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 2015年5月6日
说明:本次考试用时50分钟,满分100分(含书写分2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道,每道3分,共75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 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2、从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可以看出:唐朝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改革吏治……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位统治者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下列哪一帝王功绩的正确评价?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新庸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这表明
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
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 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
5、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此诗说明了科举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我国自古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友好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
一段段佳话,如唐朝与吐蕃的关系。请问吐蕃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7、“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宏愿
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CCTV曾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A.鉴真 B.玄奘 C.戒贤 D.戒日王
8、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郦道元
9、“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此诗赞美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它是
A.玉带桥 B.赵州桥 C.泸定桥 D.卢沟桥
10、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就是唐朝时印刷的?
A.《甘石星经》 B.《金刚经》 C.《唐律疏议》 D.《丹经》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受安史之乱的悲怆情怀。他被后人称为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仙
12、唐代历史上有一位书法家,他曾任平原郡太守,抗击过安禄山叛乱;其所创雄浑敦厚的新书体,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该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欧阳询 C.柳公权 D.颜真卿
13、暑假期间,龙实历史兴趣小组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他们应该去哪儿
A.山西大同 B.河南洛阳 C.甘肃敦煌 D.陕西西安
14、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那么,该剧故事应是以下列哪一形势作为历史背景的?
A B C D
15、“大宋皇帝瑾致誓书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材料反映了历史上哪个和约?
A.《唐蕃清水盟约》 B.《澶渊之盟》 C.《绍兴和议》 D.《尼布楚条约》
16、“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骨无辜铸佞(nìng)臣”。对联中“忠骨”指的是谁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左宗棠
17、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18、《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这则记载说明当时
A.成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打破了住宅区与商业区的界线 D.兴起了独立经营的纺织作坊
19、中国古代社会,女子所受束缚严重,地位低下,在宋朝逐渐传开的“三寸金莲”便是铁证之一。此陋习逐渐传开的主要原因是
A.少数民族的影响 B.士大夫的提倡 C.妇女以此为美 D.奢侈之风盛行
20、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
①经常吃鱼 ②骑骡子出门旅行,住邸店 ③携带纸币去市场买东西
④与朋友一起踢蹴鞠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
④实行八股取士 ⑤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22、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专门设置哪一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辖?
A.宣政院 B.伊犁将军 C.驻藏大臣 D.军机处
23、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造纸术
24、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词人是
A.苏轼 B.关汉 C.辛弃疾 D.李清照
25、江苏卫视热门节目《最强大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德挑战赛曾出示立体版的《清明上河图》:长23米,高3米,共有800个人物,70只牲畜,房屋、桥梁、树木,还有各种着装的人物全部站了起来,完全是北宋街头生活的写照!请问,经久不衰的《清明上河图》作者是
A.阎立本 B.吴道子 C.赵孟頫 D.张择端
二、综合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3分,书写分2分,共25分。)
26、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治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世,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的什么措施?(1分)请举出1位唐太宗重用过的名臣。(1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治世?(1分)这位皇帝在位时期,农业大大发展且有创新之举,请举出2个农业工具创新的例子。(2分)
(3)材料三中,与“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相关的和亲事件是什么?(2分)请用一句话概括该和亲事件的积极影响。(1分)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盛唐史实对今天国家建设有何借鉴之处?(2分)
27、材料一 “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貛儿、野狐、肉脯、鶏……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鲊脯、冻鱼头……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宋]《东京梦华录》之“舟桥夜市”卷
材料二 请观察下列一组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图片:
材料三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朝代地区 西汉(公元2年) 西晋(公元280年) 唐代(公元742年) 宋代(公元1080年)
北 方 965 149 493 459
南 方 111 65 257 830
(1)材料一出自北宋文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阅读此著作不仅可以了解北宋末年的民风时尚,同时也能感受到宋代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城市生活。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2例说明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4分)
(2)材料二中,图1可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出现在宋朝城市哪个场所?(1分)有人说,当代社会和万千气象的宋代风貌非常相似。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找出身边2个与宋代城市生活相同或相似的事例。(2分)
(3)材料三说明什么?(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答2个原因即可,4分)
龙实17届 七年级历史(下) 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分 x 25道 = 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C B D A A C B B C D C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B B D D A A D D
二、综合题(分+分+卷面分2分= 25分)
26、(1)任用贤才;魏征 或 房玄龄 或 杜如晦……
(2)唐玄宗;曲辕犁、筒车
(3)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或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国家应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鼓励创新;
国家应重视经济发展(或: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国家应尊重、团结少数民族……
27、(1)【举2例、意思正确即可】
农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手工业:丝织业有很大发展;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商业: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
国外商客来往不绝;
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瓦子;
商业繁荣,买卖便利;娱乐生活丰富;过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
(3)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完成;
原因:南方战乱较少;南迁人口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自然条件较优越……
第1页 共4 页 第2页 共4页
题4图
①
②
③
④
(第6题图)
唐
元
南宋
北宋
第3页 共4 页 第4页 共4页
图3 《百子嬉春图》(局部)
图2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1 宋代说书