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期末复习专题
一、学习目标
1.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2.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
二、考试内容
词语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考查到的词语也大多是语文课本和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但又容易出错的常见词。特别是近义词、成语、关联词更是词语考查中的重点。 1.根据语境正确使用或理解词语的含义。 2.正确辨析近义词。 3.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4.正确运用关联词或对新词语的理解。
三、考试题型
从近几年各地的期中期末以及中考来看,试卷中考查运用词语(成语)的题型大部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较少部分以主观题的考查形式;考查的内容是课文后“读读写写”栏目和课文下进行注释的词语(多为四字成语)。考试题型主要有以下二种题型: 1.选择加点词语(成语)使用恰当或错误的项。 2.结合语境,选择文段中词语运用最恰当的项。
典型例题
1.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亚洲艺术作品展上,中国画家的作品创意独特,见异思迁,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B.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
C.纪录片《超级工程》中的工匠们,无不对技术精益求精,其精神令观众深受感动。
D.网络直播规则的建立和实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宜“一刀切”。
A
·
·
·
·
·
·
·
·
·
·
·
·
·
·
·
·
“见异思迁”意思是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常表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她穿着一件华丽的衣服,显得鹤立鸡群。
B.(他)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和我对话起来。
C.别太在意别人的评论,不然你会老是郁郁寡欢!
D.养殖业低迷,饲料加工企业的利润微不足道,无法与相关产业的利润相比。
·
·
·
·
·
·
·
·
·
·
·
·
·
·
·
·
“微不足道”意思是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用在这里不合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A.百花争奇斗艳的时节,柳侯公园里热闹非凡,男女老少饶有兴味地观赏紫荆花。
B.在期考动员大会上,校长要求我们认真对待考试,遵守考试纪律,做个坦荡如砥的人。
C.青云小吃店的粉饺香气四溢,表皮晶莹剔透,馅料饱满,令食客垂涎欲滴。
D.在柳州小记者团成立13周年纪念活动中,柳州日报社总编辑做了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发言。
·
·
·
·
·
·
·
·
·
·
·
·
“坦荡如砥”意思是像磨刀石一样平坦,不能用来形容人。
·
·
·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千多年前,《蒹葭》以爱的主题入诗,那片伫立千年的芦苇,见证了远古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B.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
C.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在博物馆里,处处是珍品,步步皆文化,那些流淌着历史智慧的文物,让人惊叹不已。
D.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沿袭,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的家族文化。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
·
·
·
·
·
·
·
·
·
·
·
“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在这里形容家风的形成不恰当。
D
5.下列选项加点的词语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原句意思的一项是( )
A
A.行走在小桥流水之间,蓦然回首,你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突然)
B.青青翠竹,既美化了环境,又陶冶了情操。(不但……而且……)
C.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夸夸其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侃侃而谈)
D.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的焰火表演,如梦如幻,观看者无不叹为观止。(望洋兴叹)
·
·
·
·
·
·
·
·
·
·
·
·
A.“蓦然”有“突然”的意思,故可替换。
“既……又……”表示的是并列关系,而“不但……而且……”则表示的是递进关系,二者不能替换。
“夸夸其谈”的意思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侃侃而谈”是“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含褒义,所以不能替换。
“叹为观止”的意思是“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望洋兴叹”,“现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二者意思截然不同,所以不能替换。
6.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已建成公路桥梁约2.1万座,几乎_______当今世界全部桥型,因而贵州有“桥梁博物馆”的美誉。________如此,在世界前100名离地最高、跨度最大的桥中,就有40多座在贵州。________,贵州桥梁的世界地位________。
A.囊括 尽管 但是 不言而喻
B.包含 即使 那么 当之无愧
C.囊括 不仅 所以 显而易见
D.包含 不但 而且 理所应当
“包含”指里边含有。
“囊括”指把全部包罗在内。
递进关系。
C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________,光荣永远___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 勉励 蔚为大观 传递
B.无论 激励 蔚然成风 传承
C.尽管 激励 蔚为大观 传递
D.无论 勉励 蔚然成风 传承
B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梅花傲雪绽放,它的孤高让世人________;雄鹰搏击蓝天,它的价值得以完美展现;陶潜弃官采菊,种豆南山,他的形象光彩夺目;邓稼先毅然回国,功成“两弹”,他的伟绩________,________人生的长度无法由人做主,________人生的厚度可以因找准自己的位置而增加。
A.神往 家喻户晓 虽然 但是
B.艳羡 举世瞩目 虽然 但是
C.艳羡 家喻户晓 因为 所以
D.神往 举世瞩目 因为 所以
B
指心中向往。
指十分羡慕。
是一种性格、气质,应是令人“艳羡”。
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指家家户户都知道。
前者比后者程度更深
近义词辨析常用方法
1.扣住语素辨析 例:习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坚决________(遏制 遏止)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解析:重点在“制”和“止”的区别上。“遏制”是去阻止,指的是一个阻止的过程.“遏止”是已经阻止,指的是一个结果.抓住不同的字辨析,此处应用“遏制”。
2.扣住搭配习惯辨析
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盛宴,讲述着中国故事,_______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彰显 张扬)
解析:彰显,分明而确定地表现。张扬,将秘密的事情直扬出去。联系平时的搭配习惯,与“风采”搭配,应选“彰显”。
3.扣住感彩辨析
莫言不把自己的作品展称作书法展,而叫作“墨迹展”,也可见他对书法的敬畏。这种敬畏来自于他从小受到的________(熏陶 熏染),以及对书法的热爱。
解析:“熏陶”意思是被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多指好的方面;“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方面。根据句意,此处应使用“熏陶”。
4.扣住适用对象辨析
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A.鬼斧神工 B.巧夺天工)。
解析: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巧夺天工意思是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根据“张家界”的提示,选“鬼斧神工”恰当;
5.扣住词义轻重辨析
例: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在追梦的路上,有温情的师长相随,有真挚的友谊作伴,有浩瀚书籍引路,我们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的底色,矢志不渝, ——(书写 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解析:谱写本义是指为了演出而改编(乐曲),后引申为创造(值得记载的事物)。书写一般指抄写的意思。根据语境,此处应选“谱写”。
成语常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
例:留守儿童们在美丽的大龙潭含沙射影,在峻峭的马鞍山登高望远,尽情领略龙城美景,感受社会关爱。
解析:含沙射影:比喻暗地里诽谤中伤。望文生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2.用错对象
例:为了把角色扮演得入木三分,同学们拿到剧本就开始准备,熟悉并揣摩人物形象。
解析:“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不能用来形容表演,
3.褒贬不当例: 开学第一堂语文课,九(4)班新来的老师强聒不舍,出众的口才征服了全班同学,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 解析: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没完,含有贬义。用来形容口才出众,褒贬失当。4.语意重复例:看着五岁的孩子一本正经地模仿“中国飞人”苏炳添的起跑动作,爸爸妈妈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解析: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用在句中与后面“笑了起来”语意重复。
5.前后矛盾例:果农们冒着炎热的天气奋战了好几个昼夜,轻而易举地把水果销售一空。解析: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词义和“奋战了好几个昼夜”矛盾; 6.语境不符例:2022年,数博会采取线上方式举行,这让国内外企业参展并不感到诘难。
解析:“诘难”意思是诘问责难,本句是表达国内外企业不会感到有难度,用“诘难”不合语境。
模拟练习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英雄。
B.在植树节活动中,同学们妙手回春,为嘉州大地多种树、多添绿,建设美丽乐山。
C.乌木博物馆里陈列的各种木雕作品,精美绝伦,展现了工匠们入本三分的雕刻技艺。
D.《中国诗词大会》打开了一扇扇窗口,将销声匿迹的唐诗宋词重新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B.父亲老实厚道低三下四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C.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D.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B. 新冠疫情肆虐,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上海,我们湖南省医疗队义无反顾,首当其冲,令人动容。
C.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
D. 当一切喧嚣戛然而止,这个世界猛然出奇地安静,人们忽然觉得这个地方如此陌生,如此遥远。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电影《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豫剧《焦裕禄》……这些有温度、有力量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它们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B.我们班语文科代表的文章读起来味同嚼蜡,让人感悟到生活的智慧,让人思索到人生的哲理,让人领悟到人生的千姿百态。
C.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静待花开,才能成就精彩的学生、出彩的教师、多彩的学校。
D.铜仁正在建设世界同类型最大跨度拱桥“乌江特大桥”,条条缆索跨越“天险”,酷似乌江上的“五线谱”,让人叹为观止。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庄重的文化殿堂与红火的节日民俗不期而遇,带给人们别具一格的体验。
B. 多些好高骛远的执着,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方能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既定目标。
C. 他不仅在“写什么”上殚精竭虑地运筹,而且在“怎么写”上苦心孤诣地经营,这使他的散文作品别具韵致和气象。
D. 实践充分证明,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6.下列各句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同一个疑难问题,有的学生善于发散思维,见异思迁,触类旁通,想出许多解决的办法。
B.领会人情世故,才能洞察世间的美好,才能怀得人生的真谛,才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C.在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面前,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必须做好个人防护,非必要不远行,不扎堆,少聚集。
D.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和李大钊小巷谈话,温和而有千钧之力,让人感受到理想的魅力和青春的力量。
【参考答案】
1.A (“妙手回春”是指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入本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不能够用来形容雕刻技艺;“销声匿迹”是指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2.B(低三下四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
3. B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与语境不相符。)
4.B(“味同嚼蜡”表面意思是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与后文意思相矛盾。)
5. B (“好高骛远”是指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
6.A(“见异思迁”意思是缺乏主见,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不一样的就改变趋向。含贬义,与语境意义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