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3.4 波的干涉
学习目标
1. 了解波的叠加原理,了解波的叠加过程中质点的合位移。
2. 从振动角度认识振动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
3. 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4. 知道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了解波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
导入
思考:
这种图案是怎样产生的呢?
在平静的水面上,下落的雨滴激起层层涟漪,形成了复杂而美丽的图案。
内容讲解
一、波的叠加
观察:
波的叠加现象
一、波的叠加
1、波传播的独立性
几列波相遇之后, 仍然保持它们各自原有的特征(频率、波长、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并按照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好象没有遇到过其他波一样互不干扰.
甲
乙
丙
丁
戊
图3.4-1 波的叠加
一、波的叠加
在几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所产生的振动,质点振动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2、波的叠加原理
相遇时刻
1
2
相遇过程
分离时刻
二、波的干涉
观察:
水波的干涉
二、波的干涉
在某一时刻,水面上的某一点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相遇,(图中的M点)经过半个周期,就变成波谷和波谷相遇.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相遇时,质点的位移最大,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因此在这一点,始终是两列波干涉的最强点,质点的振动最激烈。
图3.4-3 波的干涉示意图
二、波的干涉
图3.4-3 波的干涉示意图
在某一时刻,在水面上的某一点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相遇(图中的N点),经过半个周期,就变成波谷和波峰相遇,在这一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同,质点振动的振幅就等于零,水面保持平静.
振动的加强区
振动的减弱区
振动加强的区域振动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的区域振动始终减弱.
二、波的干涉
1.两个波源的频率相同
2.两个波源的相位差保持不变
3.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各质点引起的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
定义: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减弱,这种现象叫作波的干涉。形成的这种稳定图样叫作干涉图样。
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3、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
二、波的干涉
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1.现象判断法
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该点为加强点;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则为减弱点.
若某点是平衡位置和平衡位置相遇,则让两列波再传播 T,看该点是波峰和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还是波峰和波谷相遇,从而判断该点是加强点还是减弱点.
哪些点是加强点?哪些是减弱点?
二、波的干涉
P点是振动加强点的条件是:
P点是振动减弱点的条件是:
2.条件判断法
如图A、B是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波源,点P到A、B距离分别是S1 和S2 ,则:
ΔS=∣S1-S2∣=(2n-1) λ(n=1,2,3…)
ΔS=∣S1-S2∣=nλ(n=1,2,3…)
甲
乙
丙
波长不同的水波通过宽度一定的狭缝
保持狭缝的宽度不变,改变水波的波长:
波长与狭缝宽度相差不多时,有明显的衍射现象,随着波长的减小,衍射现象变得不明显
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二、波的干涉
波的干涉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波传播的独立性
波的叠加原理
干涉图样的形成原因分析
波形成稳定干涉的条件
观察波的干涉现象
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观察波的叠加现象
三、总结
例题分析
四、例题分析
例1、波源甲、乙分别在一根水平放置的绳的左右两端,两波源发出的波在绳中的传播速度均是1 m/s。在t=0时刻绳上的波形如图 (a)所示(两波源均只发出半个波)。则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当t=2 s时,波形如图①所示;当t=4 s时,波形如图②所示
B.当t=2 s时,波形如图①所示;当t=4 s时,波形如图③所示
C.当t=2 s时,波形如图②所示;当t=4 s时,波形如图①所示
D.当t=2 s时,波形如图②所示;当t=4 s时,波形如图③所示
D
解析:当t=2 s时,根据传播速度可知,它们相互重叠,由于振动方向相反,则振动减弱,波形如图②所示;当t=4 s时,各自传播了4 m,由于互不干扰,所以波形如图③所示,故选项D正确。
四、例题分析
例2、(多选)关于波的叠加和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列频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时,因为没有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波没有叠加
B.任何两列波相遇都会叠加
C.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
D.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如果介质中的某点振动是加强的,某时刻该质点的位移可能是零
BD
解析:根据波的叠加和干涉的概念可知,只要两列波相遇就会叠加,但如果两列波的频率不同,在叠加区域就没有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A错误,B正确;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的点还有波谷和波谷相遇的点,所以C错误;因为某质点振动加强仅是振幅加大,但只要仍在振动就一定有位移为零的时刻,所以D正确.
四、例题分析
例3、(多选)如图所示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时产生的干涉图.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
B.e、f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
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
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
原来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
AD
解析:波的干涉图样中的所有介质质点都在不停地振动着,其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停地变化着.但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a点是波谷和波谷相遇的点,c点是波峰和波峰相遇的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而b、d两点都是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是振动减弱的点,A正确;e位于加强点的连线上,仍为加强点,f位于减弱点的连线上,仍为减弱点,B错误;相干波叠加产生的干涉是稳定的,不会随时间变化,C错误;因形成干涉图样的介质质点也是不停地做周期性振动,经半个周期步调相反,D正确.
四、例题分析
例4、 如图所示,在均匀介质中,A、B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其简谐运动表达式均为x=0.1sin 20πt(m),形成的机械波的波速都是10 m/s。介质中P点与A、B两波源间的距离分别为
4 m和5 m。则( )
A.波的周期为0.2 s B.波的波长为2 m
C.P点一定是振动加强点 D.P点可能是振动减弱点
C
解析:A错;设简谐波的波速为v,周期为T,由题意知:T= 2π/w=2π/20π s=0.1 s。B错;根据v=λ/T 可得λ=vT=10×0.1 m=1 m。C对,D错:根据题意,P点到A、B两个波源的路程差Δs=5 m-4 m=1 m=λ,所以P点的振动加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