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课时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4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3 课时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4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1 15:3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 第三节(第1课时)
新课导入
《视频: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
在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每年都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经过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在马赛马拉保护区和恩戈罗戈罗保护区之间往返迁徙……
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
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压带与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联系生活感受,理解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的性质及其影响
气温下降
对流层含有水汽和杂质
气流下沉
不利于水汽的凝结
气温上升
气流上升
晴朗干燥
成云致雨
多降水、湿润
高压带
低压带
低压带控时的地区:
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高压带控制的地区:
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分布 气压带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0°附近
30°附近
60°附近
90°附近
对降水要素的影响取决于气流垂直运动方向。
对温度要素的影响取决于该气压带的纬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上升
下沉
上升
下沉
湿热
干热
冷湿
干冷
(二)气压带与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①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②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全年皆夏,
年平均气温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
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③ 气候成因: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
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⑤ 典型地区:东南亚马来群岛地区 | 非洲刚果河流域 |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⑥ 植被类型: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形成机理
巴西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全球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示意图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发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60%
全球植被分布示意图
亚马孙平原为什么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思考
参考答案:
①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全年高温多雨;
②东临大西洋,整个平原呈口袋状迎接大西洋水汽,海洋水汽可以长驱内陆,并在西部安第斯山形成丰富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北 、东南信风带来丰富降水;
③南赤道暖流经过,暖流经过的地区增温增湿,降水多。
《视频:南极洲干谷》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风带的性质及其影响
一般来说,
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气流湿润,降水多。
分布 风带 成因 属性
0°-30°
30°-60°
60°-90°
东亚 南亚
低纬信风
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
副热带高压指向赤道低压
(由高纬吹向低纬)
副热带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
极地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
从海洋吹向陆地
从陆地吹响海洋
干热
温湿
冷干
暖湿
冷干
夏季风
冬季风
对降水要素的影响取决于气流水平运动方向。
对温度要素的影响取决于该风带的纬度。
(二)风带与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机理
①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温和多雨)
③气候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④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
的大陆西岸
⑤典型地区:欧洲西部,其他大洲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⑥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北美大陆
西海岸
南美洲
西海岸
澳大利亚
东南部
新西兰
欧洲西部
全球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示意图
案例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纬度40°-60°的大陆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通常会叠加暖流的影响,其分布范围还受地形的影响。欧洲西部平原开阔,沿岸暖流强大。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可深入内陆,并且暖流还影响高纬度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思考
欧洲西部为什么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广的温带海洋气候区?
(1)地处西风带内,其西部濒临大西洋;
(2)北大西洋暖流的经过对欧洲西海岸起了增温增湿的作用。
(3)漫长的海岸线加剧了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的影响程度。
思考
哪些纬度带会被交替控制?产生了什么气候?(举例说明)
三、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和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形成机理
①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②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炎热
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③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西风带交替控制
④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⑤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其他大洲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⑥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南美洲
西海岸
澳大利亚
东南部与西南部
好望角
地中海沿岸
罗马
全球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示意图
案例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纬度30°-40°的大陆西部,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
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较
大。 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世
界上地中海气候最典型且分
布范围最广的地区。
全球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示意图
思考
地中海沿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面积广的原因是什么?
(1)地中海是位于亚欧非三洲之间的一个面积较大的陆间海,由于海水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冬季水温比陆地高,因此宜于低气压的发展;
(2)加上地中海沿岸无南北走向的山脉,西风气流能直接进入地中海沿岸,海上水汽供应充足,气旋活动比较频繁,冬雨区较广。夏季海水温凉,宜于高气压的发展,使得地中海及其沿岸大范围地区都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区域也就特别广大,这就是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最为典型的原因。
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小结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小结
太阳
辐射
大气
环流
海陆
位置
地形
洋流
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
四、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



活动
将亚洲大陆东岸典型植被景观图与其所对应的气候类型区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连线。
太阳辐射(纬度)
活动
判断三种季风气候的分布,并从气温的角度,说明判断理由。
活动
比较亚洲大陆东岸三种季风气候降水的共同点,并说明原因。
海陆位置——季风环流(大气环流)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分为干湿两季
全年高温干燥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寒带气候
全年寒冷干燥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大气环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寒流:降温减湿
暖流:增温增湿
洋流
海拔、阴坡阳坡→温度→气候
迎风坡/背风坡→降水→气候
地形
人类活动: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温度、降水→气候
读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候类型特征图,完成以下要求。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热带、温带、寒带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活动
世界气候特征统计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1)热带、温带、寒带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热带气候有四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气候有五种:
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在热带、温带都有存在
寒带气候:冰原气候、苔原气候统称为极地气候
东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严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
西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 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世界气候特征统计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 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并且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
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区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差异: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多,降水季节分布均匀,气温年较差小;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气温年较差最大;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气温年较差介于以上两种气候之间。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的差异。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世界气候特征统计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的差异。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同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分布都位于位于南北纬40至60度的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不同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更为显著,盛行西风深入内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面积大。而北美州西部的温带海洋性只分布于西部沿海狭长地区,受落基山脉阻挡,内陆地区没有受到西风影响,气候分布范围小,不显著。
欧洲西部: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大陆支离破碎,且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而来的暖湿气流能够深入大陆。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明显。
北美洲大陆:①由于西部沿海附近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的阻挡,水汽难以深入内陆。②阿拉斯加暖流势力较弱增温增湿作用不如北大西洋暖流明显。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1课时)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的性质及其影响
气压带与气候类型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的性质及其影响
风带与气候类型
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