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看一看:图中是什么?669漫画:《谁也没有错》思考: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美国实业家?议论文复习议论文知识1、什么是议论文?
2、议论文的要素 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
主张和看法。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
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
理由和根据。运用论据证明论
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表达作者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 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 驳 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
的论点的论证方式。4、论据可分为两种:5、常见的论证方法:A 事实论据 B 道理论据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驳论中还采用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
归谬法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积累重点词语;学会默读和筛选主要信息,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了解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了解议论文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善于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主要信息;探究交流,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重点:
区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认识本文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和设问句的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汲取( jí ) 根深蒂固( dì ) 孜(zī)孜不倦(juàn)
锲而不舍(qiè)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轻而易举 )
(2)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根深蒂dì固)
(3)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不言而喻 )
3、解释下列词语:
持之以恒 : 有恒心,长期坚持下去
推敲: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和措施。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作者是美国(国籍)的罗迦.费.因格。课文开头非常精彩,以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例告诉我们(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重要思维方式,接着又以设问的形式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渊博的知识。)②(探求新思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然后告诉我们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只要(坚信自己具备几个关键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四、自主学习: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2仔细阅读①——④段思考:①课文开篇通过图形问题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②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③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④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⑤作者用什么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阅读课文后面部分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是什么?
5、概括课文要点理清议论文的结构。五、展示准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1、4组)
2仔细阅读①——④段思考:①课文开篇通过图形问题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②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③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④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⑤作者用什么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2、3、10、11、12组)
3、阅读课文后面部分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9、5组)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是什么? (6组)
5、概括课文要点理清议论文的结构。(7、8组)五、展示点评: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1、4组5号)
①本文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论题)
②筛选关键词、句,明确: 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学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的把它发展下去。如果做到这些,你就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2仔细阅读①——④段思考:①课文开篇通过图形问题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②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③“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④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⑤作者用什么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2、3、10、11、12组3号)
①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②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句
③找到一个答案,你就容易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
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方式,符合客观生活。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⑤作者先从反面论述——“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一个答案后,就会止步不前。”
然后从正面论述:“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反对比论证,说理更全面,更透切。
3、阅读课文后面部分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9、5组6号)
①有渊博的学识;
P5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P6-8
③留意细小的想法。
P9-12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是什么? (6组1、3号)
作者引用某心理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指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是
“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5、概括课文要点理清议论文的结构。(7、8组2号)
①提出问题:(1~3段)由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②分析问题:(4~12段)论证创造性思维的必需要素
第一层:丰富的知识。
第二层:运用知识
第三层:善于留意细小想法(创意)。
③解决问题:(末段)总结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因素。
五、小结:
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拥有创造力的人”这一中心论题,从多层面展开论述: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误,解决人们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又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须的要素,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只要能做到三个方面,就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本文逐层论述,由分到总,思路清晰。
理清论证思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来说异常重要,需要注意第4、9段的过渡作用、末段的总结作用。 1+1=?
一滴水+一粒种子=一棵树
一把锯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
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
雪+太阳=水、春天
牛顿+苹果=万有引力定律
亚里士多德+支点=整个世界
李白+酒=诗百篇
你+努力=?2拓展延伸拓展延伸2 你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有没有尝试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体验?比如课文的多种解读、问题的多种解法、完成任务的多种途径等。将自己的经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启发,让自己学会创造性思维。【达标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汲取(???????) (2)不言而喻( ??)
(3)持之以恒(? ??) (4)锲而不舍( ????)
2.选词填空。?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汲取、吸收、学习)知识,使自己____(学识、学问、才学)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无所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创造、创意、创造性)。
(2)知识就是形成创意的___-(材料、素材、原始材料),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拥有___(创造性、创造力、创新)。 【达标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汲取(???jí ?????) (2)不言而喻(?yù ???)
(3)持之以恒(?héng ???) (4)锲而不舍(qiè ????)
2.选词填空。?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汲取、吸收、学习)知识,使自己学识 (学识、学问、才学)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无所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创造、创意、创造性)。
(2)知识就是形成创意的素材(材料、素材、原始材料),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拥有创造性(创造性、创造力、创新)。 3.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C.因为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D.因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新的方法,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的最基本因素。
3.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因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C.因为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D.因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新的方法,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的最基本因素。
4、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 ???)
A.约翰?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式机器。这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受器做实验,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
C.牛顿因成熟的苹果掉在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D.麦哲伦于1519年出海航行发现了南美洲,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型的。
5、下列论据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徐特立曾告诉学生,读书不要贪多求快,要仔细研读。
B.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写成了不朽的巨著。
C.列宁高度评价过想象的作用,指出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D.马克思指出,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也参与创造剩余价值。4、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 A ???)
A.约翰?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式机器。这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受器做实验,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
C.牛顿因成熟的苹果掉在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D.麦哲伦于1519年出海航行发现了南美洲,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型的。
5、下列论据不同类的一项是( B )
A.徐特立曾告诉学生,读书不要贪多求快,要仔细研读。
B.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写成了不朽的巨著。
C.列宁高度评价过想象的作用,指出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D.马克思指出,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也参与创造剩余价值。6、下列论据不同类的一项是① 我国唐朝诗人李贺,外出时总是在驴背上置一锦
囊,随时装下自己记在纸片上的只言片语,最终
成就许多著名诗篇。
② 著名的“万有引力”学说的创立,就是牛顿留
意了“果子为什么会落地”的结果。
③ 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赖,常说他的关于
数学的发明,大半是他在街头闲逛时,
留意一些“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
后产生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及重点:
1、了解论点与材料的关系,学会运用道理和事例论证方法;
2、组织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一、自主学习:
(一)、聚焦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1、自学教材P122《议论文的阅读(2)》掌握:什么是论证,论证方法有哪些?
2、①概括课文第七、八两段的两个事例,并分析为了证明什么观点?②这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③文中还有使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地方吗?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3、课文说“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你能根据你的阅读和积累举一个事例进行论证吗?组织学生探究交流。
4、延伸拓展,深化知识。
(二)、揣摩语言,体会设问句的作用。
1、请从课文中再找出几个设问句,仔细体会这种修辞方式的表达作用,并且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用好设问句。
2、假如你要写议论文“失败是成功之母“,请运用设问句领起你的论证思路。展示准备:
(一)、聚焦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2、①概括课文第七、八两段的两个事例,并分析为了证明什么观点?②这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③文中还有使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地方吗?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1、4、5组分别展示)。
3、课文说“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你能根据你的阅读和积累举一个事例进行论证吗?(2、9、6组)。
4、延伸拓展,深化知识。(3、10、8组)
(二)、揣摩语言,体会设问句的作用。
1、请从课文中再找出几个设问句,仔细体会这种修辞方式的表达作用,并且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用好设问句。(11组)
2、假如你要写议论文“失败是成功之母“,请运用设问句领起你的论证思路。(12 、7组)二、展示点评 2、①概括课文第七、八两段的两个事例,并分析为了证明什么观点?②这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③文中还有使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地方吗?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1、4、5组分别展示)。
①列举了两个事例:一是 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 ;二是 罗兰·布歇内尔发明对战型的乒乓球戏
为了论证“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②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且与观点联系紧密的事例来证明论点
作用:列举典型的事例,有力的证明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④第(11)段举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的例子,证明“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3、课文说“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你能根据你的阅读和积累举一个事例进行论证吗?(2、9、6组5号)。
如:鲁班发明锯子、曹冲称象、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现象、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等。4、延伸拓展,深化知识。(3、10组1号)
(1)能证明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最佳论据是(c )
a、商鞅因变法被车裂,伽利略为科学被焚烧,但真理在他们一边。
b、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一次做试验时药品爆炸,但他身上带血从实验室跳出,兴奋地狂呼:“我成功了。”
c、英国作家克里西初学写作曾被连续退稿743份,但他把这些退稿当作镜子,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写作出版了560部著作。
d、陈景润为攀登数学高峰,演算的稿纸有几麻袋,失败的次数更是无法计算。(2)有位同学想写一篇文章,论述“业精于勤”这一论点,她在班上收集到这样三个事实论据:请帮他选择哪个好,为什么?(8组3号 )
A、张明同学学习上做到了三勤:勤用手、勤用脑、勤用口,三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王宇曾一度在学习上放松贪玩,成绩不理想。从上学期以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勤奋学习。她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今日事今日毕。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她都当天完成。结果成绩迅速提高了。
C、李冰同学每天从早到晚,埋头读书,甚至一边吃饭一边读书。期末考试成绩提高了
提示:论据A侧重于“多”, “多用手、多用脑、多用口”成绩才好。
B侧重于“今日事今日毕”。
C强调的是勤奋的问题,所以选C(二)、揣摩语言,体会设问句的作用。
1、请从课文中再找出几个设问句,仔细体会这种修辞方式的表达作用,并且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用好设问句。(11组4号)
还有:①段“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么……”
②“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
“⑨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在本文中,它们的作用除了题干提到的以外,还有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2、假如你要写议论文“失败是成功之母“,请运用设问句领起你的论证思路。(12 、7组)
例如:“失败就那么可怕吗?”
“一次失败就意味着永远失败吗?”
“面对失败我们该做些什么?”
“什么是失败?”
“如何面对失败?”四、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逐层深入的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的道理,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知识、活用知识等对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思维火花的迸射,是社会前进不竭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古猿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制造工具,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是创新;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创新;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创新……让我们张开创新的翅膀,在开放的世界中遨游。四、当堂巩固:
1.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不同的一项是(D)
A.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迷库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
B.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C.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D.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2.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恰当角度提炼观点。(不超过20字)
大山忧心忡忡的对卵石说:“你们都是我的儿孙,我的骨肉,怎么越长越不像我呢?你们看我:峥嵘俊俏,岿然不得;再看看你们:无根无基、没棱没角,到处滚动,成什么样子?”
卵石却不以为然的回答:“我们这样子有什么不好?”
观点一:
观点二:
此故事中的“大山”及“卵石”喻指生活中的两代人、两种观点、两种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两种精神品质和追求等。
由此可以归纳出如下观点:
(1)老一辈坚韧刚强,立场坚定;年轻一代敢于打破传统,锐意进取。
(2)老一辈不应该因循守旧;年轻一代不应该没有信仰,随波逐流。
(3)老一辈和年轻一代要互相理解,共同前进。五、课后练习:阅读《珍惜弱点》,回答题目
①人皆有弱点,但弱点不同于缺点。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然而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若说缺点可以改正,可以克服,那么弱点不仅与生俱来,还要伴人一生。
②事物本身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据说海南岛的柏油路面很抗热,零上40摄氏度以上也不熔化;哈尔滨的柏油路面能抗寒,零下30摄氏度不会裂开。反过来说,海南岛的柏油路最不抗寒;哈尔滨的柏油路最禁不得热。这个事例说明什么呢?事物某方面愈强,它的反方向愈弱。
③同样,事物的某方面愈弱,它的反方面愈强。诸葛亮最大的弱点谁都知道,一生太谨小慎微了,当年大将魏延曾提出偷袭长安的奇计,但被诸葛亮所否,致使魏延至死都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大失误。然而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摆空城计,司马懿之所以不敢 (1) (悍然 毅然 贸然)进城,是诸葛亮凭借一生用兵谨慎的“弱点”赢得了这步险棋。可以这么说,弱点也是强点,所以弱点也需珍惜。
④任何一个物种身上都存在弱点,但这并不影响“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规律。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以老鼠为例,其相貌卑琐,鬼鬼祟祟,无犬之忠,无猫之乖,无牛羊之肉香,无鸟禽之美丽。正因为它的“弱点”,人不仅不驯化它,还要打杀之而后快。兵法上说“至于死地而后生”,这老鼠在千百年的厄运中反而存活,鼠的家族绝对数量超过人的数量。
⑤世界万物无绝对的强点和弱点。弱点于人不是什么赘疣,生出来便是人的累赘。因为弱点在任何一个物种中,犹如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根本谁也离不开谁。性格急躁失之鲁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的人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世界上没有谁会有一个绝对的优势,也没有谁一点儿优势也没有,基于这一点我们任何人不须自卑,更不用自暴自弃。
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视自己的弱点,进而利用自己的弱点,学业上事业上都能进取。譬如大画家黄宾虹,晚年双目几近失明,然而他凭借感觉绘画,反而开创另一境界,成一大家。
⑦珍惜弱点是人生的不气馁,是完善人格的进取,是在弱音上奏出强音的大手笔。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可弱点一旦被他人利用便不是吉兆了。像吕布好色的弱点被人掌握,一个美女貂禅便让他如木偶般任人摆布,最后英雄身手异地。珍惜自己的弱点,别让他人利用弱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存的保护色,是 (2)
(抱憾 缺憾 遗憾)之中的聪明。
1请为文中(1)、(2)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贸然;(2)缺憾
2文章认为,缺点与弱点有两点不同,一是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二是缺点可以改正,可以克服,弱点与生俱来,还要伴人一生 。
3第③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事物的某方面愈弱,它的反方向愈强(弱点也是强点)
4第⑦段中“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利用自己的弱点能填补自身的不足;能把弱点变成强点
5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珍惜弱点。
正视自己的弱点;利用自己的弱点;避免自己的弱点被别人利用
悍然 hànrán 悍 : 悍 hàn ,勇猛,强悍。悍然:凶悍,凶暴。
贸然:轻率的样子。贸然从事:指遇事不经深思熟虑,随便就决定做法
毅然:刚强坚韧而果断的样子。
抱憾 拼音:bào hàn 释义 :怀有遗憾
遗憾 ... 因未能称心如愿而惋惜
缺憾 拼音:quē hàn 解释 解释: 不够完美、令人遗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