃烧,故D不正确。故选B。
11.B
【详解】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中也只含一种元素,选项A错误;
B.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所以有机物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选项B正确;
C.合金可以是金属和金属、金属和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的,选项C错误;
D.混合物不一定是不同分子构成的,如铁粉与铜粉组成的混合物是由铁原子和铜原子构成的,不含分子,选项D错误。故选B。
12.A
【详解】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形成氯化铁,符合题意;
B、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D、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减少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亚铁,镁与酸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镁,甲中剩余的盐酸与乙中剩余的镁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镁 镁/Mg 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 生成的可溶性物质和反应剩余的可溶性物质、反应先后顺序
【详解】表达与交流:
试管乙中,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甲中发生反应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现象为: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减少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甲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乙中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充分反应后,甲试管中盐酸过剩,乙试管中镁片过量,将两试管中剩余物都倒入废液缸中,如果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氯化镁和氯化亚铁;
实验探究:
向废液缸中加入某种物质,在确定溶液中溶质的同时,待充分反应后,过滤,还可得到一种金属和只含一种溶质的滤液。故加入的是镁,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质为MgCl2、FeCl2、HCl,如果无气泡产生,说明溶质为FeCl2、MgCl2,金属活动性:Mg>Fe>H,如果稀盐酸过量,镁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镁再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故最后可得到一种金属铁和一种只含氯化镁的溶液;
收集证据:
由以上分析可知,如果同学们观察到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说明说明溶质为MgCl2、FeCl2、HCl,小奇同学的猜想正确;
归纳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生成的可溶性物质和反应剩余的可溶性物质、反应先后顺序。
14.(1)0.2g
(2)19.6%
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9.8g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详解】(1)由于反应前铜锌合金20g,稀硫酸50g,反应生成氢气、硫酸锌以及未参加反应的铜,剩余的物质质量69.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质量20g+50g-69.8g=0.2g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2)见答案。
15. 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空气 可收集纯净的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逸出污染空气 CO2+2NaOH═Na2CO3+H2O 8
【详解】(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加热前要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发生爆炸;
(2)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3)装置C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一氧化碳气体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收集,防止造成空气污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4)氧化铁Fe2O3中Fe与O元素的质量比=(56×2)∶(16×3)=7∶3,因此,氧化铁中氧元素质量为2.4g时,铁元素的质量为:,则氧化铁的质量为:2.4g+5.6g=8g。
16. 是 2Cu2O+C4Cu+CO2↑
【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是金属材料;(2)赤铜(Cu2O)和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反应方程式为:2Cu2O+C 4Cu+CO2↑;
17.(1) C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条件
(2) 氯酸 H2S
【详解】(1)下列实验中CD两组实验目的是相同的,这两个实验的变量都是两个,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条件的探究;
(2)由题意可知,HClO3应命名为氯酸;氢硫酸的化学式为:H2S。
18.(1)化学性质稳定
(2) 强 “湿法炼铜”
(3)
(4) 提供热量,使煤炭饼温度达到着火点 B
【详解】(1)金元素在自然环境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故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火法炼铜”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湿法炼铜”得到硫酸亚铁和铜,不会污染空气,故相对环保的炼铜方法是“湿法炼铜”;
(3)氧化铁和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①“薪”将煤炭饼引燃,故从燃烧条件分析燃烧“薪”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煤炭饼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反应物为ZnCO3和C,故生成物中含Zn,故文中“倭铅”的主要成分是Zn;
故选B。
19.(1)相互刻划
(2) 水 涂油漆(或制成合金等,合理即可)
(3) Zn2+、Cu2+ Cu
【详解】(1)比较铝合金和纯铝硬度大小可以采用相互划刻的方法,硬度小的物质上方会出现划痕,故填:相互刻划;
(2)运动器材雨天比晴天更容易生锈,说明导致钢铁锈蚀的一个因素是水,故填:水;
减缓室外金属运动器材锈蚀可以采取涂油漆的方式,故填:涂油漆;
(3)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铜>银,锌粉加入硝酸铜、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硝酸银反应结束后再与硝酸铜反应,滤液呈蓝色,说明存在硝酸铜,此时存在几种情况:①硝酸银存在,则溶质为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滤渣为银;
②硝酸银恰好反应结束,则滤液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滤渣为银;
③硝酸银反应完,硝酸铜反应了一部分,则滤液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滤渣为银,铜;
综上可以推出,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Zn2+、Cu2+,滤渣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金属是Cu。
20. Fe2O3 B>A>D(或D【分析】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物质,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可推出E为氢气,C是红棕色固体,可推出C为氧化铁,其中A、B、D均为金属单质,B能与C相互转化,B能转化为E,可推出B为铁,B能转化为A、D,A能转化为D,可推出A为铜,D为银。
【详解】(1)由分析可知,C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B能转化为A、D,说明B比A、D活泼,A能转化为D,说明A比D活泼,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B>A>D;
(3)反应B→E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 Fe+ CuSO4 =Cu + FeSO4 氧气 水 b>a
【详解】(1)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方程式为:Fe+ CuSO4 =Cu + FeSO4
(2)铁钉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锈。
(3)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锈后的质量增加,故填b>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