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1 15:58:10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B 原文是“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
的作用”,论辩者并非“有意”忽略软化对方,而是论辩这种方式的实际效果无法软化对方。
C项,因果关系失当,形式逻辑说服力并不是一直都弱,也不是因为不重视说理对象就变弱,
只是在大前提有误时难以服人,另“形式逻辑对说理对象不够重视”表述不准确。D “唯一
标准”错误。
2.C【解析】第 9 段主要谈图尔敏模式着眼于权威的第三方,比较法庭上的法官与作为第三
方的公众,不在于强调后者和法官一样重要,而是说明公众以舆论机制而非权威在公共说理
里起到重要作用。
3.B【解析】A、C、D中卫律的说服对象是苏武、贾谊的说服对象是汉文帝、苏格拉底的说
服对象是格黎东,均以压倒对立方为目的,因此不符合公共说理的定义。只有 B,王安石给
司马光写信不仅从自己的立场阐明自己变法的缘由,还关照了司马光的观点和历史现实背景,
表面上是和司马光写信,其实考虑到了朝中的第三方——其他大臣。
4.D 理由:①该段先论证了单纯形式逻辑在公共说理中的不足,然后转而谈公共说理的实
质是处理不同意见的对话模式,要关注第三方公众。②前半部分承接第 8 段形式逻辑只强调
逻辑推理,不强调“公共理性”的论述;③后半部分自然引出第 9 段图尔敏说理分析模式“着
眼于权威的第三方”的特征(或者说法庭或委员会判决的例子呼应了第 9 段法官和陪审员裁
决的例子),因此选 D 最合适。(选择 1 分,理由每点 1分,共 3分。如果把①分在②③里分
开答也要给分。选择题选错,此题得 0分。)
5.该说法不符合本文的“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1分)
①图尔敏模式强调陈述主张的语气要保留一定空间。该言论“必定”过于绝对化。
②图尔敏模式强调从依据到主张的前提应当是普遍性原则。该言论以中国人崇拜“龙”作为
依据,但前提“龙是邪恶暴力的象征”只在部分文化中成立,不具有普遍性。
③图尔敏模式的前提必须有理由支持(根据作为支持)。该言论以《圣经》对龙的描述作为
龙形象的前提支持(根据)不具有普遍性,在中国文化中,龙是祥瑞的象征。
④图尔敏模式要有反例说明除非的情况。中国在国际上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共处等理
念,并没有称霸事实,该言论可以被轻易推翻。
(观点明确 1 分,评析答出一点 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满分,缺对言论的是非评价扣 1 分。)
6.D【解析】“很体谅、怜爱他人”说法错误,穆女士决定供给方先生两顿饭是为减少给方先
生的俸禄。
7.A【解析】“正是穆女士内心矛盾的体现”说法错误,选项中“那种自相矛盾”是指丫鬟的
名字叫“自由”而实际上不“自由”,并非指穆女士内心矛盾。穆女士言行的自相矛盾对她
自以为是“善人”的讽刺。
8.①自私自利、无为忙碌。穆女士耽于享受、喜欢表现,却说是为社会劳累,为了救世而
忙碌;虽经常参加集会、公益活动等,但对社会并无实际贡献。
②唯利是图、精于算计。穆女士打算用提供两顿饭菜来减少方先生的佣金;解雇方先生而请
冯女士兼职家庭教师,以减少佣金。
③好高骛远、沽名钓誉。穆女士自恃出国读过书,要救世,提出的却是不切实际的主张;不
想出席盲哑学校展览会,又想拍照出风头。
④自私、冷漠。在方先生死了太太后,用“二十块”打发他,埋怨他荒废儿子的学业,并让
冯女士取代了他。
⑤虚伪,伪善。依靠丈夫而标榜“独立”,不愿被人称呼“汪太太”;给仆人起名“自由”“博
爱”而对她们颐指气使;标榜自己“生命是献给社会的”“为救世而来”,却只是为了排遣空
1
{#{QQABZYCEogCoABJAABhCAQ1qCAKQkAECCIoOABAEoAAAgQFABCA=}#}
虚,打造自己“新女性”的形象。
(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3点即可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如“空虚”“自恋”等,分析合理亦
可得分。)
9.①反话正说。小说多处反话正说,如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善人”;她极其自
私冷漠,却说她体谅怜爱别人。作者用这种肯定赞美的语言来描述她的虚伪自恋,使这一人
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厌恶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②对比映衬。小说巧用对比映衬手法,如穆女士一方面想以“穆女士”的称谓证明自己是独
立女性,一方面又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她给丫鬟起名“自由”“博爱”,又百般役使她们,
不给她们以尊重。她的言与行矛盾对比鲜明,虚伪冷漠的丑陋嘴脸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③漫画式夸张。小说以漫画的笔法,描写穆女士自我膨胀的心理,比如送给方先生十个鸡蛋,
她就认为方先生吃了“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这一夸张描写把人物的丑态推向极致,
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让人印象深刻。(每点 2 分,举出一例即可,例子 1分,分析 1 分)
10.(3 分)ACF(得柏耆,口授其词,使耆执笔书之,持以入镇州。)(每断对 1处得 1 分,
共 3 分。)
11.(3 分)B 【解析】用法相同,都是名词作状语。
12.(3 分)C 【解析】A 项,“上疏奏请免除百姓的徭役与田租”错;B 项,“裴度未采用建
议,被李愬抢夺功劳”错;D项,于文无据。
13.(1)《资治通鉴》也仅仅说柏耆凭借计策求见韩愈,韩愈替他禀告裴度,写了一封信派
柏耆前去镇州。(4 分。干,干谒,求见;为,替;白,告诉;每处 1 分,句意 1分)
(2)惟独韩文公从平民中崛起,谈笑着指挥他们,天下人都响应跟从他,(使道德和文风)
又回到正道。(4 分。状语后置,从平民崛起;麾,指挥;靡然,草木顺风而倒貌,喻望风
响应,闻风而动;每处 1分,句意 1 分)
14.洪迈认为韩愈因直言进谏遭受贬谪,苏轼认为韩愈因遭受小人诽谤而被贬谪。(答出一点
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韩文公(韩愈谥号)自监察御史贬为阳山县令,新、旧两部《唐书》都认为是因为论宫
市而获罪。韩公《赴江陵途中》诗说:“这年京师大旱,田地不收。官吏却频繁向百姓征收,
听闻百姓把婴儿丢弃在水沟里。我亲眼看到饥饿的人群拥挤在大道上。恰好我被任命为监察
御史,实在是我应当直言进谏的时候。我写好奏疏要上奏,为国尽忠怎么会考虑个人得失?
我在奏疏里陈述人民的苦难,不要断绝他们的粮食。在奏疏后面提出京城一带是国家根本,
治理百姓要加倍体恤。眼下的瑞雪预兆明年的丰收,请宽限到明年蚕熟麦收时再收租税。天
子看了奏疏感到悲伤,司空也叹息应早作安排。我一心以为朝廷将采取应急措施,没想到反
把我放逐到阳山县。”皇甫湜为他作的《神道碑》写道:“关中大旱饥荒,饿殍遍地,官吏仍
苛索百姓以求恩宠。先生上疏陈述天下的根本,百姓遭灾如此严重,请求朝廷放宽徭役,免
去田租,执政者为此很憎恶他,便将他贬谪下去。”这样看文公被贬不因论宫市之事是很明
白的。
《神道碑》又记载了三件事:“文公任河南(今洛阳)令时,魏州(今河北大名、魏县)、
郓州(今山东郡城县)、幽州(今北京市)、镇州(今河北正定)四藩镇各设留守藩邸,暗中
蓄养士兵并窝藏逃犯。韩公要揭发他们的罪行,禁止留邸私署官吏,等天明就公布文件,留
守官员十分害怕,立即自行禁止。其后郓州留守藩邸果然谋反。等到韩公跟随征讨吴元济时,
向裴度建议,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叛贼。(裴度)未来得及实行,李愬已
从文城(今河南唐河)雪夜攻入蔡州,捉获了吴元济。三军将士都替韩公惋惜。(韩公)又
对裴度说:‘现在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动用军队了。’找到
2
{#{QQABZYCEogCoABJAABhCAQ1qCAKQkAECCIoOABAEoAAAgQFABCA=}#}
柏耆,口授致王承宗书信,命柏耆执笔写下来,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
就割德、棣二州献给朝廷。”李翱作《韩公行状》,所记载的与上述事迹大致相同。新、旧《唐
书》都未记载此事,并且把收服镇州的功劳全归于柏耆,难道不是未曾见过皇甫湜的文集吗?
《资治通鉴》也仅仅说柏耆凭借计策求见韩愈,韩愈替他向裴度禀告,写了一封信派柏耆前
往镇州。
材料二:
自东汉以来,道德丧失,文风败坏,异端邪说一起兴起。惟独韩文公从平民中崛起,谈
笑着指挥他们,天下人都响应跟从他,(使道德和文风)又回到正道。有人曾经议论过天道
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是什么事都能做的,只有天不容许人作假。人的智慧可以欺骗王公,
却不可以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得到天下,却不可以得到普通百姓的心。所以韩公的
一片真诚,能够拨开衡山的乌云,却不能挽回唐宪宗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凶暴的鳄鱼,却
不能消除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潮州的人民中得到信任,百代都享受百姓立庙祭祀,
却不能让自己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安身。大概由于韩公能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
15.C 【解析】诗歌前两联主要突出了朝廷生活的无聊与死板。
16.语尤婉至,是指作者表达非常委婉。(1分)作者在尾联运用了反语,(1 分)表面称颂
统治者圣明无缺,实则讽刺统治者自以为政治没有缺失而拒绝纳谏,(2 分)委婉地表达自
己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朝廷的失望与不满。(2 分)(手法答寓贬于褒、婉曲等亦可酌情
给分。)
17.(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18.C
19.示例:①费孝通提出了颇具包容性的“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②许多民族问题的研
究仍然离不开这个出发点,③这些研究包括今天国家层面所提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等。(每句 2 分,三句话意思对合理即可得分,共 6 分。)
20.①将“船样”改为“船形”;②将“都有”改为“环”;③将“伸出”改为“延伸”;④将
“很有秩序”改为“错落有致”。(每处 1分,改对 3 处即可得满分。找出错误但没有改对不
得分。)
21.(1)用词:“只”是只有的意思,同时重复“一个”,表明这人家人少、生活简单纯粹,
体现了生活的宁静祥和。(2)句式(排比):该句将老人、女孩、黄狗对举并列来说,内含
一种平等意识,体现万物和谐的特点。(每点 2分,如有其他答案,结合特点分析合理亦可。)
22.(1)感叹号表达强烈情感,(1分)船夫以自己有口粮拒绝渡人的钱,感叹号强化了其
内心的自豪和神气。(1 分)
(2)示例一:我认同。全改成感叹号语气和情感更强烈,更能体现船夫的神气,(1 分)与
上文的“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呼应。(1分)
示例二:不认同。逗号句号是平稳地陈述,与整个文段的冲淡平和的语言风格相一致,
(1 分)也能体现船夫善良美好的品质。(1分)(只答认不认同不给出理由不给分。)
23.【写作指导】
一、审读材料
准确理解白居易的诗。前八句拿玉与铁比较,具有辩证性。才如利剑,是一个人建功立
业、有所作为的必要条件。一个人有德无才,很难大有作为。德如良玉,是一个人安身立命、
为人处世的根本保证。一个人有才无德,不可能在事业上持久,最终必定失败。“君疑才与
德,咏此知优劣”两句托出主旨,以玉、铁比喻德、才,且知“优劣”,是暗含作者关于价
值轻重的判断的。因此,写作此文时,既要注意二者的辩证关系,也要注意轻重先后。
3
{#{QQABZYCEogCoABJAABhCAQ1qCAKQkAECCIoOABAEoAAAgQFABCA=}#}
自古至今,历朝历代贤明的治国者大多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周公力主“惟听
用德”,孔子强调“为政以德”,史学家司马光则提出“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故育人、
用人之道在辨识德行,才不等于德,德不足而才有余,为祸尤烈。人才培养一定是立德树人
相统一的过程。人无德不立,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青年成才要自
觉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做到明大德、晓大义、通大智。只有当德行和才干相辅相成
时,一个人才会走得更高更远。好的德行足可以聚人成事,也可以补能力之稍逊,反之,能
力永难补德行上的亏陷。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屹立不倒。
写作任务是根据材料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这给写作者提供了对象指令、文体指令及内容
指令。
二、参考立意:
(1)才以立业,德以处世。
(2)一玉一剑,快意人生。
(3)欲成才,先立德。
三、评分参考标准:
(1)平均分在 43 分。
(2)立意扣题,字迹工整,结构清晰,43 分起评;辩证分析“才”与“德”之间关系,字
迹工整,结构清晰,45—48 分左右;深入辩证分析“才”与“德”之间关系,文采较好,
字迹工整,结构清晰,49—52 分左右;如果出现特别好的文章,可以酌情再给高分。只是
单纯论述其中一个方面,同时关注作文结构,卷面字迹工整度等,36-40 分左右;跑题作文
35 以下评分。
(3)残篇评定:600 字以上的文章,按照标准给分,少 50 字扣一分。
600 字以下的文章,30 分以下评分,不扣字数分。
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扣字数分。
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扣字数分。
只写题目的给 2 分,不给 0分。
只写 1-2 句话的,给 1-2 分,不给 0分。
空白 0 分。
(4)作文演讲稿格式错误扣 2 分。
(5)出现错别字,1个字扣 1分,重复不计,扣完 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三处以上错误
酌情扣分;无标题扣 2 分。
(6)可断定是套作的文章,30 分以下评分。
4
{#{QQABZYCEogCoABJAABhCAQ1qCAKQkAECCIoOABAEoAAAgQFABCA=}#}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有一位资深的美国国会议员曾说,他在国会里作过无数次排论演说,但只说服过一个
人,那就是他自己。这位国会议员能这样自我调侃,是因为他很明白辩论自身的局限。
②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
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因此,对立的双方就
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優。从微博叫骂发展到约架,便是辩论越说越僵的极端表现。
③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丈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这是因为,辩论者知
道,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者”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论理不需要以压倒对立方为目的。
④以第三者为说服对原,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和救育家
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
眼,点的。
⑤然而,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
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者听众。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
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在这么做的时候,是为了说服中立
的法官或陪审员。
⑥听众是谁,这是说理首先需要确定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实际的说理策略、方式,并使得说
理具有说服或宣传的不同性质。例如,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一场大张旗鼓的中苏两党论
战,其实双方都不是为了说服对方(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争取第三者的同情和支持。然
而,并没有多少国际的第三者对这种恶狠狠的论战感兴趣,因此,论战实际上是用来作为一种
对内宣传的手段。这样的争论根本不可能达成任何共识或妥协,最后定然会以争论者们相互
交恶,彼此变成势不两立的仇敌而告终。
依烟
语气
生张
(论证命的
(大部分,
(你所要论
事实,理由)
可能等)
证的命题)
因为
静提
除非
(用来连接依据和
主张之间的普迪
反股
性原则)
(反例说明)】
根据
支持
(表明前提为
真的现由)
图1图尔敏论证模式分析操作图
高二语文-1
⑦D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注的是那种能够达成某种共识,至少是达成某种妥协的争论。它
需要在争论的过程中充分考患到对方的主张和理由。简略而言,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六个要
素:主张(claim)、前提(warrant)、依据(grounds)、支持(backing)、语气(modality)和反驳
( buttal)(见图1)。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依据、前提、支持
等,都是可以由对方洁问和质疑的。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者(法官和
陪审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都不相同于形式逻辑
论证。
⑧形式逻辑论证是以它本身的说理结构为准的,对谁是说理的具体听众,那些听众会提出
什么质疑等并不关心。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从
形式逻辩的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可靠的。但是,实际上张三个子不一定很高。为什么呢?因
为这个论证的大前提(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本身并不可靠。这样的说理有它的理性(它自
己说得通),但却没有公共理性(别人无法接受它的前提)。形式逻辑,只是公共说理的最表层
部分。
⑨图尔敏论证模式着眼于权成的第三方,要求辩论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仔细检查自己论
证的每一个部分,并尽量事先估计到对立一方可能提出的反对理由。法官和陪审员是典型的
第三者听众,但是,在公共说理中,第三者是公众。公众往往并不像法官和陪审员那样拥有裁
决的权成,公众所起的第三者作用是形成與论,公众越是具备理性思考的素养,他们的舆论机
制就会对争论说理的双方提出越高的文明礼仪要求。谁在争论中穷凶极恶、出口伤人,不管他
说得多么头头是道,都已经先在第三者眼里成了不值得尊敬、不值得信任的人。
①总之,在公共辩论和争论中,避免对立双方越说越僵的机制是普遍具有教养的公众所发
出的與论,他们以理性、客观和冷静的第三者身份来进行仲裁,而不是如情绪化的“粉丝”那样
狂热地崇拜和偏袒一方。“粉丝”以“哄客”的面目出现在网络的公共空间,他们习惯于用暴力的
酷语、色语和秽语来武断地表现自己的立场。在哄客成群的地方,论争者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第
三者听众,双方直接顶牛,越说越僵,最终变成仇寇。
一选自徐贵《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
1.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素养良好的公众的舆论会影响公共说理的方式,避免双方越
说越僵。
B.论辩说理者常常强化自己一方而忽略软化对方,容易导致双方越说越僵。
C.相比图尔敏论证模式,形式逻辑对说理对象不够重视,因此说服力较弱。
D.在公共说理中,说理结果的输赢成为衡量说理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6段中,中苏两党论战的例子可以用“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根据听
众的期待采取了吸引听众的说理策略,最终达到了良好的说理、宜传效果”这一例子来替代。
B.图尔敏模式中,说理一方要做好被对方质疑的准备,同时也可以质疑诘问对方,以此说
服第三方。
C.第9段中,比较法庭上的法官与作为第三方的公众,目的在于强调后者同等重要的地位。
D,改善微博等平台的叫骂、网暴等不良风气需要提高微博用户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根据文意,以下情况最符合良好“公共说理”特征的是()(3分)
A.在《苏武传》中,卫律劝说苏武投降匈奴,反被苏武骂退。
高二语文-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