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教学质量监测(期末)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大理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教学质量监测(期末)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1 16:00:03

文档简介

大理州2023-2024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
(全卷四个大题,共23个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在
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策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西方传统文艺的空间形式存在较大差异,显示出不同的文化品格。考察文化品性
与情韵格调,不在于比较文艺作品的质量优劣与风格高下,而是从文化特性与精神境界
层面对中国传统文艺的空间形式进行总体考察。
人生天地之间,除了希冀以诗意的方式栖居外,还充盈着探寻无限空间的冲动。作
为有限的生命,人经常试图实现对无限时空的超越。这种宏图大愿很多时候表现在文人
高士如梦似幻的文艺佳构中,诗人艺术家通过虚构的方式替代性地满足了现实中不可能
实现的愿望。在艺术家的审美构想中,时空的距离可以缩短或拉大,甚至可以将不同的
时空加以并置、组接,改变时序以及空间的广延逻辑,或时序颠倒,或小中纳大,或与
天地同寿,或往来于异度空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对空间的超越方面,中国古人
显示了非凡的思想智慧和理论勇气。一方面,古人通过想象拟构的方式,将人与天之间
的空间距离拉近了。在早期神话中,天与地之间是相通的,中间有柱子连接,地上的人
可以通过天柱爬上天,与神往来,神也可以沿着天柱下到人间。绝地天通以后,天地之
间的联系中断了,只有少数人才有资格和本领上天入地。与此同时,古人将宇宙天地想
象成房舍,天似穹庐,覆盖在大地之上,就像屋宇笼罩着房基一样。为了寻求进一步的
稳靠性,古人还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其对天地宇宙的认知想象拟构出来,如建筑、墓葬、
礼器、图绘、诗文等,形成了一个个与大宇宙相对应的“小宇宙”。这种想象天地的方
式逐渐演变为后世叙事文学的重要主题,在志怪、传奇、戏曲、小说中广泛存在。尤其
是在《西游记》等明清神魔小说中,有关宇宙天地空间的想象与超越无限时空的企望交
缠在一起,构成了小说叙事的重要思想文化语境,同时也是推进小说情节的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中国早期思想家以理论思辨的方式对空间进行反思和抽象,将其对空间的理
解和认识融入诸如字宙论、道论、卦象论、阴阳五行学说等思想框架中。其中,老于和
庄子的道论空间观显示了突出的思想原创性与理论辐射力,对后世文学艺术特别是诗歌、
绘画、园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西方探求究竟以达真知的空间观不同,中国古人更倾向于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大理州 2023 2024 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3 分)D 【解析】“最为注重虚实结合”错。原文并未提及“最为”之意。
2.(3 分)C 【解析】“这反映了中国古人更倾向于从想象出发认知宇宙空间”错。原文是
“中国古人更倾向于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认知宇宙天地空间”。且“《西游记》中的各类角
色都要恪守固有的分位意识”是为了证明“主次、尊卑、贵贱的伦理空间观弥漫在小说的
空间叙事中”。
3.(3 分)A 【解析】A 选项强调的是“四方卫中”的政治方位空间观,不符合第四段强调
的“虚”与“实”的关系。
4.(4 分)①充盈着探寻无限空间的冲动,试图实现对无限时空的超越;②从人的现实需要出
发认知宇宙天地空间,在空间中寻求秩序;③注重无形的、不可见的“虚”的空间特性,
注重“虚”与“实”的相生相成。(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2 分,答出三点得 4 分)
5.(6 分)①对比论证,对比中西方认识宇宙空间的出发点与方式有所不同。②道理论证,
用抽象说理的方式来谈中国按照地上的政治体制想象建构宇宙空间秩序。③举例论证,
列举绘画、建筑、礼仪、文学等艺术形式所体现出来的讲究主次尊卑的伦理空间观。(每
点 2 分)
6.(3 分)D 【解析】“主要展现了作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性格悲剧”错,理解片面,本文展
现的不仅仅是人物的性格悲剧,更是社会悲剧。
7.(3 分)A 【解析】“直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错,于文无据。
8.(4 分)①一语双关,既指奥什科纳从地上捡起的那条有形的绳子,也指置奥什科纳于死地
的那条无形的绳子。②绳子是情节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起线索作用。③揭示社会偏
见与舆论对人的精神伤害这一主题。(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即可)
9.(6 分)小说情节:小说先写主人公奥什科纳高高兴兴去赶集,再写他被诬告捡皮夹的逆境,
然后峰回路转写有人将皮夹归还失主,最后写他仍因此事饱受奚落嘲笑而含恨死去,将主
人公置于更深的逆境中。(2 分)
表达效果:①深化文章主题,通过主人公顺境与逆境的转变,深刻地揭示了道德偏见
的荒唐可怕和冷漠无情的社会风气。②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每点 2 分,共 4 分)
10.(3 分)CEF 【解析】自是西域诸胡往来相继,所经郡县,疲于送迎,糜费以万万计。意
为:从此西域各个胡人部落相继前来朝拜,他们所经过的郡县,疲于迎来送往,耗费用亿
来计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5 页)
{#{QQABTYCAogiIAAJAARhCAQHKCgGQkBACAAoOwBAIsAAAwRNABCA=}#}
11.(3 分)D 【解析】《晏子春秋》中“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中的“其实”指它的果实,
含义不同。
12.(3 分)B 【解析】“最终导致西域各地凋敝不堪”错。原文是“令中国疲弊”,指中原地区。
13.(8 分)
(1)(4 分)裴矩深知我的旨意,凡是所陈述奏报的东西,都是我考虑成熟的算谋,在我
还没有宣布之时,裴矩就已经奏报上来。(大识、成算各 1 分,句意 2 分)
(2)(4 分)裴矩能够作为官员据理力争,不因为在我面前就顺从,倘若每件事都这样,
何愁国家不能治理?(力争、傥各 1 分,句意 2 分)
14.(3 分)①隋炀帝好大喜功、穷奢极欲,裴矩在隋朝做官时,阿谀奉承,用经略西域之事逢
迎隋炀帝,导致中原地区民生凋敝,是为佞臣。②唐太宗励精图治、虚心纳谏,裴矩在唐
朝做官时,仗义执言,忠于国事,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犯颜进谏,是为忠臣。(答出一点
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
15.(3 分)C 【解析】“从正面着力细致描摹雨势”错。陈诗首联只是提及雨的到来,并没
有从正面对雨势进行细致描绘,与李诗不同。
16.(6 分)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雨的到来的喜悦之情。李诗欣喜于春雨的到来,陈诗欣喜秋
雨送走夏天的炎热。(2 分)
异:①李诗因眼前细雨中的草色连绵之景联想到故乡,草色可以千里绵延,而自己
却与故乡相隔,表达了作者久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②陈诗借燕子、
梧桐在雨中的感受,借自己在秋雨中的凄凉感受,表达自己对旧日的怀念以及罢任留京、
郁郁不得志的悲愁。(每点 2 分,共 4 分)
17.(6 分)
(1)(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2)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3)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每空 1 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18.(3 分)示例:①风雨飘摇 ②卷帙浩繁 ③脱颖而出(每空 1 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
语境即可给分)
19.(4 分)示例:天一阁现存的古籍善本大都是明代的刻本或抄本,(或:以明代的刻本或抄
本为主)藏品中最稀有珍贵的是明代的地方志和科举录,堪称镇楼之宝。(句式杂糅、语
义重复,每改对一处给 2 分)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5 页)
{#{QQABTYCAogiIAAJAARhCAQHKCgGQkBACAAoOwBAIsAAAwRNABCA=}#}
20.(6 分)
①始于生物学家达尔文
②而摇滚乐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③这个实验其实存在诸多问题
(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
21.(3 分)C 【解析】原文和 C 项破折号表解释说明;A 项破折号表意思的转换;B 项破折
号表语音的延长;D 项破折号表意思的转折。
22.(4 分)①用词专业,如“对照”“到目前为止”等,体现出作者审慎严谨的态度;②思路
清晰,本文主要介绍植物听觉方面的科学研究,从早期达尔文的研究到后面的雷塔拉
克·多罗西的实验,按照时间顺序介绍研究的相关进展。③分析客观,本文在介绍雷塔
拉克·多罗西的实验时,不仅介绍了实验的过程和结论,也指出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
该实验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公正理性。(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即可)
23.(60 分)
【参考立意】
①竞争是进步的动力和理由;不争是对待生活的淡然态度。
②竞争不是不择手段,不争不是逃避胆怯。
③以竞争获自强不息的进步,以不争得厚德载物的宽容。
附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 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

20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基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分
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级 表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分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特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 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 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5 页)
{#{QQABTYCAogiIAAJAARhCAQHKCgGQkBACAAoOwBAIsAAAwRNABCA=}#}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
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
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
计,最多扣 3 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 1~2 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
级”不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西域的各个胡人部落大多到张掖进行集市贸易,隋炀帝杨广派遣吏部侍郎裴矩负责管理。
裴矩知道隋炀帝喜好经略远方,各位胡族商人来到后,裴矩就诱导询问他们国家的山川地形
和风土人情,国君和百姓的礼仪服饰,还撰写了《西域图记》三卷,总共记载了四十四个国
家,入朝上奏了这部书。另外还绘制了地图,详细叙述了西域地区的要害之处,从西倾山开
始,横亘将近二万里,从敦煌出发,抵达西海,共有三条道路,北道经伊吾,中道经高昌,
南道经鄯善,最后汇集到敦煌。隋炀帝于是心怀豪迈地仰慕秦皇、汉武的功绩,一心想打通
西域,对于经营谋划四方夷狄的事务,都委任裴矩处置。任命裴矩为黄门侍郎,再次出使到
张掖,诱导各位胡人,通过利益引诱他们,劝说他们入京朝见。从此西域各个胡人部落相继
前来朝拜,他们所经过的郡县,疲于迎来送往,耗费用亿来计算。使得中原疲惫不堪,以至
于隋朝最后灭亡,这都是由裴矩所倡导的。隋炀帝杨广称赞裴矩有才能,对群臣说:“裴矩深
知我的旨意,凡是所陈述奏报的东西,都是我考虑成熟的算谋,在我还没有宣布之时,裴矩
就已经奏报上来。如果不是尽心报国,怎么能这样呢!”当时裴矩和宇文述、虞世基、裴蕴、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5 页)
{#{QQABTYCAogiIAAJAARhCAQHKCgGQkBACAAoOwBAIsAAAwRNABCA=}#}
郭衍都靠阿谀逢迎获得宠信。后来被窦建德俘获,窦建德因为裴矩是隋朝旧臣,非常优待他。
窦建德失败后,裴矩投降唐朝。
材料二:
冬十月甲申日(二十九日),民部尚书裴矩上奏说“遭受突厥暴虐践踏的平民,朝廷应赐
给每户一匹绢”。太宗说:“我用诚实信用治理天下,不想徒有抚恤百姓的虚名而没有实际恩
德。户有大小,怎么能每户给一样的赏赐?”于是以人口数目作为赏赐的标准。唐太宗担心
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中安排身边的人试着行贿。有位管理门卫的令史接受了一匹绢,
太宗想杀了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说:“作为官吏而接受贿赂,他的罪诚然应当处死。只是陛
下派人送给他而引诱他接受贿赂,这是陷害,让人犯法,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说的‘用道德去
引导,用礼仪去规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大臣告诉他们说:“裴
矩能够作为官员据理力争,不因为在我面前就顺从,倘若每件事都这样,何愁国家不能治理?”
史臣司马光评论说:古人有句话:“君主明察则臣下多直言。”裴矩在隋朝阿谀奉承是位佞臣,
在唐朝却很忠诚,并不是他的本性发生了变化,君主不愿听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变为谄
媚,君主喜欢听直言劝谏,那么谄媚变为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圭表,臣下就像
影子,圭表动,影子也随着动。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5 页)
{#{QQABTYCAogiIAAJAARhCAQHKCgGQkBACAAoOwBAIsAAAwRN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